在豆瓣上再次看到P.E.T.(父母效能训练)的讲师肆意的贬斥PD(正面管教),很多正面管教的拥趸感受不怎么好。这次,米爸推出一篇尽量客观的PD和P.E.T.的全方位对比,以期更多的正面管教讲师更好的了解P.E.T.。 Positive Discipline英文首字母的缩写,已经约定俗成翻译为“正面管教”。Parent Effectiveness Training英文首次木的缩写,翻译为“父母效能训练”。简.尼尔森:我们究竟从哪里得到这么一个荒诞的观念,认定若想要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让他感觉更糟?托马斯.戈登: 我们不是来指责父母,而是给他们技能来支持他们。正面管教以阿德勒和德雷克斯二人开创的个体心理学作为其理论的基础,融入100年来心理学关于儿童心理和行为发展科学研究的结论。P.E.T.的创始人托马斯.戈登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卡尔.罗杰斯的学生,因此其背后的基础理论是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1969年,简.尼尔森感受到自己是一个失败的母亲,只会在严厉与骄纵之间摇摆不定的管教孩子。在Dr. Hough Allred导师的指导下,开始学习和实践阿德勒心理学,并开始带领左邻右舍的朋友们开展家长学习小组。1981年出版《正面管教(PD)》。1962年,托马斯.戈登在在咨询中发现,父母的问题和孩子的问题本质上是沟通的问题。于是在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市的一架咖啡馆里,开始亲自对14位父母教授他最原始的“P.E.T.父母效能训练”课程。1970年,出版《父母效能训练(P.E.T.)》拥有一份健康的关系,彼此可以发回自己的潜能;在相互尊重、爱以及平和的气氛中,彼此相处并建立持久的联结。犯错误是学习的好时机。我们并不完美,我们要有勇气改变我们对“不完美”的信念。犯错是可接纳的,犯错是学习过程中预料之中的很有价值的一部分,犯错意味着在尝试新事物。遵循阿德勒个体心理学提出的“课题分离”原则:1、分清楚这是谁的课题;2、不干涉他人的课题;3、不允许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辨别这究竟是谁的课题的方法非常简单,只需要考虑一下“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要由谁来承担?”遵循“行为窗口”的划分:1、谁受困扰(谁的内在需求得不到满足),便是谁拥有问题;2、如果我拥有问题,并不代表我是对的,他是错的;3、谁拥有问题,谁有主动的权利(界限);4、可接纳或不可接纳的划分是依据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来划分。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正面管教相信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自信、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正面管教提出关注于解决问题的“3R1H”: 相关的、尊重、合理和有帮助,并通过体验是活动论述了“共同解决问题的步骤”:1、陈述观察到的情况:”我注意到…..., 我希望找到一种我们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听完孩子陈述,不要争论,进行有效澄清:“你感到……,因为……,你希望……。”;P.E.T.体系中描述了第一法为基于奖励和惩罚的、导致父母赢孩子输的“权威法”;第二法为基于让步和满足的、导致孩子赢父母输的“娇纵法”。P.E.E.认为这两种方法都会引起一方的妥协和不满情绪,为了以示区别,P.E.T.给出“没有输家的解决方案”第三法,期望父母与孩子双方的需求都得到满足。第三法分为六个步骤:界定需求、集思广益寻求解决方法、评估解决方法、选择解决方法、执行解决方法和后续评估。1、是否让孩子们感受到他们存在的价值(归属感和价值感);3、是否看起来长期有效(惩罚只在短期起效果,但产生负面的长期效果);4;是否教会了孩子有价值的社交和生活技巧,以形成良好的品格(尊重、关心别人、解决问题的能力,懂合作);5、是否帮助孩子发现了他们自己是多么有能力(激励、感知个人力量和自主性)。所谓儿童的“不良行为”大多数时候,只是“与其年龄相称”的行为,指的是儿童缺乏知识(或意识)的行为、缺乏有效技能的行为,以及发展适宜性行为、因失望而产生的行为,或者因为一个偶然事件导致我们转向“原始脑”操纵的行为。正面管教相信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和感受气馁的孩子。正面管教认为,当孩子丧失信心的时候,他们不知道如何使用更正确的方法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因而会选择四种“错误目的”的行为来追求他们需要的归属感和价值感:寻求过度关注、寻求权力、报复和自暴自弃。正面管教父母培训体系提供一个重量级的工具“错误目的表”,支持父母依据自己的感受,判断出孩子行为背后的“错误”信念,进而找到恰如其分的解决方案。P.E.T.没有提到不良行为,P.E.T.使用“不可接纳的行为”来描述。在P.E.T.父母效能培训体系里,父母需要先界定“谁拥有问题”,而不可接纳的行为包含两类,一种是当“父母拥有问题”时,一种是“当双方共同拥有问题”时。接纳线的划分是根据父母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比如如果孩子的行为让父母感觉喜悦、高兴、开心等,便归属于可接纳行为;反之,如果孩子的行为让父母感觉难过、担忧、心疼、无助等,便归属于不可接纳行为。P.E.T.认为,划分谁拥有问题,是为了帮助孩子解决自己的问题,而不是让父母去解决孩子的问题;“问题”不是用来解决的,而是用来了解的。因此,当孩子呈现出“不可接纳行为”时,P.E.T.提出自己的第一大核心技术“我-信息(I-Massage)”, 一种无伤害、负责任的表达方式,使得孩子了解父母未被满足的需求,能够理解是父母“在向外寻求帮助”,进而改变“不可接纳的行为”为“可接纳的行为”。我-信息的基本结构如下:1、对不可接纳行为的描述;2、父母的感受;3、这个行为对父母造成的实际而具体的影响。例如:“当你离开学校,没有按时回家,也没有打电话说你晚回来时,我会很担心,而且无法专心工作。”当孩子听了你发出的我信息,可能有两个反应:一是配合,停止不可接纳的行为;而是引起他“那又怎么样!”的连锁反应,P.E.T.这时候父母需要“换挡”为积极聆听,来平息孩子的情绪,减少压力。然后再次发出下一轮我信息,直至孩子的行为转变为“可接纳行为”。正面管教重视感知/诠释的力量,关注儿童行为背后的信念。阿德勒说过,人们都是以过往的经历构建对世界的理解,也就是说人们会基于对世界的感知,不断地做出自己的决定。这个过程也被成为儿童的私人逻辑。个体心理学认为,儿童的私人逻辑在5岁之前形成,并且一生都不会改变。孩提时代积累的大量的潜意识的决定,共同形成了个体的生活态度取向。正面管教认为生活态度取向并不描述你是谁,而是代表着你在生活中做出以何种方式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的决定。因此正面管教使用“错误目的表”这个工具,描述出四种儿童的“私人逻辑”:1、寻求过度关注:“唯有得到特别关注或特别服务事,我才有归属感;唯有让你们为我团团转时,我才是重要的。”;2、寻求权利:“唯有当我来主导或控制,或证明没有人能主导得了我时,我才有归属感:你制服不了我!”;3、报复:“我没有归属感,我受到伤害就要以牙还牙,反正没人疼没人爱。”;4、自暴自弃:“我不相信我能有所归属,我要让别人知道不能对我寄予任何期望;我无助且无能;既然我怎么也做不好,努力也没用。”同时正面管教使用“我的上方卡”这个工具,描述出四种成年人的“私人逻辑”:1、力争优秀:“我如果不够出类拔萃,自己就不够好;因此我要不惜一切代价获得成功并作出有意义的贡献,避免自己无足轻重和无意义。”;2、控制:“我相信能够避免批评和羞辱的最好办法就是保持控制;因此我要努力让事情井然有序而且很有调理,控制住自己和局面,以获得安全感。”; 3、取悦:“如果别人拒绝和孤立我,我就觉得不安全;因此我会取悦别人,并把免遭拒绝和孤立作为我生活的主旨和基础。”;4、安逸:“如果遭遇压力与痛苦,生活就变得毫不安逸;因此,我要努力让我和周围的人都舒适,把避免痛苦和压力作为我最在意、决定我行为的事情。”P.E.T.也没有提到儿童行为背后的信念。如上所述,在P.E.T.父母效能培训体系里,父母需要先界定“谁拥有问题”。当孩子拥有问题时, 虽然对于父母来说属于可接纳行为范畴,但父母有责任支持处于问题区的孩子。P.E.T.认为支持是为了帮助孩子解决自己的问题,而不是让父母去解决孩子的问题;对于父母来说,“问题”不是用来解决的,而是用来了解的。关键之处在于了解真正困扰孩子的到底是什么。P.E.T.基于卡尔.罗杰斯的理论,提出了三种“协助”要素:1、同理心(连接、共情、共鸣):如何感同身受,把自己放到对方的处境里去理解;2、接纳:接纳能接纳的部分;3、真诚:同理和接纳被徐是发自内的。P.E.T.认为只有做到上述三点,孩子才会感受到被尊重、被信任、被理解和安全,才会流露出真实的情感。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三点呢?P.E.T.提出自己的第二大核心技术“积极聆听(Active Listen)”,期望使用积极聆听的方法,来了解孩子不可接纳行为背后的真实需求。P.E.T.的积极聆听分为两部分:1、解码(decode):能否真正理解孩子问题背后的想法,不仅包括语言,还包括很多非语言信息;2、核实(check):用语言的方式来核实你的解码是否正确。积极聆听要求父母有能力分辨孩子的表达中的“事实”和“感受”。篇幅所限,就举一个积极聆听的例子吧:“孩子:哦,今年我遇到一个愚蠢的老师,我真的受不了她。P.E.T.把这个过程形象地比喻为“问题就像剥洋葱”,通过积极聆听的方法透过问题看到核心。如图所示:使用积极聆听的技术来“剥洋葱”,透过问题看到“核心”,对于父母是有条件的:52张工具卡,包括52+对于普通跟父母实用性很强的工具,比如: 该结论仅代表米爸自己学习了两门课程之后的体验总结, 不构成两个派系比较的基础: 1、 虽然PD和P.E.T.属于两套独立的培训体系,但二者主张的管教理念没有任何冲突的地方;2、 PD框架覆盖范围更广,更接近一门专业父母课的要求;P.E.T.课程被成为世界上第一套父母课,但其实就是一门沟通的课程;3、 PD实用性和操作性更强,适合普通父母和家庭学习使用;P.E.T.理解和使用难度大,普通父母和家庭会困难重重。4、 学习了PD的父母,没有必要再学习P.E.T.; 学习了P.E.T.的父母,很有必要再学习PD。原创文章和文献分享不定期推送。以一个父母的视角细微的审视孩子教育过程中父母的“贡献”。 提供论证支持、或质疑各路儿童教育专家的观点,以期帮助自己走出流行教育概念的误导,给与孩子尽可能科学的教育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