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今日大暑,养生也有“八项规定”

 抹云阁 2016-07-22

夏日登车盖亭

(宋)蔡确


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

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


今天大暑,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暑,热的意思。大暑,大热的意思。“大暑”在公历每年的722日至24日之间。中国大部分地区为一年最热时期,也是喜热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




俗话说,“热在三伏”。大暑一般在三伏里的中伏。这时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处在一年中最热的阶段,全国各地温差不大。除青藏高原及东北北部外,大部分地区天气炎热,35℃的高温已是司空见惯,40℃的酷热也不鲜见。


今天念一首非常好的诗歌,给人增加心中的安静和清凉,非常适合于大暑这个节气。“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古人用的纸屏风,以藤皮茧纸制成,雅致通风,屏上常以梅花蝴蝶为饰。作者游亭之后,便躺在纸屏遮挡的石枕、竹方床上,有些倦怠,便随手抛书,美美地睡了一觉。“纸屏、石枕、方竹床”,使人顿觉气清意爽;“手倦抛书、午梦长”,顿见诗人闲散之态。“睡觉莞然成独笑”,梦醒之后,诗人却要“莞然”一笑,显然梦中有所得。




诗人所读的书,是“柴桑处士(陶渊明)诗”;诗人所作的梦,也是耕樵处士之梦。确实,诗人昔为布衣平民,鸿运一来,金榜题名,官位骤升,后来突遭横祸,谪居当下,如同大梦一场。人生如梦幻,富贵如云烟。由此,他想到了归隐;想到归隐,马上便有隐者的呼唤——“数声渔笛在沧浪”。


唐代诗人王维,写过一首《酬张少府》:“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渔歌,渔人,渔笛,出自同一个典故。




《楚辞·渔父》塑造了一个飘然而去的“渔父”,边走边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zhuó),洗的意思。是的,时代清明,便如沧浪之水清澈,可以洗我的官缨,如此我便可以出世为官;时代昏暗,便如沧浪之水浑浊,只能洗我的双脚,这样我就归隐江湖。这是中国古代文人最普遍的心态。


世态炎凉,尤其需要心静。心静自然凉。


好在酷暑来了,秋天还会远吗?“大者,乃炎热之极也。”暑热程度从小到大,大暑之后便是立秋,物极必反,暑极生凉。幸福的秋天在向我们招手。



【大暑养生八项规定】


夏季的饮食调养是以暑天的气候特点为基础,由于夏令气候炎热,易伤津耗气,因此常可选用药粥滋补身体。《黄帝内经》有“药以去之,食以随之”,“谷肉果菜,食养尽之”的论点。


1、药粥

著名医家李时珍推崇药粥养生,他说:“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也。”药粥对老年人、儿童、脾胃功能虚弱者都是适宜的。所以,古人称“世间第一补人之物乃粥也”,“日食二合米,胜似参芪一大包”。根据每人的不同体质、疾病,选用适当的药物,配制成粥方可达到满意的效果。



2、饮水

夏季养生,水也是人体内不可缺少的物质。由于天气炎热,人体的水分蒸发消耗过快,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平时喝开水最好,也可以饮用绿豆水、菊花茶等清暑药茶,出汗的较多的饮用糖盐水、茶水等,适当补充盐分和矿物质,以维持身体的电解质平衡,避免脱水。


3、预防中暑

高温天气尽量不外出,不进行户外体育锻炼或者从事体力劳动。运动量不宜大。



4、预防情绪中暑

大暑时节高温酷热,人们易动“肝火”,经常会出现莫名的心烦意乱、无精打采、食欲不振等问题,也被称为“情绪中暑”。“情绪中暑”对夏日养生和身心健康危害很大,特别是老年体弱者,由于情绪障碍时会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血压升高,甚至还会引发猝死。提醒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一定要避免生气、着急等极端情绪,尽量做到“心静自然凉”。


5、注意开窗通风,保护好心神

度苦夏,除了要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多喝水外,更要格外注意饮食调理,具体而言,



6、多吃苦味食物

苦味食物不仅清热,还能解热祛暑、消除疲劳。所以,大暑时节,适当吃点苦瓜、苦菜、苦荞麦等苦味食物,可健脾开胃、增进食欲,不仅让湿热之邪对您敬而远之,还可预防中暑,可谓一举两得。此外,苦味食物还可使人产生醒脑、轻松的感觉,有利于人们在炎热的夏天恢复精力和体力,减轻或消除全身乏力、精神萎靡等不适。


7、增加清热解暑

健脾利湿食物的摄入。绿豆汤是我国汉族民间传统的解暑食物,除了脾胃虚寒及体质虚弱者均可放心食用。此外,像荷叶、西瓜、莲子、冬瓜等也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暑作用。扁豆、薏仁具有很好的健脾作用,是脾虚患者的夏日食疗佳品。



8、益气养阴的食物不可少

大暑天气酷热,出汗较多,容易耗气伤阴,此时,人们常常是“无病三分虚”。因此,除了及时补水,还应常吃一些益气养阴且清淡的食物以增强体质。


如山药、大枣、海参、鸡蛋、牛奶、蜂蜜、莲藕、木耳、豆浆、百合粥、菊花粥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