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是治疗表虚证的,什么是表虚证呢?卫表不固,藩篱不密,卫气不足以固营阴,营阴外泄而汗出,为主要表现。这样的体质恰好是小儿的体质,小儿稚阴稚阳,脾常不足,藩篱稀疏,常易汗出。小儿肝常有余,纯阳之体生机旺盛故常血热内蒸,加上卫表气血弱,更易汗出。适合桂枝汤。
有人会问,小儿纯阳之体,易从火化,能耐桂枝之热否?这是剂量控制的问题了,桂枝汤桂枝,白芍为主药,一阳一阳,就是调节阴阳的,阳气不足者,可桂枝为主,白芍为辅。反之,阴不足而血热者,可桂枝为辅,白芍为主。甚至阳不足者可加玉屏风散,阴不足者加玄参、丹皮之类。
案例:
一、发热,汗出绵绵而肌肤冷
在临床中发热是儿科最常见的病证,现代一般在抗炎的基础上给予对症治疗,多用水杨酸类药物,常大汗出而热退,反复使用常致小儿卫表虚弱,汗出绵绵。发热不退。如转至中医治疗,又多用银翘散之类清气分之剂,不知此时虽发热汗出,但卫阳已虚,虽内热正盛。但过用寒凉施于气份,如银翘之类,更损卫表阳气,效常不佳,脾胃受伐,变证从生。
在临床上仔细观察此类病人,多发热、咽喉红肿、扁桃体肿大、汗出较多而触之肌肤冷。此中汗出较多肌肤冷是辩证一关键。有此一症,是表卫阳已虚,可用桂枝汤。再加清凉解毒,凉血除滞之剂可收全功。如方用:桂枝、赤白芍、牛蒡子、板兰根、连翘、贯仲、三叶青、体温校高者加生石膏。其中桂枝和表、取其甘缓温散之力,壮虚弱之卫阳,补中气之不足。赤白芍合用一取其凉血之功而制桂枝入于血份之热,一取其酸甘收敛之力而保营阴。另加牛蒡子、连翘清解余邪。贯仲、板兰根、三叶青清入于血份清解热毒。诸药合用,共奏温表、和表、清里之功。常得佳效。
患儿,女,3岁,“因发热伴咳嗽7天”来门诊。患儿于一周前,因受凉而致发热,当时测T39℃,伴咳嗽,痰少,声音清脆,西医治疗,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予泰诺林退热、双黄连、青霉素抗炎治疗4天,体温仍波动于38--40℃间,咳嗽不减。查血象:WBC12改用菌必治治疗3天,仍不见好转,且出现气促喘鸣。改中医治疗,前医予麻杏石甘汤三剂。不应,遂转来求诊。查体:T38℃,汗出绵绵,触之肌肤冷,精神疲软,咽喉红肿,扁桃体IIo肿大,双肺呼吸音粗,可及中等量干罗音,心率约110次每分,律齐,无杂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