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受欢迎的中医公众号 最具人气的中医公众号』 致力于中医尤其是中医民间的成长和传承 每天陪伴中医人成长 第 131 期 作者 / 丁彩文 河北省崇礼县石窑子中心卫生院 编辑 / 冰无双 ⊙ 校对 / 钱秀华 I导读:作者在临床实践中,运用中和汤加减治疗多种慢性外科感染,取得满意效果,现风险给大家,一起学习一下。 1化脓性乳腺炎张某,女,22岁,农民。1981-04-06就诊。患者于2个月前(产后23日)右侧乳房红肿热痛,未及时有效治疗,15日后化脓自行破溃,溃后50余日创口仍不愈合。现症:右乳房隐隐疼痛,乳晕外上方2cm处有直径约1cm的创口1处,有少量淡黄色脓液流出,脓液质清稀,创口外翻,创面淡白微红,周围皮肤轻度肿胀,皮色黯红。全身症状:身疲乏力,畏寒肢冷,自汗,纳少,口不渴,面色黄白,舌淡苔薄白,脉虚数。予中和汤加减。 处方 : 红参10g,陈皮10g,白术12g,黄芪25g,白芷6g,当归20g,茯苓10g,川芎6g,皂角刺10g,乳香6g,没药6g,金银花12g,蒲公英15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服3剂后全身症状改善,肿消,疼痛减轻有痒感,脓液减少,创面红润,创口边缘皮肤红活。上方继服6剂,脓尽,创口愈合,神清气爽,食欲旺盛,恢复正常。 按 : 化脓性乳腺炎属中医乳痈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乳汁淤积或肝郁胃热,败乳蓄积,化热而成脓肿。临床一般分3期,初期治宜疏肝清热,通乳消肿;成脓期治宜清热解毒,托里透脓;溃后治宜排脓托毒。本例产后元气大伤,患乳痈后因住地偏僻缺医少药未及时治疗,致使乳痈溃脓后气血虚弱,无力托毒,邪毒稽留,脓液稀薄,久不收口。中医辨证属乳痈(溃脓期)余毒未清,元气不足。治宜补气透托,和血消散,排脓生肌。方用中和汤加减。患者气血虚甚,以红参大补元气,重用当归补血,黄芪托疮生肌,蒲公英清热解毒兼疏通乳管,与诸药配合,使气血充足,毒清脓尽,创口愈合,延绵2个月的病痛,旬日治愈。 2多发性疖病李某,男,37岁,农民。2004-04-18就诊。患者于2年前背部开始患疖肿,初起局部皮肤潮红肿痛,肿胀范围多局限在3~5cm,先有黄白色脓头,随后疼痛加剧,3~5日成脓并自行破溃,流出黄白色脓液,肿痛逐渐减轻,7~10日痊愈。2年内背部疖肿如此反复发生约30多次,以后发生的疖肿肿胀范围逐渐增大,约5~10cm,成脓、破溃、痊愈的时间均逐渐延长,约15~30日。起初发作疼痛较轻,一般不影响日常劳动,后来发作疼痛较重,不能参加劳动。起初未进行治疗,后来发作时曾用过抗菌消炎药物,曾静脉输液3次,每次5~7日,可缩短病程,减轻疼痛,但过一段时间又有发生,且均在背部。现症:此次发病12日,左肩胛部皮肤有约10cm×10cm疖肿1个,局部黯红肿胀,中等硬度,正中有约0.5cm×0.5cm脓头,压之流出淡黄色稀薄脓液,有疼痛感,活动后疼痛加剧。背部皮肤有30多处大小疤痕,如天星状。自觉疲乏无力,纳差,便溏,面色稍白,舌淡,苔薄白,脉虚数无力。实验室检查血糖、尿糖均正常。予中和汤加减。 处方 : 党参15g,陈皮10g,黄芪20g,白术12g,当归15g,赤芍药10g,白芷10g,茯苓10g,川芎10g,皂角刺10g,乳香6g,没药6g,连翘15g,金银花15g,败酱草20g,蒲公英30g,炒扁豆15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服3剂后,局部皮肤红润,脓头脱落,创面红活,脓液减少,痛止肿消。服6剂脓尽痊愈。以中和汤加减出入,共服30剂,体健纳佳,大便正常,随访1年再未发生疖肿。 按 : 多发性疖病是指多个疖肿在一定部位或散在身体各处反复发作的疾患,其特点是此愈彼起,日久不愈,治疗往往很难控制再发。本例患者以往身强力壮,患多发性疖病达2年之久,使正气耗伤,身体日衰,气血不足,托毒无力,致邪毒长期留而不去。中医辨证属脾气虚弱,气血不足,邪毒稽留。治宜健脾益气,和血消散,解毒截疮。方用中和汤加减,2年多顽疾,30剂告愈。 3外伤感染郝某,男,48岁,农民。2004-09-23就诊。患者于40日前在农田劳动时,不慎被镰刀割伤左手示指和中指指腹,简单包扎后,忍痛继续干农活。3日后伤口化脓,患指及手背均肿胀,疼痛剧烈,体温38.7℃。经村医抗炎治疗5日后好转,肿胀消退,疼痛缓解,体温降至正常,继续带病参加农田劳动,断续自购抗生素、止痛药服用,但伤口一直未愈。现症:左手示指、中指指腹分别有长约1cm、1.2cm的斜形创口,创面覆盖黄褐色结痂,挤压后渗出少量淡黄色液体,去掉痂皮,创面呈淡红色,患指轻度肿胀,创口周围皮肤黯紫色,局部隐隐疼痛,活动后肿胀疼痛加重;自觉疲乏无力,纳差,面色微白,舌淡,苔薄白,脉虚数。予中和汤加减。 处方 : 党参12g,陈皮10g,黄芪20g,白术12g,当归12g,黄连10g,茯苓10g,川芎10g,皂角刺10g,乳香6g,没药6g,连翘12g,金银花12g,白花蛇舌草10g,蒲公英10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服5剂后,伤口周围变红润,渗出液消失,肉芽长出,基本不痛。继服5剂痊愈。 按 : 本例患者手指刀伤,失治又护理不当,伤口被露水泥土污染,以致感染化脓,虽经治疗但未彻底痊愈。农忙季节劳累过度,耗伤正气,致使伤口长期迁延不愈。中医辨证属外伤感染,邪毒未清,正气不足。治宜补气透托,和血消散,清泄余毒。方用中和汤加减治疗,收到满意效果。 4蚊虫叮咬感染尹某,男,58岁,农民。2005-08-10就诊。患者于2个月前在农田劳动时,左手背被蚊虫叮咬,局部有直径约1cm丘疹,上有一针头大瘀点,自觉瘙痒、疼痛,未在意。10日后因挠伤感染,化脓破溃,正值农忙,未休息继续干农活,曾断续多次自购抗菌消炎药物服用无效,持续2月个不愈。现症:左手背3、4掌骨处皮肤有约3cm×3cm的肿胀区域,色紫黯,中央有直径约0.3cm的创口,创面淡红,上面覆盖黄色干脓痂,挤压后流出少量淡黄色稀薄脓液,局部隐隐疼痛,稍肿胀,活动后疼痛和肿胀均加重;感觉轻度疲乏,饮食减少,舌淡苔薄白,脉弦细。予中和汤加减。 处方 : 太子参20g,陈皮10g,黄芪20g,白术12g,当归15g,白芷10g,茯苓10g,川芎10g,皂角剌10g,乳香10g,没药10g,连翘15g,金银花12g,白花蛇舌草12g,七叶一枝花15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服3剂后,伤口周围变红润,渗出液减少,疼痛、肿胀均减轻,共服12剂痊愈。 按 : 本病例为农村常见的蚊虫叮咬,因失治、护理不当,挠伤染毒,加之劳累过度正气虚弱,致使感染长期迁延难愈,似溃非溃,虽数用抗菌消炎药物服用无效。中医辨证属余毒不清,气血不足,半阴半阳之证。治宜补气透托,和血消散。方用中和汤加减,药与证对,收效甚佳。 5体会中和汤出自《证治准绳·疡医》,由人参、陈皮、黄芪、白术、当归、白芷、茯苓、川芎、皂角刺、乳香、没药、金银花、甘草组成。 方中人参大补元气,白术补气健脾,茯苓渗湿健脾,甘草健脾调中,4药共同组成补气名方四君子汤,加陈皮名异功散,有益气健脾和胃之功;黄芪补脾肺气,托毒生肌,当归补血活血,2药组成当归补血汤,补气生血;当归配川芎补血行血;乳香与没药活血止痛,消肿生肌;金银花清热解毒;皂角刺消肿排脓;白芷辛散邪毒,助补气养血药以托毒排脓。功用补气和血,解毒消散,托疮生肌。 I 版权声明: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本平台所发布内容的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
|
来自: ZHENGNS331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