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四)

 老刘tdrhg 2016-07-25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四)

 

五、重多元训练,提高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机械单调的训练方法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久而久之,产生厌恶情绪。”“问题”是开启思维和发展思维的源泉。更何况,语文中的“一个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而是多元的”。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要,在各项训练中对训练题的条件、问题等作多种变化,让学生在多种变化的情景中,获得新奇感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注重延伸点,激发学生兴趣

拓展延伸就是把探讨问题时的认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探究问题的认识,不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应用问题的能力,而且更有助于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语文教学中,这一过程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注重课本,挖掘延伸点

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也就是说,学习既要重视课本,但又不能局限于课本。因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积极深入思考,发表意见和自己独特的感受,挖掘出课本中更多、更深的意蕴来。比如,学习鲁迅的《孔乙己》,教师在阅读教学最后,可以提出:这篇小说的意蕴是什么?说明什么?而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孔乙己深受科举制度的毒害所带来的不幸结局,认识到封建教育的极端腐朽,从而表现出作者对封建社会、封建教育的认识本质的控诉。由此延伸开去,让学生联系当今的中国教育和学习,认识到我们学习的目的与封建社会有着本质的区别,学生在畅所欲言中,增强学习的兴趣。

2、运用资源,提高认识力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不要局限于教材,知识更不要停留在书本上。要求学生利用无处不在的语文资源,把在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去,“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课堂以外的相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全面发展。”比如,学习《孔乙己》后,可以让学生阅读《范进中举》等类似文章,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和侧面深化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的毒害,从而认识封建社会制度的罪恶,以及人与人中间的价钱关系。

总之,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有助于实现《课标》中要求的“要诱导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能力及创新精神”的目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