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画频道十周年·书法名家精品特邀展播【第十一期】:廉世和、白煦、杨双举、漆钢...

 老井文摘 2016-07-25

前  言

书画频道开播十周年了,在这值得纪念的时日,来自于全国各地的书画艺术大家、名家为表达对书画频道的祝贺,对全国电视观众的问候,以特殊的情怀创作了精湛的书画艺术作品。这些作品集中展现了当代书画艺术家的艺术风采,是在频道开播十周年之际艺术家们与书画频道为全国的电视观众奉献的又一道艺术大餐。借此机会,我们感谢书画艺术家们,是您们与频道心连心、手挽手十年相伴,使频道的节目丰富多彩、日新月异。我们也真诚感谢全国的电视观众,是您们手握遥控器不离不弃、如饥似渴的收看让我们充满激情的做好每一档栏目。
书画频道是大家的频道,我们愿与艺术大家、人民大众一道来办书画频道,愿书画频道真正成为热爱文化、热艺术的广大观众的一生朋友。
第十一期 艺术家作品欣赏
1
廉世和
中国书法家协会楷书委员会委员、吉林省书法家协会顾问
释文:
《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是苏轼的一组题画诗之一
瘦竹如幽人,幽花如处女。低昂枝上雀,摇荡花间雨。
双翎决将起,众叶纷自举。可怜采花蜂,清蜜寄两股。
若人富天巧,春色入毫楮。悬知君能诗,寄声求妙语。
《怀素上人草书歌》  戴叔伦
楚僧怀素工草书,古法尽能新有馀。神清骨竦意真率, 
醉来为我挥健笔。始从破体变风姿,一一花开春景迟。 
忽为壮丽就枯涩,龙蛇腾盘兽屹立。驰毫骤墨剧奔驷, 
满坐失声看不及。心手相师势转奇,诡形怪状翻合宜。 
人人细问此中妙,怀素自言初不知。
《草书歌行》  李白
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
八月九月天气凉,酒徒词客满高堂。笺麻素绢排数厢,宣州石砚墨色光。
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
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怳怳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遍。
王逸少,张伯英,古来几许浪得名。张颠老死不足数,
我师此义不师古。古来万事贵天生,何必要公孙大娘浑脱舞。


 第一首是苏轼的题画诗,通过对竹、雀、蜜蜂形象的描写,将画融入诗中。第二首是描写怀素草书的诗,“心手相师势转奇”更为直接地表达了怀素学书的情性。第三首以乐府《杂曲歌辞》旧题形式写成。此诗豪迈,格调飘逸,想象丰富,音节错综,语言奔放,描写了书家狂书疾书的情景。
  作品以小楷团扇的形式书写,别具一格。风格淡雅,线条瘦劲,取法《黄庭经》和《洛神赋》,以二王之法行之,神游于行文墨迹之中,使人悠然忘世、心归于静。


2
白煦
中国书法家协会六届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草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释文:
春华秋实


成语“春华秋实”,表意为春天播种,秋天收获。这里“华”同“花”,“实”指的是植物结的果。多喻因学识渊博,而明于修身律己,品行高洁。比喻事物的因果关系,后引申比喻文采与德行,亦指时间的流逝,岁月的变迁。这里作者通过这个成语,表达了对书画频道十年来取得的成绩,形象生动进行了描述,也是对频道认可和赞许。
这是一副行草书作品,作者巧用斗方的形式进行书写,风格师法怀素、王铎诸家,用笔跌宕起伏,将王铎的章法和怀素的用笔糅合在一起,作品不激不厉,雄强厚重。四个字字势不尽相同,如同一枚印章设计,“疏处可走马,密处不透风”,使得章法布置得当,不显呆板。另外,作者还通过墨色的变化,以飞白书的形式彰显线条的力度。

3
杨双举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西藏书法家协会主席
释文:
凝聚艺术家,传播正能量。



这是一副紧贴书画频道开播十周年为主题的草书五言联。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频道自开播以来,以凝聚书画艺术家为目标,传播中华文明正能量为宗旨,将传统文化通过悉心的统筹,创办了令广大书画爱好者赏心悦目的平台。十年来,节目不断地丰富,特色亮点更加突出,赢得了业界的一致认可。
作品风格洒脱自然,取法二王手札,点画线条灵动又不失厚重,有章草之风韵。并吸收了明清书家的开张之势,如“家”字有王铎书风特点。字的点画呼应得当,多为露锋处理,而捺画则是含蓄收笔,如“凝”、“聚”、“正”、“能”等。字里行间舒朗有度,作品落款采用双边书款的形式,古雅自然。

4
漆钢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重庆市书法家协会驻会副主席
释文: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
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
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


这是唐代诗人许浑的咏物诗《早秋》,描写了早秋的景色。诗人以清丽的笔调描绘了遥夜、清瑟、西风、翠萝、残萤、玉露、早雁、远山、落叶等初秋景色。在描绘过程中,诗人从听觉及视觉的高低远近着笔,落笔细致,层次清楚。无论写景还是用典,都贴切自然,紧扣“早秋”这一主题。
作者以二王、颜真卿笔意创作,章法参考黄庭坚和王铎跌宕流转之势,姿态摇曳,顾盼生情。并参以徐青藤放逸之态,点画恣肆,淋漓酣畅。整幅作品线条变化丰富,亦行亦草,浑厚率真,以一种雍容饱满,骨力内含之意进行书写。

5
于钦彦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山东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
释文:
春华秋实


这是一幅行书立轴,成语“春华秋实”,有三种寓意:一是比喻事物的因果关系。“华”同“花”。春天开花,秋天结实。引申为先挥汗耕耘、适时播种,后才有丰收的喜悦。二是比喻文采与德行。多指因学识渊博,而明于修身律己,品行高洁。三是指时间的流逝,岁月的变迁。相当于“春去秋来”,这种用法在当代诸多文学作品中已有应用。在书画频道开播十周年之际,这三种寓意都蕴含其中。一是十年的丰收硕果;二是频道内容丰富多彩;三是十年时光的变迁。将频道生动形象的描写出来。

6
纪光明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
释文:
虽篆、隶、草、章,工用多变,济成厥美,各有攸宜。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检而便。然后凛之以风神,温之以妍润,鼓之以枯劲。和之以闲雅。故可达其情性,形其哀乐。


虽篆、隶、草、章,工用多变,济成厥美,各有攸宜。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检而便。然后凛之以风神,温之以妍润,鼓之以枯劲。和之以闲雅。故可达其情性,形其哀乐。
 此文节选自唐代书法家孙过庭的《书谱》,此段通过对篆隶草章的分析,贵在追求书法的形神兼备,以达其情性,形其哀乐。
作品以行书书写,风格融合了晋唐书风的厚重、大气与苍茫。作品凝重淳古、力透纸背,使转争折之间,流露出丰富的才情和学养,表现出书者探索翰墨的真心。通观此篇,字形端庄规整,线条使转自然,字势追求变化,以笔墨的浓淡枯湿表现章法气息的流转。

7
祁小春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广州美术学院教授
释文:
感遇咏陈生古趣,清言同乐畅天怀。


这是一副篆书七言联,上联中的“感遇”指的是唐代文学家陈子昂的组诗作品《感遇三十八首》。这组诗是作者有感于平生所遇之事而作,涵盖面极广,大都紧扣时事,针对性极强,富有现实意义。下联中的“清言”则指的是一种文学体裁的专称,又称“清言小品”,盛行于晚明清初的一百多年。它是一种格言式、随笔式的文学。作者以对仗的手法将《感遇》古诗和“清言小品”中的古趣和情怀抒发出来,别具一格。
古人作篆讲究“婉而通”,作者此作糅合了清代以来注重书写性的小篆和金文于一体,并参入了简牍墨迹,通过使用绞转、捻笔、推送等笔法,使得线条遒劲、简练。在强调书写性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强调节奏感的运用,其甚至将行草书的节奏感糅合到篆书之中。

8
胡传海
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书法》杂志执行主编
释文: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唐代王维《终南山》一诗,旨在咏叹终南山的宏伟壮大。首联写远景,以艺术的夸张,极言山之高远。颔联写近景,身在山中之所见,铺叙云气变幻,移步变形,极富含孕。颈联进一步写山之南北辽阔和千岩万壑的千形万态。末联写为了入山穷胜,想投宿山中人家。“隔水”二字点出了作者“远望”的位置。全诗写景、写人、写物,动如脱兔,静若淑女,有声有色,意境清新、宛若一幅山水画。诗人通过动态描述,将终南山或浓或淡、或有或无来的景致勾勒的生动形象,千形百态。
书法作品融入了唐宋时期的书风特点,从帖学中汲取营养,师古出新,墨色变化明显,字态或浓或枯,或大或小,或正或奇,相互穿插,章法气息感强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