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论中医肝郁血瘀之水肿

 昵称13394278 2016-07-25
明医公开课第期
中医打造个人品牌的助推器

作者:尹学东
编辑/邓爽  校对/刘祎妮

导读:尹学东老师今日分享一篇自己对于水肿的诊治经验和总结的文章。尹老师热爱写作,愿将自己的学识经验与诸君分享探讨,谦逊有医德,值得我们学习!

该文写于三年前,时至今日再看,颇多浅显,然认症方向没有大的偏差,故稍作整理传上,望达者莫深纠。

中医所论,水肿为病多与脾、肺、肾相关,概因脾主运化水湿、肺主通调水道、肾为水脏。然今余要述之肝郁血瘀之水肿。

言水肿,先给其定论:肿分气肿与水肿,手按肿的部位,按下即起为气肿,而按下凹陷则为水肿。水肿之初起有两极分化,或是从脚起或是从头面眼睑起,不经治疗,渐至全身。(还有两种常见水肿:妊娠或糖尿病所引起的,也皆因气血水液代谢障碍下的病理结果,在此不作多论。)

肝脏胆腑位于右上腹,属中焦,经络行于身体两侧,个人可以理解为人体阴阳转换的枢纽,一旦出现异常症状,阴阳平衡打乱,若阴盛阳弱则出现水肿。

肝胆病症,中医常见有肝气郁结、肝郁血瘀、肝胆湿热、肝风内动、肝阴血虚等等,本篇所论重在头两个病证。

情志不舒,气机失调达,上逆扰肺脾,下行扰肾,使体内代谢之水液不行常道,溢于肌肤,形成水肿。郁久成瘀,瘀血阻络,更使体内水液代谢紊乱,于是造成水势蔓延,渐至全身。病久全身阳气受阴水遏制,终使脾肺肾三脏气损,表现出水肿之外的症状,如畏寒肢冷、短气懒言、纳差便溏、尿少清长腹满等等。当然现今为病,不可能单纯是一脏一腑功能失常所致,往往是综合性脏腑功能失衡所致。

针对上述,初期可给予疏肝理气、化瘀行滞、利尿消肿之方进行诊治,后期则在疏肝化瘀、利水消肿的同时,对应脏虚给予补气温化的辩证施治,攻补兼施,从而使病从本治。

余曾治一妇人,年近60岁,其述患水肿40余年(估计略显夸张),现全身性水肿,四肢皆粗,腰如缠几圈水带,睡时翻身可听水响,昼不解小便,夜须服利尿剂,一解八、九斤,方可安睡。寻中西医几多,皆无好效。余查,该妇人素情绪抑郁,面色晦暗,畏寒肢冷,倦怠乏力,动之气短,四肢皮肤按之凹陷如肉泥,舌暗苔白,脉弦、迟、弱,自述腹胀,左胁有块,大便可小便不解。查其以前医家处方,多是温阳化气、利水消肿之类,然忽略肝郁血瘀之本,故效不长远。今余首治,亦试以真武汤化裁,温阳利水,然效不显,再治则以疏肝化瘀为主,佐以温化补气利水之品,再嘱其情志调整,前后围绕此主治煎熬共14剂中药,水肿消退几无,情绪尚可,白天小便渐多,夜不服利尿药仍可自行解小便,遂后让其饮食运动自行调理,随访近两月,停药后无复发。

再诊一患者,述患胁痛一年余,胀痛刺痛交替,余诊之明显肝郁血瘀征像,对症处方,复诊时述服上方胁痛减轻,其也有双下肢水肿症状,而服此方使其双下肢水肿明显消退,(初时患者不曾透露其双下肢水肿症状,间或也有余问诊忽视不当的问题),省头方没有任何利尿消肿之药,由此可见,舒肝化瘀之法在治疗对症水肿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位置。

综上,余之治病,除中药处方外,尤重视情志自行调理,不然用药再准确,致病之根不断,则病反复难愈。
用平和、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阴晴圆缺,就会发觉每一天都是精彩,病邪也不敢轻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