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家语》精读笔记

 红谷斋主人 2016-07-26

——第五卷. 在厄第二十.第一

 

            怀才不遇

 

提示:“孔子厄而作《春秋》” 这是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的话。孔子是一心要参政实现自己的“仁政”理想的,但是没有机会。当他前往楚国,被困在陈、蔡大路上的时候,七天七夜没有饭吃,连野菜都吃不上,随从人员多数都病倒了。孔子照样“慷慨讲诵,弦歌不衰”。

子路说,老师的那一套不被人家看重,是老师的道德尚不完,智慧不够,仁义不诚。子贡说,老师的道理太深奥了,人家听不懂,不能理解,你不如降低一点,迁就一下人家就成了。颜回说,老师的理论是大道理,他们听不懂,是他们愚蠢,他们不懂得治国之道,老师不必在意,老师的道路是正确的,坚持下去就是了。孔子说:还是颜回了解我呀。

名句:遇不遇者,时也

      贤不肖者,才也

      君子博学深谋而不遇时者,众矣

     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

     君子修道立德,不谓穷困而改节

         为之者,人也

         生死者,命也

         居下而无忧者,则思不远

         处身而常逸者,则志不广

         良农能稼,不必能穑

         良工能巧,不能为顺

         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不必其能容

 

楚昭王(昭王:楚平王之子,名壬,谥昭。)聘孔子,孔子往拜礼焉,路出于陈、蔡。(终于有机会做官,孔子欣然前往。陈出自妫姓,舜帝后裔。周武王封舜之后人胡公满,于陈地建国,位于河南省淮阳县。陈湣公(478),夏七月,楚兵北伐,杀死湣公,陈国随灭。“蔡”出自姞姓,黄帝支裔,周文王后裔。周武王灭商,武王大封同姓诸侯,将其弟叔度封于蔡,故址在今河南上蔡西南。周武王命叔度、管叔、霍叔监管殷遗民,称为“三监”。)陈、蔡大夫相与谋曰:“孔子圣贤,其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病。若用于楚,则陈、蔡危矣。”遂使徒兵距孔子。(孔子是圣人,帮助谁,谁就能够强大,楚国强大对陈不利,最好的办法就是派出军队阻拦孔子去楚国。)孔子不得行,绝粮七日,外无所通,藜羹不充,从者皆病。(孔子被阻挡在半道上,七天没有粮食吃,连野菜也没得吃,跟随而来的很多人都病了。)孔子愈慷慨讲诵,弦歌不衰。(即是如此孔子还是照样讲诵学问,吟唱诗书。)乃召子路而问焉,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乎,奚为至于此?”(孔子召子路过来,说:《诗经》有句话说:“不是野牛不是虎,却都来到荒野上。”我坚持的道,有什么不对吗?为什么弄成这个样子啊!这里的《诗》指《诗经·小雅·何草不黄》。理想能不能坚持?信念是不是会动摇?认定的道路能不能走下去?在危急的关头,在最困难的时候才能体现出来。兴旺的时候,轰轰烈烈的时候,最热闹的时候,往往泥沙俱下,良莠齐聚。困难的时候,艰苦的时候,冷清的时候,吃不上饭的时候,寸步难行的时候,还能不能坚持?还能不能意志坚定,志向不改,这才是考验人的时候,锻炼人的时候,检验真假的时候。)子路愠,作色而对曰:“君子无所困。意者夫子未仁与?人之弗吾信也;意者夫子未智与?人之弗吾行也。(子路很不高兴说:君子是不会被困扰住的。猜想老师的仁德是不是有欠缺啊?所以人家不信任我们;是不是老师的智慧有欠缺?所以人家不接受我们的主张。)且由也,昔者闻诸夫子:‘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不善者天报之以祸。’今夫子积德怀义,行之久矣,奚居之穷也?”(我听老师讲过:做善事的人,上天会降福于他;做坏事的人上天会降祸于他。如今老师您积德行善,心怀仁义,很长久了,怎么处境这么困厄呢?子路是一个敢讲真话的人,心里有话就说,其实这是好事,有话不讲,阳奉阴违,才是麻烦事情。)子曰:“由未之识也,吾语汝!汝以仁者为必信也,则伯夷、叔齐不饿死首阳;汝以智者为必用也,则王子比干不见剖心;汝以忠者为必报也,则关龙逢不见刑;汝以谏者为必听也,则伍子胥不见杀。(积德行善,人家就跟你走吗?道德品质好,人家就相信你吗?你有智慧,就能解决一切问题吗?你忠心耿耿,就不会被误解,被杀掉吗?你提的意见非常好,人家就一定能够采纳吗?理解有个过程,认识有个过程,一时一事无法判定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和道德,时间是检验一个人品德好坏的试金石。)夫遇不遇者,时也;贤不肖者,才也。君子博学深谋而不遇时者,众矣,何独丘哉?且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谓穷困而改节。为之者,人也;生死者,命也。是以晋重耳之有霸心,生于曹卫;越王勾践之有霸心,生于会稽。(怀才不遇的人,多了;被误解的人,多了;有赤胆忠心,却不被理解的人多了;一心一意,被怀疑的人多了。)故居下而无忧者,则思不远;处身而常逸者,则志不广。庸知其终始乎?”(居于下位而无所忧虑的人,则思虑不远;随遇而安的人,志向不大。人是很难判断其一辈子会怎么样的。)

子路出,召子贡,告如子路。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盍少贬焉?”(孔子又召子贡过来,而子贡的认识又不同。他认为老师的思想博大精神,非常伟大,是不是稍微降低一点,人家就能够接受了。)子曰:“赐,良农能稼,不必能穑;良工能巧,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不必其能容。(会种地,也有意外灾害,而不能获得丰收的时候;你是良匠,你打造的东西也不能样样都和人家的心意;君子能培养人的道德学问,你能谋,能断,人家也不一定拥护你。)今不修其道而求其容,赐,尔志不广矣,思不远矣。”(如果不修养自己的道德学问,而要求人家包容你,采纳你的主张,说明你的志向不远大,思想不深远啊。)子贡出,颜回入,问亦如之。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世不我用,有国者之丑也,夫子何病焉?不容,然后见君子。”(颜回果然不一般,他说:老师的道理很深远,所以天下不能容。但是只要努力推行。懂得的人,是有能力,有眼光,有水平,能成大事,能治理好国家;不懂得人,是没水平,没能力,没眼光,不能成大事,治理不好国家。您何必为此忧虑?不被采纳才看出您是君子呢。)孔子欣然叹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孔子为什么对颜回评价如此高?颜回的确有眼光,不一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