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用一周时间站到朋友圈鄙视链的顶端

 逐慕浪花 2016-07-27

你不用羡慕那些读书多、读书快的人。
就像你不用朋友圈里面那些能跑半程甚至是全程马拉松的朋友。
因为他们都是从一开始短距离练习然后逐渐变得现在这么风骚和强大的。
阅读也是一样啊,那些刷书快写书评快的大神们,他们最开始也都是从一个基础练习开始的。
这个基础练习是什么呢?
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一周一本书”的训练。

1. 为什么要从一周一本书开始?
(1)养成阅读的习惯
一周一本书就是一个简单的习惯养成计划,就是为还没有阅读习惯的人量身定制的。
当你在尝试这个习惯养成的时候,尽量不要让阅读占用你生活太多的时间。
你再忙,如果每天能挤出一个番茄钟(25分钟)就够了。
因为一本书就算你从头看到尾,每天25分钟,7天也能翻完一本书(文章第二部分会用数据记录举证)。

(2)融入生活作息
你可以尝试早起阅读,也可以尝试睡前阅读,甚至可以尝试在路上用APP听书。
尝试让阅读融入自己的生活,变成生活中的仪式习惯。
就像我们早起要刷牙,睡前会刷手机一样,让它成为习惯。
这样就不会觉得刻意,也就不觉得阅读是一件特别费劲的事儿了。

(3)记录数据,激励自己
每天的阅读可以尝试记录一下自己的阅读状态:
番茄钟里面有中断吗?
一个番茄钟你读了多少页?
今天读了几个番茄?
这些记录就像我们玩游戏时候的积分和奖牌奖励一样,是一种*即时反馈*,这种反馈会让我们看到自己的努力和变化,让我们更加积极。

(4)累计阅读经验,成为阅读高手
以一周读一本书为目标,尽可能从简单的,容易读的书开始尝试。
先体验一周,如果可以继续尝试,读得越多,就越容易看到效果。
就像我们刚开始练习1500米短跑,慢慢我们积累跑步的经验,朝跑完马拉松去努力。

2. 如何做到一周读一本书呢?
(1)限定书的范围
郝明义的《越读者》中将阅读分成了四种“饮食”类型。

所以我们一周一本书限定的范围是以“主食阅读”为主,类似:
以强化你已经具备的知识为目的的书
方法论/行业经验的书
自我启发,激发潜力的书
如果你挑战的是全新领域的书,或者读厚重的书本,可能需要你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所以关注一些通用技能,比如时间管理、阅读能力,沟通能力这些都是我们日常工作中都要用到的,你也有了一些基础知识,这样进入学习区进行阅读训练的话,既能训练阅读能力,也能训练你的这些基础技能。

这就像你做体能训练,一上来就让你跑一个半程马拉松一样。所以我们一开始练习的时候,要选择难度低一些的,对自己容易一些的书籍。

(2)限定时间
我们就觉得自己没有时间读书,但是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不限定时间。
就像一个任务,“什么时候读完都可以”的话,恐怕永远也读不完,因为如果我们没有意识时间紧迫,就很难发阅读的潜力。
那限定多久比较合适呢?
基本上,每次阅读你只要限定在25分钟就可以了。你可以利用番茄钟之类的APP,保持每次开始阅读都专注25分钟就行
25分钟是我们很多人保持注意力集中的最大时间极限,我们一开始就以这个极限时间来训练自己。
所以25分钟不间断的番茄钟时间,一个礼拜7天,一本商业致用类的书籍,3.5个小时读完绰绰有余了。
比如下图你看到的是阅读训练营-anna的阅读习惯养成记录,在完全不适用阅读方法,一本书从头翻到尾的节奏,一本书也就5-7个番茄钟就可以搞定。(每一个小方格代表一个番茄钟)
阅读训练营-anna的阅读习惯养成记录

(3)检视阅读
很多小伙伴读书的习惯是,拿起来就从第一页开始。
你去游乐园的时候会是从大门买票进去,然后就顺着马路一路逛么?如果那样,我们一天逛不完啊。
所以我们会查看地图,然后选择自己刚兴趣的去玩对不对?
阅读也需要这样啊,我们快速的把这本书的地图和导览看完,知道一本书的大概结构之后才能知道我们该怎么去读这本书。
所以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检视阅读是我们进行阅读必须进行的一个步骤:
  1. 封面
  2. 前言&序言
  3. 目录
  4. 后记

快速的建立对一本书的认知结构,你基本上就能判断这本书对你到底适不适合了。
多次的线下活动体验中,这个过程一般15分钟绰绰有余了。

(4)扫读
检视阅读之后,可以再花15分钟进行快速扫读。
这个阶段的重点就是快速的翻阅书中每一页,每页停留的时间几秒钟就行
这种过程有点像快速翻阅一本字典。如果只是毫无目的一通乱翻当然没有什么作用,但是一旦有了目的就会出现“色彩浴(color bath)效应”。
比如你出门的时候如果想着:“我今天会见到几个红色的东西呢?”,那走在大街上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世界上充满了大量红色的东西”:红色的海报,红色的车子··· ···。并不是这个世界红色的东西一下子多了起来,而是你产生了意识之后,这些东西自然进入到了你眼里。
再比如你买了一辆丰田的车,你就会发现满世界都是丰田的车一样。
利用色彩浴效果,给自己目标暗示。你在进行快速预览一本书的时候,就能从快速翻阅的每一页里面发现你感兴趣的关键词和句子。
而你要做的就是随手标记(划线,画箭头,荧光笔标亮),或者对那一页进行折角就行。
每页你花费的时间5-10秒就足够了,所以一本200多页的书,这个阶段最慢十几分钟也能搞定。

(5)跳读
经过检视阅读和扫读两个步骤,基本上你一本书的内容和结构已经心里有数了。
哪些你感兴趣,哪些你想去花时间读,你也可以做决定了。
阅读的本质是一种学习,学习就是关注自己当下想要得到的价值。
什么对自己有价值,你已经通过检视阅读和快速预览搞清楚了。剩下的,就是去针对性的找对应的章节找答案的过程了。
基本上一本书的重点内容只占全部内容的20%,而掌握重点的80%就可以了,也就是说一本200也的书,总共只有32值得你去看

跳读的过程同样是在每天的一个番茄钟的阅读时间里面。

(6)学以致用
既然你跳读的部分都是你感兴趣的,那这些部分对你又有什么用处呢?
这些内容能否改变你的行为和方法吗?
能让你应用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当中去吗?
如何让书上的内容应用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去呢?
这里就要用到RIA的便签读书法了:
图片来自《这样读书就够了》
I 能使我们用自己的语句重新组装片段的内容。
A1写下我是否曾经遇到过片段中所讲的情况,或者我身边是否出现过
A2特别重要,我们结合片段中的方法,我们需要自己提炼下一步的行动步骤,也就是我接下里会怎么做。
比如看完《图解番茄工作法》中的每日清单的片段,那我就要写下我今天开始就给自己列每日清单。
尝试用书中的方法来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这才是职场阅读的终极奥义。
一周一本书的每天阅读,可以尝试针对你的跳读的片段,写一两个RIA便签。
什么,写不出来?那就以为这一个很残酷的显示,这个片段对你一点用都没有呢。

3. 小结:
阅读讲究速度其实一点意义都没有;讨论“读书该不该快”也没有太多价值。
因为职场阅读关注的是成本和收益的问题,只求快和数量有什么用呢?
比如一本书你只用了一两个小时,你用80/20法则读了20%的部分;
和你用一两个小时用每分钟1600的速度将一本书从第一页看到最后一页——这两种看书的方式是不同的概念。
后者实际还是停留在最初级的基础阅读,也就是识别书中的字和语句;而我们今天谈的方法是筛选重点,高效的去学以致用。

所以一周一本书的训练,并不是让你一个礼拜翻一本书,而是“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用少量的时间,获取更多的知识”。
李笑来老师有一个公众号的名字叫:“学习学习再学习”,第一个“学习”是动词,第二个“学习”是名词。

阅读也是一样,要学会阅读再阅读,掌握阅读的方法,让自己的自我提升变得更快更高效,那就从一周一本书开始练习吧。

掌握了一周一本书的学习节奏,现对于一年制度4.5本的朋友圈,你确实可以站到知识优越感的顶端了。


谢谢你的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END

 
彭小六
30岁IT老处男
上市公司 IT部门经理
知识管理和阅读训练达人
简书签约作者
《让未来现在就来-成为高效能行动派》
京东首发上市
扫码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