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智能制造的两条道路

 Wangxn625 2016-07-28
智能制造在当下大热,正确认识智能制造的路径和能力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三个阶段
完整的智能制造包含智能化产品设计、智能化产品生产和智能化运维服务等三个阶段。
图1 智能制造三阶段
第一阶段不仅要完成产品智能化需求定义,还必须采用全数字化的手段开展产品设计和工艺设计,在虚拟环境下完成产品使用过程的性能仿真与验证、生产过程的工艺仿真和配置、服务过程的运行优化和维修仿真,综合形成智能产品的完整数字化产品模型。

第二阶段首先获得完整数字化产品模型,智能工厂的管理系统才能够主动识别加工对象和生产要素,结合工厂的智能设备和智能物流编制合理的生产计划。然后,智能设备按照生产计划主动传递物料和执行加工、检验、包装、发货等任务。遇到各种突发事件时,智能设备与管理系统配合采取相应的措施,最终完成智能化的生产。同时,智能化服务系统保障工厂中各种智能生产设备的安全正常运行。

第三阶段需要持续获得智能产品使用中的运行参数和健康状态,根据该智能产品设计知识给出优化运行参数方案,提高产品的使用价值。根据智能产品的维修知识提供预测维修服务,提高产品的完好率,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反馈产品质量改进建议和创新需求,达到智能维修服务的目的。

数字化设计是源头
企业如果没有完整的数字化设计能力,设计的产品就很难以单一数据源的方式,无缝传递到工厂。企业即使购买了智能设备和数字化车间,依然不能实现智能化的生产。与此同时,如果生产的产品,并非智能产品,那么服务也很难开展智能化的服务。
因此,智能化设计是整个智能制造的基础。

企业如果能够生产智能产品,但没有智能化运维服务的能力,就不能对自己生产的产品实行智能化服务。即使通过智能设备构建智能工厂时,那么仍然可能会导致失败。
显然,智能化服务是智能制造的保障。
图2 智能制造的一体两翼
智能工厂是智能制造的主体,它包括两大部分,即智能设备构成的生产线,和生产计划与调度管理系统。前者属于硬件建设,可以从设备制造商那里购买。后者属于软件建设。但从软件供应商那里,往往只能买到通用的平台,必须根据生产产品的特点重新进行客户化定制。

由上可见,构造智能制造系统包含以下四种能力的建设,概括起来为三软一硬:  
图3 四种能力
每一种能力建设都涉及到人才和资金,缺一不可。不同类型的能力建设对人才和资金的要求不同。通常来说,软件能力建设对人才的要求高于资金,硬件能力建设则相反。如何合理安排企业智能制造的建设路线和资源,便是一门值得研究的课题。

两条道路
第一条道路是把建设智能工厂放在首位,购买一套完整的智能生产设备和生产管理系统。然而实际的情况是,如果企业不具备数字化产品设计能力,智能工厂无法开展智能制造,反而可能引起极大的浪费。如果这个时候,企业回头再去对数字化产品设计能力进行补课,那么智能工厂随时间的贬值或与产品匹配发生问题,都会造成严重的损失。

像中国的汽车市场一样,中国智能制造市场对国外供应商具有无比巨大的吸引力。一旦中国智能制造市场被别人全面占领以后就很难夺回来,失去的不仅仅是一个市场,而是大多数中小企业跟不上智能制造的步伐,少数大企业的制造业数据掌握在别人手里,中国制造大国的地位就会丢掉。

第二条道路是把建设智能化产品设计能力放在首位。实际智能设计并不容易,那么至少要从全数字化产品设计能力建设。加强产品设计的智能化创新,构建产品数字化的基础能力,从而为智能制造打下的坚实基础。与此同时,开展智能服务的预先研究,为后续加快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实现产品创新突破做好准备。只有数字化设计能力过关,并在适当的时候投资智能工厂的建设,保证智能制造的三种能力协调并进,才能最终顺利达到智能制造的目的。

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大企业拉动,另外一方面也需要让中小企业也能跟上智能制造的步伐。这是推动中国制造业全面走向智能制造的唯一保证。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