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起学艾灸(八)艾灸治疗腹泻

 秦岭之尖 2016-07-28

一起学艾灸(五)艾灸治疗感冒

一起学艾灸(六)艾灸治疗胃炎

一起学艾灸(七)艾灸治疗咽炎

“一起学艾灸“系列,小编会整理出10个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法。今天讲的是腹泻的艾灸方法。

(八)艾灸治疗腹泻

泄泻,又称腹泻,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的大便。包括急、慢性肠炎,消化不良,胃肠型感冒,胃肠神经功能紊乱等疾病。

其病理因素主要是湿,主病之脏主要在脾。多由脾胃运化功能失职,湿邪内盛所致。

腹泻,可细分为寒湿泄泻和湿热泄泻两种,取穴不同

寒湿泄泻——外感寒湿之邪,或误食不洁食物,或恣食生冷食物,或服用过于寒凉的药物,或久病脾阳受伤,导致脾虚湿盛,发生泄泻,为寒证。泻下清稀,或伴有腹痛肠鸣,食少,易于倦怠,稍有活动即感劳累,月经量少色淡;如果脾胃偏于阳虚,则或有手足不温,怕冷,腹部喜暖、喜按,食物或未经消化即排出;如果外感寒湿之邪较重,可能会恶寒发热、头痛、肢体酸痛。

选穴:大肠俞穴、神阙穴、上巨虚穴、大横穴


大肠俞穴:在背部,第四腰椎棘突下,两侧旁开1.5寸处。灸大肠俞穴能调理肠胃功能,减轻腹痛泄泻症状

神阙穴:在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凹陷处。神阙穴位于肚脐正中,灸神阙穴对腹痛肠鸣有很好的缓解作用,且能补益气血

上巨虚穴:足阳明胃经穴。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膝盖骨下缘)6寸,距胫骨前缘约一横指,即足三里下3寸处。上巨虚穴是大肠的下合穴。主治阑尾炎,胃肠炎,泄泻,痢疾,疝气,便秘,消化不良,下肢麻痹或痉挛,膝关节肿痛等。灸上巨虚穴能增强肠胃功能,还能利水除湿。

大横穴:在腹部,肚脐两侧旁开4寸处。大横穴位于腹部,是足太阴脾经、阴维的交会穴,灸大横穴对泄泻、腹痛有很好的效果

灸法:神阙穴采用隔盐灸或隔姜灸法,每次灸5~8壮,其他穴位采用艾条温和灸法,每次每穴灸10-15分钟左右,每日1次,重者每日2-3次。


湿热泄泻——外感暑热之邪,或恣食肥甘辛辣以致湿热内蕴,脾胃运化失常,为热证。若热邪甚于湿邪,则腹痛即泻,泻下急迫,势如水注,湿热之邪相对较弱,则或泻后不爽,粪色黄褐而有恶臭;热在下焦,小肠湿热,则小便短赤;大肠湿热,则肛门灼热;若同时有热势向上蔓延,则或伴有烦热口渴,恶心呕吐。舌红,苔黄腻。若会号脉,则能感觉到滑数或濡数的脉象。

选穴:天枢穴、合谷穴、阴陵泉穴、下巨虚穴


天枢穴:在腹部,肚脐两侧旁开2寸处。天枢穴的主治病症为:便秘、腹胀、腹泻、脐周围痛、腹水、肠麻痹、消化不良、恶心想吐等症,灸天枢能够调中和胃、理气健脾,增强脾胃的运化水湿功能

合谷穴:即通常所说的虎口,并拢拇指时肌肉隆起处。灸合谷穴能通经活络、清热止痛

阴陵泉穴: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从踝关节后方,沿骨的边缘向上推行至尽头处即是穴位)灸阴陵泉穴能健脾除湿

下巨虚穴:足阳明胃经,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膝盖骨下缘)9寸,距胫骨前缘约一横指,即足三里下6寸处。主治急慢性肠炎,急慢性肝炎,胰腺炎、下肢瘫痪、下肢麻痹痉挛等。灸下巨虚穴能调肠胃、通经络、泻胃肠热。

灸法:艾条温和灸,每穴10-15分钟左右,每日1次,重者每日2-3次。


摆脱“五更泻”,一觉到天亮

 还有一种泄泻叫五更泻。这是肾阳虚而造成的泄泻,表现为每天早晨大约四五点就得起床大便,患者不是睡醒了才起床上厕所的,而是便意把他们从睡梦中“逼”醒的。 

五更泻是因为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不能蒸化致病。黎明之前,阴气盛,阳气未复,脾肾阳虚者,肾关不固,隐痛而作,肠鸣即泻。有五更泻的人,往往觉得睡眠不足,白天没精神,有的甚至会出现烦躁、记忆力下降、精神衰弱等。 

治疗肾阳虚导致的泄泻,就要温肾止泻,要选的穴位是命门穴和关元穴

命门穴是温肾阳的一个穴位,在临床上主治小腹冷痛、腹泻、遗精等疾病。命门穴在腰背部,第二腰椎棘突下的凹陷中。


关元和命门,在身体的一前一后,两穴搭配能够更好地补阳。关元穴在脐下3寸,也就是肚脐眼直下四指的位置。



灸法:艾条温和灸,5-7天一个疗程,然后休息3天左右,再灸下个疗程。


肝郁腹泻的艾灸疗法

还有一类泄泻的病人,是一紧张、一着急就想上厕所。这种泄泻的病人,大多会因为抑郁恼怒而泄泻,而且会伴有胸胁胀闷,腹内作响,腹痛而难忍,这种泄泻和患者的情绪有很大的关系,是因为肝气淤滞不疏所导致的泄泻,所以中医叫肝郁泄泻。 

治疗这种肝郁泄泻,就要疏肝止泻,建议取的穴位是肝俞穴和期门穴

肝俞穴在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的位置。肝俞穴属于背俞穴,有疏肝理气的功效,常用来治疗胁痛、黄疸等肝胆疾病。


期门穴位于胸部,当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主治胸胁胀满疼痛,呕吐,吞酸,腹胀,泄泻,饥不欲食,胸中热,喘咳等症。


灸法:艾条温和灸,5-7天一个疗程,然后休息3天左右,再灸下个疗程。


注意事项

  • 若施灸后泄泻不能控制,水分丢失多,应及时前往医院治疗,防止体内电解质紊乱。

  • 施灸期间注意保暖,避风寒,防止风寒内侵加重病情。

  • 饮食尽量清淡,多吃软面条、稀粥等,多喝温开水,忌食酸辣等刺激性及煎炸食物。

  • 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舒适度选择艾灸时间,一般情况下,用艾条灸的时间可以短些,用艾灸器的话灸的时间可以稍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