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生于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兰山区方城镇诸满六村),颜师古五世从孙 、颜杲卿从弟,唐代名臣、杰出的书法家。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颜真卿登进士第,曾四次被任命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因受权臣杨国忠排斥,被贬为平原太守,人称“颜平原”。安史之乱时,起义军对抗叛军。唐肃宗即位后,拜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为河北招讨使。至凤翔,授宪部尚书,后迁御史大夫。唐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兴元元年(784年),遭宰相卢杞陷害,被遣往叛将李希烈部晓谕,凛然拒贼,终被缢杀。颜真卿遇害后,嗣曹王李皋及三军将士皆为之痛哭。后赠司徒,谥号“文忠”。 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创“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善诗文,有《韵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均佚。宋人辑有《颜鲁公集》。 南宋忠义堂本颜真卿《裴将军诗》作品欣赏
作品后记 【碑帖鉴赏】《裴将军诗》或称《送裴将军诗》、《送裴将军北伐诗卷》,刻入《忠义堂法帖》,传为真卿书,也有人认为系伪托。传本,未署款及书写年月。行草书,诗一首。据黄本骥《颜鲁公文集·赠裴将军案》(四库备要本)称:“裴将军,裴旻也。《新唐书· 李白传》:'文宗时诏李白歌诗,裴舞剑,张旭草书,为三绝。’尝与幽州都督孙 北伐,为奚所围,舞刀立马,上矢四集,皆迎刃而断,奚惊,引去。其事 在睿宗时,见《新唐书·突厥传》。”此书帖宋以后至清历代丛刻均未收入,但为明王世贞、张应文和清王澍推崇。 今人评者优劣莫衷一是。全卷二十七行,九十三字,大字,楷、行、草相混书。书法大小、长短、肥瘦、斜正变化多端,间杂隶书笔法。全篇大气磅礴,苍茫雄浑,真力弥漫,刚健豪放,独得纵横奔逸、元气淋漓的阳刚之美,震人心魄。不论是否颜书,都可以说是一件书法史上的奇葩。具有剑拔弩张之势,雄姿英发之概;神龙变化,气势磅礴。且融合各体,顾盼生姿,其间正书则如泰山之镇,巍然屹立;行草则龙虎振威,不可逼视。此如一首狂飚曲,对裴将军的豪放生命情调进行颂赞。沙孟海认为《忠义堂帖》本,“风神胎息于《 曹植庙碑》,大气磅礴,正非鲁公莫办”。 【碑帖译文】大君制六合,猛将清九垓。战马若龙虎,腾陵何壮哉。将军临北荒,恒赫耀英材。剑舞躍游电,随风萦且回。登高望天山,白云正崔嵬。入阵破骄虜,威声雄震雷。一射百马倒,再射万夫开。匈奴不敢敌,相呼归去来。功成报天子,可以画麟台。 【碑帖赏析】在颜真卿的行草书作品中,《赠裴将军诗帖》是最怪诞的一件。此帖流传不广,罕为人见,但凡是见到此帖的人都为之振奋、一见倾心、爱不释手。清代大书法家何绍基感叹:“余觅之十数年无可得,今忽睹之,不禁拍案叫绝!”此帖又叫《送裴将军北伐诗卷》,有真迹和刻本两种流传于世。最早的刻本见于南宋嘉定年间刻的颜书专集《忠义堂帖》,诗稿没有署名,在《鲁公文集》中也见不到它的踪影。尽管如此,据其书法风格和内容来推断,明清许多大书家都认为它是颜真卿的真迹。诗中裴将军叫裴旻,是唐代的舞剑高手,也是一员猛将。《新唐书·李白传》中说:“文宗时召李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中记载:开元中,大画家吴道子同唐玄宗到洛阳城,巧遇书家张旭和裴旻将军。裴旻想请吴道子为已故的双亲作幅画,吴道子不肯,日:“我闻裴将军之名久矣,如能为我舞剑一曲,定能抵当所赠,观基壮气,并可以助我挥毫。”张旭当即赞成,还同意助兴为裴旻书一壁字。于是裴旻舞剑,吴道子作画,张旭书法,轰动了当时的整个洛阳城,人们兴奋地说:“一日之中获三绝。”颜真卿的老师张旭把这种字外功夫,潜移默化地传给了这个优秀的学生,而这个“倍加工学”的学生则把这种“绝活”淋漓尽致地表现在《赠裴将军诗帖》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