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联盟荐文| 与比例线段有关的知识探究

 xyz3i 2016-07-28
一个好的数学教学题材,会让我们的数学可上的有声有色,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这样,就需要我们有一颗善于归类的心。在日常教学中,对同类型题的整理进行一定的归类整理,不需刻意过多,是促进学与教的一个可行途径。
“归其类,识其形,析其法,究其因”,以一个知识背景展开一个大知识点,即可达到复习的效果,又可提升解题能力。
本文由郭老师和笔者共同完成!
美丽的“和为1”
基础例题1
分析:
1、很漂亮的组合A字,这样的题,求比例和为“1”,寻求合适的A字形比例线段,利用中间比过渡求和;
2、思考流程:如下图;
基础例题2
分析:
1、很漂亮的组合A字,这样的题,求比例和为“1”,寻求合适的A字形比例线段,利用中间比过渡求和;
2、思考流程:如下图;
变式组合
思考流程:
难度升级
图形分解与构造:
法1思考流程:
压轴片段
知识铺垫:
1、利用tan∠OCB=tan∠CAO=1/2可以证明AC⊥BC;
2、【拓展定理】利用角平分线定理
去线,分解结构:
思考流程:
简答:
压轴变式训练:
第三问图文解析:
“和为1”的方法:
补充了等积变换,与垂直高有关,面积法应是一个可行的方法!
添置平行线的方法:
当然,上面的“和为1”本质也是添置平行线!
这三个方法,作为基本方法,为打破“和为1”的思维定势而生!
拓展方法:
四点共圆,作为拓展知识,平时涉猎甚少,作为一个方法补充。
本题解答:
反思
一个精炼的教学题材,会让我们的数学课上的有声有色,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拓展所学数学知识的空间,加深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深刻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和技能。
要达到教学事半功倍的效果,除了发觉隐藏在题型背景下的知识本质,还要抓住后续的教学思考。显然,这样的思考应是开放的!通过探讨,方可获知教学上的感悟!
立足教材,获得变式
上教版初三上P38页例题7变式
点评:
笔者认为,本题体现对书本知识的一个延续,对基础图形的一次反思,我的教学过程中,会不自主的固化基础图形,但殊不知,通过更为深入的讨论,会发现以前自己所没有发现的内容。所以,巩固基础图形的同时,要对基础图形的衍生结论或变式图形进行归类整理,对打破思维定势有一定的作用。同时,深入研究教材中的每一个基本的几何图形,对学与教都会有帮助。
加入“重心元素”
点评:
1、重心元素的加入,使得“和为1”这个体系在“知识链的延续”上更加丰富。如本题,重心,隐藏了定义:三角形两条中线的交点,这样,D是中点!
2、得到AM:MD=2:1,构造外部8字形,同时利用梯形中位线,显得很是流畅。当然,本题有各种不同的添线方法,小草认为,本方法最为漂亮!下面,给出一个模拟题,体会“方法借鉴”亦是“刷题”的目标。
变式训练:
“和为1”在中考压轴题中的运用1:
方法1:
方法2:
方法3:
方法4:
方法5:
参考答案:
感悟:
和为1的系列,是笔者通过学习与“比例线段”有关的一些基础图形所得到的感悟,发现,利用中间比过渡,有一些A字形与8字形的组合图形,会出现比列和为1的情形,并可以比较多的迁移到与本知识点有关的压轴题中,以上内容,从基础题开始,到书本教材的变式,再到压轴题中的运用,旨在通过题组式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同时提高自身的题型组织能力,亦可以成为一个系列教学,帮助学生知悉比例线段的题型变式。
当然。为了打破思维定势,本帖中的这道压轴题,在方法3、4、5中,运用了添置平行线,面积法列比例式,并非“和为1”的方法,作为本系列的方法补充。
加入“中位线元素”
点评:
这个组合图形,里面蕴藏了各种A字与8字形的构造,加上中位线条件后,引入字母量来分析数量关系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辅助线运用上,小草觉得,外延构造不会破坏已知条件,不会打散已知线段,是最好的方案。
加入“平行四边形元素”
点评:
1、本题线很多,要具备分解出需要的形状的能力,才能解决本题。图中黄色三角形与三角形ABC均相似,蓝色四边形均为平行四边形,这是最基本的分析。平行四边形为相等边的过渡提供了条件。
2、当然,“和为1”的问题,最终转化为“同分母分式相加减”,是需要感知的!把分线段全部过渡到BC边或AC边上亦是可以的。
综合提升

从一道一模题获得的反思!!
习题剪影:
 如图,MN经过△ABC的顶点A,MN∥BC,AM=AN,MC交AB于D,NB交AC于点E.
(1)求证:DE∥BC;
(2)联结DE,如果DE=1,BC=3,求MN的长.
本题为2014学年徐汇区一模第23题,亦可以理解成22题,主要考察平行线比例线段问题。
图形分析:
变式1
变式2及其拓展
变式3
变式4
思考:
1、回头看一开始的2014学年徐汇数学一模23题,解法就可以迁移到这组图形上来。
2、教师在教学中,学生在学习时,面对一个老问题,或新问题,多提问、多质疑、多思考。
3、培养自己探究的习惯,发掘探究的素材。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求知欲。
4、对“组合图形变式”的研究与拓展,是站在一个新的高度探求初中数学基础图形的学与教。最终还是会回归到“数学双基”教学,老师面对的群体是所有的学生,立足“数学双基”,挖掘难题本质。
上海初中数学草根微信平台联盟
 
初中数学教育
 
彭翕成讲数学
 
初中数学微课程
 
初中数学教学日志
 
初中数学解法研究
 
牛鼻闪闪的初中数学
 
初中理科班数学
 
跟着老张玩数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