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才摇篮文化圣地 ——昆明伊斯兰教经学院大理分院 大理南五里桥经文学校(原大理穆专)

 宜良明光 2016-07-29

一、悠久的历史
伊斯兰优秀人才的摇篮,伊斯兰文化的圣地——昆明伊斯兰教经学院大理分院、大理南五里桥伊斯兰教经文学校(原大理穆专),办学历史悠久,南五里桥清真寺始建于元宪宗十年(公元1233年);在公元1233年至公元1873年的640年间,南五里桥清真寺伊斯兰教育发达、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教育昌盛。1873年大理农民起义失败,南五里桥清真寺被毁;1918年重建;1951年至1954年创办阿专学校,马德清任校长;1955至1958年创办回民文化学校,马体仁任校长;1974年重建清真寺,1975年恢复教学,张永智、马志良任校长;1978年1985年恢复阿专学校张建英任校长,1985年至1991年张金勇任校长;1991年经大理市伊协(市伊批199002号文件)批准,大理穆斯林文化专科学校成立,1991年至2001年纳文波任校长、2001年至今张金勇任校长,2010年经大理州宗教局批准学校更名为大理市南五里桥伊斯兰教经文学校,2015年12月19日,昆明伊斯兰教经学院大理分院成立。
1995年3月,学校委托学校顾问,大理学院退休教授,开办汉语言文学专业,通过自考获取云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证。
2009年1月,大理市人民武装部与学校签订军民共建“文明学校”、“文明清真寺”协议书,开展共同创建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10年6月6日,经大理州宗教事务局批准,学校更名为大理南五里桥经文学校。
2012年5月5日,学校根据大理白族自治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大人社复(2012)44文件,与大理技师学院于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成为大理技师学院商务服务阿拉伯语专业的办学点,培养技能型人才。
2014年7月2日,学校在完成伊斯兰教经文学校规范管理验收合格后,经大理州宗教局批准,成为大理州伊斯兰教经文学校规范管理验收合格的经文学校。
2015年10月6日。学校顺利通过云南省伊斯兰教协会教育委员会专家组考核评估,成为评估合格的伊斯兰教经文学校。
2015年12月19日。根据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文件,云民宗复(2015)108号的精神,昆明伊斯兰教经学院批准成立昆明伊斯兰教经学院大理分院成立。
数十年来,在以马德清、马体仁、张建英、马绍雄、纳文波、马世昌、张金勇为代表的众多的学识渊博,品德高尚,爱国爱教的爱国志士在南五里桥清真寺办学,培养了大量的爱国爱教的人才。
二、先进的办学理念
学院的成功源于爱国爱教,虔诚为主,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多元一体的伊斯兰教人文与教育生态系统,学校是集“信仰虔诚”、“历史悠久”、“文化繁荣”、“管理严格”、“自在宜学”为一体的整体性、独特性、复合性的伊斯兰教经文学校,是真正能够有效实施中国伊斯兰教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统一形象塑造的伊斯兰教经文学校。
学院办学宗旨:爱国爱教、古兰经的思想、古兰经的精神、铸就践行古兰经的人。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虔诚的信仰,厚重的伊斯兰经学知识,精湛的阿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并具有国家承认大学学历的当代伊玛目。
校训:守正励志,仁覆天下。
教育理念:给学生一个坚定的信仰,一个做人的原则,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
服务宗旨: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为学生着想。
工作作风:敬德专业,求实奋进。
三、正确的办学方向
学院在数十年的办学过程中,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成功走“内涵提高,特色强校”之路;突出“质量、特色、创新”主线;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的“两本理念”;“好字优先,好中快进”的“两好原则”;继续推进“从拓展规模向提高质量,从培养常规型人才向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两个转变”;培养伊斯兰教传播者和领军、领导人才的“两领人才”。倡导“大楼、大师、大爱” 三者同步提升。
坚持培养:“关心伊斯兰教大势、致力伊斯兰教崛起”的穆斯林楷模,伊斯兰教的栋梁。对学生的要求是:“信仰虔诚、大气品格、一流学问、精彩事业,责任人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严谨的科学思维能力、广阔的国际视野、敏锐的专业洞察力、强烈的团队协作精神、踏实认真的工作作风,能够准确把握穆斯林社会发展和创新方向。
学院设顾问二人(马伟、马剑波)、督学一人(冯耀荣)、院长一人(张金勇),副院长二人(马利思主管政教处、张宏云主管教导处总务处),设政教处(主任张永兴)、教导处(主任朱继领)、总务处(李富民)、办公室(主任合杰)、研究部(主任马利波)、校刊编辑部(主任张斌斌)、女生部(主任马玲燕)、财会室(主任丁灿)。根据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组建责权明确的校长——中层干部——班主任三级管理网络,上下协调,左右沟通,形成领导班子同心协力、教师队伍和谐有序的工作机制,使整个学校工作呈现出政通人和的局面。

学院设立董事会,为学院筹集经费,每年需要经费150万,均由董事会和穆斯林群众捐助。现有学生200多名,教师30多名、职工10名。
学院坚持爱国爱教,古兰经的思想,古兰经的精神,铸就践行古兰经的人的办学宗旨;奉行爱国爱教,虔诚为主,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秉承守正励志,仁覆天下的校训。按照培养政治上靠得住、学识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的爱国爱教的伊斯兰教教职人员的培养目标展开教学;按照培养信仰虔诚;具有较高的伊斯兰教经学知识;精湛阿拉伯语水平,和大学文化的当代爱国爱教的伊斯兰教教职人员的教学要求,开展教育教学;按照给学生一个坚定的信仰,一个做人的原则,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为学生着想的服务宗旨,和敬德专业求实奋进的工作作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坚持“以生为本,以师为魂,特色兴校,创新强校”,以“尊重人、发展人、完善人”为办学根本,因为,尊重人是前提,发展人是措施,完善人是目标。
坚持“严谨、勤奋、求是、创新”的优良校风;“遵循经训,以人为本、面向社会”的办学思想和“敬主爱人,以生为本、全面发展”的育人思想。不断发扬“百折不挠、艰苦创业”的办学传统,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兴校、创新强校、文化铸校、和谐荣校”的办学思路,弘扬“爱国爱教、民主和谐、求真务实、开放创新”的精神,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特长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特色发展、教学质量提高等方面的工作。
学院坚守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广泛深入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法制宣传教育,正确宣讲伊斯兰教经典教义,把爱国、中道、和平、团结的精神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之中。
学院主动顺应时代发展进步的要求,充分学习借鉴国民教育的成功经验,不断推进教学管理综合改革,继续推动国家自考教育与伊斯兰教经堂教育结合、与职业教育结合的发展路子,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既能满足穆斯林群众宗教需求,又能适应社会需要的新型穆斯林人才,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伊斯兰教实际、适合大理伊斯兰教健康发展需要的办学道路,为推动全州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经济跨越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四、优质的师资队伍
学院立足大理,坚持三个面向、促进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提高回回民族的文化素质。有电脑50台,影视文化工作室一个,杂志一份。占地面积五十一亩,建筑面积三万二千多平方米。学院由一大批信仰虔诚,伊斯兰教知识及国学知识厚重的穆斯林学者创办,老校长纳文波,老董事长马绍雄两位老人家终生“以发展伊斯兰教育为大业,矢志为之”。学校现有客座教授14人,专职教师33人:教授8人:冯耀荣、马伟、刘光裕、马福民、沙成汉、叶桐、张金勇、马常胜;副教授7人:马利思、张宏云、朱继领、张永兴、李富民、马瑛、马力波;讲师15人:合杰、马仲申、马克、马玲燕、闵小平、马培正、杨娟、马佳芬、马丽麦、张斌斌、伊曼、马强、马婷、马顺强;助教4人:马吉、沙靖艳、马飘然、。
五、完备的课程设置
学校有完整的学科;完备的课程设置;设置三个专业,共39门课程。
1、经师专业16门:古兰经诵读、古兰经背诵、古兰学、古兰经注、教义学、信仰、圣训学、圣训、教法学、教法原理学、伊斯兰教史、逻辑学、伊斯兰概论、伊斯兰与科学、宣教与演讲、清真寺管理。
2、阿拉伯语专业10门:阿拉伯语音、阿拉伯语词法、阿拉伯语语法、阿拉伯语听力、阿拉伯语会话、阿拉伯语写作、阿拉伯语应用文、阿拉伯语修辞学、计算机、英语。
3、汉语言文学专业13门: 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写作、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1、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2、外国文学作品选、文学概论、哲学、教育学、心理学、邓小平理论、法律基础与道德修养。
六、健全的规章制度
昆明伊斯兰教经学院大理分院、大理南五里桥伊斯兰教经文学校(原大理穆专),由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成达师范、兴建中学,西南大学毕业的从事国民教育和伊斯兰教育数十年的校长团队创建,他们分别是:马绍雄校长、纳文波校长、马志国校长、沙永康校长、马世昌校长、赵汝松校长、冯耀荣校长、张金勇校长,学校将经堂教育的优良传统和国民教育的科学、系统、规范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健全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规章制度,出版了治校规章一书。
治校规章一书收录了以下内容:大理穆斯林文化专科学校章程,校训、校风、教风、学风、领导作风、培养目标、教师的座右铭、教师职业道德守则、学生的座右铭、学生文明公约、代主治世的本领、素质教育十个一工程、学校课堂经典管理荟萃、学校学生评语200条。
管理制度三章:
第一章、学校领导体制与组织机构设置。第一节、学校的领导体制: 
校长负责制。第二节、学校的组织机构。第三节、学校管理人员的职责。第四节、学校会议制度。第五节、教职工考勤制度。
第二章、教务管理制度。第一节、教务管理的重要性及教务工作的原则和内容。第二节、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编排。第三节、教学过程的组织和管理。第四节、教学质量与学业的检查与评定。第五节、考试制度。第六节、教师工作量控制管理与教学评估。第七节、教学档案、教学经验和图书管理。
第三章、政教管理制度。第一节、政教工作的原则和内容。第二节、班主任的聘任与考核。第三节、学生的行政管理。第四节、学生的教育管理。第五节、学生的生活管理。
第四章、总务后勤管理制度。第一节、总务管理的任务、原则和内容。第二节、总务处各项具体规章制度。
七、成功的办学经验
学校在数十年的办学过程中积累成功的办学经验,即坚持“三问”的办学标准;“四变三结合”的教学指导思想;“十会十从”的体验式信仰教育育人观;“三个辩证关系”的素质教育目标。
坚持“三问”的办学标准:一要问学生在成绩提高的同时,是否感到愉快;二要问学生进入岗位以后是否具有潜力;三要问学生毕业以后,是否仍然眷念母校,是否依然表现出虔诚的信仰,和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
“四变三结合”的教学指导思想:备课的角度要变,老师的教法要变,学生听课的方式要变,作业布置形式要变。在“四变”中要体现“三结合”:备课上,要将备教材、备学生、用学生的眼光看教材三者结合起来,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法上,要将讲清重点、启发思维、教给方法三者结合起来,以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听课上,要将以听为主、以练为主、师生互动三者结合起来,以体现有效学习的功效;在作业要求上,要将顺次布置、精选布置、分层要求三者结合起来,以体现实事求是、减轻负担。“四变三结合”教学指导思想致力于“教,必须有效;学,必须快乐”的效果,实现“告别告诉式教学,告别撒网式训练”的传统教学方式。
“十会十从”的体验式信仰教育育人观:学会敬畏,从礼拜开始;学会做人,从学会感恩开始;学会做事,从学会扫地开始;学会学习,从学会思考开始;学会礼貌,从学会到“祝安词”开始;学会文雅,从学会尊师开始;学会生存,从学会劳动开始;学会交往,从学会微笑开始;学会自律,从学会惧怕开始;学会审美,从学会穿衣开始。
“三个辩证关系”的素质教育目标:处理好成人与成才、素质与成绩、今天和明天这三个辩证关系,努力使素质教育逐步深化。在学生培养上,既要注重学生成才,更要注重学生成人,力求实现成人与成才齐头并进;在教学质量上,既要追求学生成绩,更要注重学生素质,力求实现素质与成绩相得益彰;在办学方向上,既要今天的水平,更要明天的持续发展,既信仰虔诚,又有代主治世能力,力求实现今天和明天,今生和后世不偏不废。
八、卓越的教学成果
学院有较强的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有完整的教学大纲和管理制度及考试办法,设三个教学部。初级部三个班,设四门课:《阿语》、《古兰》、《伊斯兰常识》、《作业辅导》;高级部四个班,设二十六门课:《古兰诵读》、《古兰经注》、《信仰》、《圣训》、《伊斯兰教法》、《阿拉伯语》、《阿拉伯语修辞学》、《伊斯兰教史》、《伊斯兰教概论》、《自然科学概要》、《法律基本常识》、《电脑》、《体育》、汉语课上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专课程,每学期一门,具体课程是《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写作》、《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外国文学作品选》、《文学概论》、《哲学》、《教育学》、《法律基础与道德修养》,2004年10月,全校首次全部参加国家考试,及格率超过80﹪。培训部:受州市伊协的委托,培训在职青年阿訇,对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提高其宗教学识、阿语水平、政策水平。
学院先后开办了三十六个教学班级,招收来自云南、四川、重庆、贵州、广西、海南、福建、湖北、湖南、河南、新疆、甘肃、宁夏、青海、陕西、内蒙、黑龙江、吉林、辽宁、上海、广东等二十一个省(市)的学生1588名,共毕业学生十七届十八个班460多名,培训教长、校长、在职阿訇1000多名,大学生800多名。
毕业生中一大批人才脱颖而出,成为各地的教学骨干和知名阿訇,被誉为宗教学识好、文化水平高、懂政策、会做团结稳定工作的开明阿訇。其中250多人获省伊协颁发的阿訇证,200多人获云南师范大学颁发的毕业证,200多人出国留学,180多人担任清真寺教长、阿訇,40多人担任校长、副校长、园长、教导主任、记者、杂志编辑、中小学教师、公司经理、规划设计;300多人担任阿拉伯语翻译,4人代表国家参加沙特、伊朗、埃及、马来西亚举办的国际《古兰经》诵读比赛。

学院的教学成果,已收入省教委出版的展示云南改革开放以来各类学校成果的《绿沃高原》,和国家统计出版社出版的《改革开放大纪实》教育卷。
九、丰硕的学术成就
学院的教师,在搞好教学的同时,积极从事学术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因为,“学”与“思”相辅相成,二者不可偏废。因为“学”指了解事实、获得相关的知识,“思”则是从事实和知识中获得深刻全面的道理。“学”是“学其事”,“思”是探究其“所以然”。“学”是“思”的前提和基础,“思”是“学”的必然要求和深化。学有所思,思有所学,才会有收获、有所得、有所用。学校25年的学术成果,就是全体教师经过由“学其事”到“穷其理”的过程,是“学”与“思”的成果。因为,文化是穆斯林的血脉,是穆斯林的精神家园,也是伊斯兰教的精神旗帜。穆斯林既是伊斯兰教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伊斯兰教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学院历来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的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全体师生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学院教育教学向前发展。
学院出版了学术成果丛书一套47本:(1)大理回族历史与文化论集(一)叶桐著(2)大理回族历史与文化论集(二)叶 桐 著;(3)伊斯兰教在中国 马绍雄著;(4)回族——一个特点鲜明的民族群体 马绍雄 著;(5)穆专十年寻踪 纳文波著;(6)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概要 冯耀荣 著;(7)论阿訇的素质 张金勇 著;(8)穆圣赞歌(诗词集)张金勇著;(9)古兰简注(第51至114章) 张金勇 注;(10)峥嵘岁月 张金勇著;(11)伟大的使命(诗词集)张金勇 著;(12)教学设计艺术 张金勇 著;(13)晚晴诗抄(诗词集)叶 桐 著;(14)点苍咏痕(诗词集)马福民 著;(15)安拉的呼唤 张金勇 编著;(16)守正(对联集)张金勇 编著;(17)穆斯林学校学校与高等教育 马伟著;(18)论回族精神 张金勇 著;(19)论朝觐精神 张金勇著;(20)伊斯兰概论 马世昌 著;(21)论穆斯林教师的师德张金勇 著;(22)论治校之道 张金勇 著;(23)辉煌20年(诗词集)张金勇 著;(24)回族人民爱国的光辉历程张金勇 著;(25)古兰经的语言艺术 马瑛译;(26)爱的温暖(散文集)马玲燕著;(27)论阿訇的形象 张金勇 著;(28)论“六个坚持”张金勇著;(29)大理穆斯林的精神家园马海斌编;(30)怀念(诗词集)张金勇著;(31)经师研究文集张金勇 著;(32)论团结和睦 张金勇著;(33)经堂教育研究文集张金勇 著;(34)伊斯兰教史(一)马绍雄著;(35)伊斯兰教史(二)马绍雄著;(36)伊斯兰教史(三)马绍雄著;(37)温暖的记忆 马玲燕 著;(38)信仰的绿洲马瑛译;(39)人生与责任 张金勇 著;(40)治校规章 张金勇 编著;(41)燕园情怀 张金勇 著;(42)中国宗教学研究的新进展 张金勇 著。(43)信仰人生 虎阿东 著。(44)对中国伊斯兰教健康发展的思考 张金勇 著;(45)静之颂歌(诗词集) 张金勇 著;(46)《古兰经》研究文集 张金勇 著;(47)论伊斯兰教的慈善与公益 张金勇 著。
学院应邀参与国务院国际关系研究院民族宗教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律与宗教研究中心、国家战略研究院、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研究部、兰州大学伊斯兰教研究所、省委政策研究室、云南社会科学院、云南省教育厅组织的教育论文大系等相关机构组织的课题研究,获得40多个奖项。
编印教材25种34册、教学大纲3份、制定和编印规章制度《治校方略》一册、编印校刊《大理伊斯兰研究》32期、发表论文500多篇,其中有30多篇论文获省教育厅教育论文评选的一等奖。学校的学术成果,体现出了学校一贯严谨的学风,科学的态度,观点新颖,材料翔实,逻辑严谨,论证有力,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学院被旅游部门确定为穆斯林文化旅游团队旅游访问的重点,每年数以万计的国内外穆斯林到校参观访问。学院已成为大理州伊斯兰教政策法规宣传的重要阵地,规范有序发展的展示平台,伊斯兰教优秀文化传播的重要窗口,培养高素质的爱国爱教的阿訇和培训在职阿訇的基地,大理州伊斯兰学术研究的中心,对外开放的门户,在国内外有了一定的影响和知名度。
十、不朽的办学精神
学校在数十年的办学过程中,积淀不朽的办学精神:国家其体也,民族其心也,学术其脉也,伊斯兰其魂也。守正励志,仁覆天下。守在坚守,不离不弃。正也者,正信正念。心正意正,身正言正。正己正人,正事正理,正道正行。
学校的办学精神:在弘扬伊斯兰学术,化民成俗,益心强智,壮民之胸襟,变民之气质,长民之精神。在守伊斯兰正道,破陈规陋俗,立敬主爱人之心,研究学术,淬炼成金,转短暂为永恒,化腐朽为神奇。

学校的办学精神:不存于物与利中,犹存于历史及主喜中,存于代主育人之唯一生命历程中,存于永远之取主喜悦中。
十一、显著的社会效益
学院始终重视解经工作,不断深入阐释伊斯兰教中道思想,总结中国伊斯兰教的中道传统,把爱国、中道、和平、团结的精神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工作之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引导穆斯林群众坚守中道,正信正行,脱贫致富,致力于慈善事业的优秀人才。
学院积极发挥作用,支持新农村建设,支持村党支部、村组以被列为各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民族团结示范村、美丽乡村为契机,以“遵循经训,弘扬伊斯兰文化,建设幸福家园”为主题,以“建设新村八景、彰显八德新风”为核心,努力打造出一个“人居环境优美、伊斯兰文化浓郁、特色产业发展、生活幸福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发挥优势,建设新村“八景”:和谐坊;清真路;清真寺;综合楼;美食街;文化广场;昆明伊斯兰教经学院大理分院;三语幼儿园。突出特色,彰显“八德”新风:
1、爱国爱教。村基层党组织、村委会、寺管会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在开展伊斯兰教育的同时,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积极开展慈善公益活动,扶弱济困,捐资助学,开展民族团结示范活动,使“民族团结,爱国爱教”的精神成为全村干部群众的共识。
村民中回族婚丧嫁娶办事都在清真寺,而汉族、白族、彝族、藏族、纳西族婚丧嫁娶办事100多年来,一直没有固定的场所,为了解决汉族、白族、彝族、藏族、纳西族婚丧嫁娶办事场所,村基层党组织、村委会、寺管会、学校经过协商安排集体建设用地一点二亩,建设了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的“爱心园”——老年活动中心、红白理事会活动中心。
2、干部表率。在五里桥村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村组干部、伊斯兰教界代表人士、寺管会成员大力宣传并带头执行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要求群众做到的干部先做到;在发展经济、讲究卫生、出资出劳、发展公益、民主管理等方面都为群众做出了表率,极大增强了基层组织的内聚力和战斗力。
学院董事长、清真寺民主管理委员会主任、大理镇阳和村党总支书记、龙园物流公司董事长马武超就是典型代表,他们时刻不会忘记为同村广大各族群众的精神家园添砖加瓦,给有困难的弟兄致富之门铺路。近年来为大理南五里桥经文学校、阳和完小捐助的资金就超过了100多万,为南五里桥村的绿化、美化、亮化捐赠了30多万元。为各种慈善事业捐款70多万,累计捐款200多万。马武超用爱心栽种着一个新时代的企业家的慈善之花,花开不败!
3、共同富裕。多年来,五里桥村形成了先富帮后富、致富不忘其他人的良好美德。通过互帮互助,全村成功发展起建筑工程机械、清真餐饮服务等特色产业。村内先富起来的村民在积极带领帮助其他村民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要按照伊斯兰教法的规定,每年捐出年收益2.5%的天课,作为帮贫济困资金,在村内初步形成帮扶、救济保障机制。
学院董事长、云南臻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合东声,支持办学,致富不忘他人,充分利用公司旗下的永和旅行社、阿迪雅逖旅游车队、私家婚礼定制、企业发展谋划、阿迪雅逖汽车租赁公司、会务服务中心等机构,带动村民的参与旅游致富。
4、热心公益。全村村民具有热心公益的优良传统,对于修建村庄道路、活动场所、学校、清真寺等公共场所和公益事业,一般都是以干部和先富起来的村民带头捐款捐物,全村村民投工投劳的形式来进行实施。在村民中已经形成参与公益事业的强烈荣誉感和责任感。
村基层党组织、村委会、寺管会、学校相互支持,通力合作,为解决学校教职工住房、五保户住房、灾后安置等问题,于2014年3月开始,自己筹集资金600万元,安排建设用地三点五亩,建设了32套保障性住房;2015年9月5日,组织村民帮助困难户邵阿庆解决其儿子溺水死亡的所有善后工作,并为其解决住房困难;2015年9月组织村民帮助孤儿沙伊婷解决了生病住院的全部费用;2015年12月帮助困难户马学月,建盖了住房。
5、讲究卫生。讲究卫生是回族村的优良传统,每个家庭的庭院内部一般都能进行良好的绿化美化并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门前“四包”责任制,取缔村内的垃圾池,购置垃圾清运车,建立“定时收集、分片保洁”的长效机制,以及政府补助和农户分担相结合的环境卫生保洁经费长效投入机制,实现了村庄卫生的长效保洁。村民的卫生意识得到了提高,卫生习惯已经形成。
6、和谐家庭。通过实施“五好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十星级文明户” 等评比创建活动,大力倡导文明新风,发扬思想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制作宣传栏、开展科技培训和法律知识辅导,矛盾化解了,抵触情绪少了,支持理解多了,有效的提高了村民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水平,通过村民素质的提高,有效增进了村民家庭生活的幸福和谐。
村民邵云龙,让出部分宅基地,支持环村沿河的道路建设;张恒泰、马强云让出部分支持宅基地,支持美丽乡村的绿化。
7
、弘扬文化。编印校刊《大理伊斯兰教研究》34期、学术成果丛书1套47本,发表论文500多篇,其中有30多篇论文获省教育厅教育论文评选的一等奖。
8、敬老尊贤。敬老尊贤,教育后人,为了铭记老前辈、老领导带领全村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为了让后人记住他们、怀念他们、感恩他们,在清真寺内专门设置了陈列展览厅,对做出重要贡献的教长、校长、名人的事迹、伊斯兰教经典、名家书画进行了展示。
每年圣纪节期间,连续六年承办六届大理市伊斯兰教协会主办的“敬徳杯”篮球邀请赛,组织青年人参加健康向上的体育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每年春节、敬老节、开斋节、古尔邦节、教师节,村基层党组织、村委会、寺管会、学院都要慰问村中的困难户,看望老教师,慰问老人,平时还要看望生病的村民。
十二、发挥优势服务“一带一路”
学院发挥优势服务“一带一路”,积极开展国际友好交流,1998年3月受中国伊斯兰教的选派,以中国穆斯林学者的身份,前往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国际伊斯兰大学,参加南亚国际伊玛目研讨班为期半年的学习,在学习期间,应邀访问真纳大学、白沙瓦大学、邦扎比大学、曼苏尔大学、脑绥尔大学、古图布学院、拉哈尔莱文宣教中心、白沙瓦古兰经研究中心等六所大学两个中心。
2005年9月、2007年5月、2015年6月先后三次,应邀前往马来西亚吉隆坡国际伊斯兰大学、马来西亚多媒体大学、吉兰丹伊斯玛尔国际伊斯兰大学访问交流,应邀前往橄榄灯电台接受学者访谈。
2008年4月、2015年6月应邀到泰国亚拉伊斯兰大学、穆斯林电视台访问交流,接受学者访谈。
2006年12月、2014年9月,张金勇校长两次受云南省伊斯兰教协会的委派,率领云南朝觐团第三批320名哈吉、第二批286哈吉朝觐,朝觐期间应邀访问了麦加大学、麦加宣教中心、圣地维护中心,圆满完成了带队任务,受到了表彰。
2015年5月8日,孟加拉人民联盟考察团到学校考察交流。
2015年11月21日至11日,张金勇会长应邀前往印度孟买和平卫星电视台做专题讲座和接受学者访谈。受到各地团体、伊协、清管会和穆斯林群众的欢迎,带去了大理穆斯林对他们的亲切问候,吸取了各地的宝贵经验。
学院先后接待过美国、英国、法国、日本、新加坡、泰国、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叙利亚、约旦、孟加拉、马来西亚、缅甸、非洲十一国政党领袖等国际友好人士,向客人介绍了大理,宣传了大理,增进了友谊。
学院研究部承担了国家翻译局的十八大四中全会、五中全会翻译任务,承担了阿拉伯动画片、中穆乐园宣传片的翻译任务。
十三、充满希望的未来
学院所取得的教育教学成就和学术研究成果,是真主的默助引导,是穆斯林大众支持的结果,是各级领导关心的结果,全国政协民宗委、中央统战部、教育部、国家宗教局、省州市有关领导和部门多次到学校调研。
2003年3月8日,大理州民宗局受大理州人民政府州长赵立雄的委托,对学校进行了调研并写出了调研报告。报告强调说明:“大理穆专办学特点鲜明、社会效益显著,特别是将国家自考教育和伊斯兰经堂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有力的促进了伊斯兰教育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要支持其继续办下去”。
2009年6月25日,大理州委书记刘明到学校调研,听取学校的工作汇报,帮助学校解决教学楼建设中的困难。
2010年8月23日,2012年1月18日,2015年3月10日,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黄毅三次到学校调研,在听取学校的工作汇报后,充分肯定了学校的办学成果。
2012年8月21日,副省长、大理州委书记、尹建业到学校调研,听取学校的工作汇报,帮助学校解决教师宿舍建设中的困难。
2014年10月22日,大理州委书记梁志敏到学校调研,听取学校的工作汇报,帮助学校解决教师宿舍建设中的困难。
2015年7月30日,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潘盛洲,在省、州、市领导陪同下,到学校调研,指导工作。
2015年8月6日,州长杨宁、州政协主席杨健、市委书记孔贵华、副市长李欣陪同全国政协民宗委领导到学校指导工作。
2015年12月19日。12月19日,昆明伊斯兰教经学院大理分院正式挂牌成立。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黄毅,省政协副主席、省伊斯兰教协会会长、昆明伊斯兰教经学院院长马开贤,省委统战部副部长马春,省民宗委副主任陆永耀,省民宗委党组成员、昆明伊斯兰教经学院常务副院长蒙东平,大理白族自治州州委副书记李雄,州人大袁爱光主任、州委常委、州委统战部部长许云川、大理市委副书记陈东发等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挂牌仪式。

多年来,学院全体教师用虔诚的思想信仰耕耘,用智慧的钥匙开启,用人格魅力建树。他们既教学生治学之道,又教学生为人之德,努力在青春灵动的头脑中,不断增添理性信仰的力量和责任意识,老师们不断向未知的陌生领域奋力求索,用务实去解答未知,用创新去开拓荒原,不断打造自己为主教学,发展伊斯兰教育,弘扬伊斯兰文化,服务学生的本领,不断完善伊斯兰教育改革的技艺。二十六年过去了,虽然历尽沧桑,风云变幻,而昆明伊斯兰教经学院大理分院的精神始终主脉不断,正是因为昆明伊斯兰教经学院大理分院有一大批一心为主、信仰虔诚、专业能力强、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红烛、春蚕。学院将不辱使命,在真主的默助下,在广大穆斯林的支持下,忠于真主,忠于使者、忠于穆斯林大众,艰苦奋斗,辛勤耕耘,呕心沥血,培养出一批批优秀人才。
始终致力于为伊斯兰的发展、中国穆斯林的强盛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为有志学习伊斯兰文化的穆斯林子弟提供全面学习伊斯兰知识,成为宗教人才,全面学习阿拉伯语成为翻译人才,接受高等教育成为国家人才而创造学习机会。
数十年年过去了,虽然历尽沧桑,风云变幻,而学校的精神始终主脉不断,因为学校有一大批一心为主、信仰虔诚、专业能力强、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红烛、春蚕。他们用虔诚的思想信仰耕耘,用智慧的钥匙开启,用人格魅力建树。他们既教学生治学之道,又教学生为人之德,努力在青春灵动的头脑中,不断增添理性信仰的力量和责任意识,老师们不断向未知的陌生领域奋力求索,用务实去解答未知,用创新去开拓荒原,不断打造自己为主教学,发展伊斯兰教育,弘扬伊斯兰文化,服务学生的本领,不断完善伊斯兰教育改革的技艺。
登高壮观天地间,教育创新路正远,学校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成绩已成过去,超越成功才能走向辉煌,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我们将继续努力,孜孜以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再造辉煌,从而无愧于伟大的造物主安拉赋予我们的代主育人的使命!无愧于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无愧于广大穆斯林的关爱帮助!无愧于家长学生的信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