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发展”作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之一,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已作为基本国策写入国家的总体发展规划。农药是农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和特殊的投入品,与粮食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人畜健康安全息息相关,科学合理生产经营使用农药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农业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为此,2015年初,农业部通过了《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这是农业部门首个关于农药减量控害的具体执行文件,目的是有效控制农药使用量,力争2020年农作物农药使用总量实现零增长,推进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扩大低毒生物农药示范补贴试点范围。我国现有260多家生物农药生产企业,约占全国农药生产企业的10%,生物农药制剂年产量13万吨左右。我国基本掌握了一些生物农药的关键技术与产品研制的技术路线,在人造赤眼蜂技术、虫生真菌的工业化生产技术和应用技术、捕食螨商品化、植物线虫的生防制剂等某些领域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一、正确识别生物农药 (一)什么是生物农药。生物农药主要指以动物、植物、微生物本身或者它们产生的物质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的农药。考虑到矿物源农药对人畜毒性较低、对环境友好,故将以矿物质为主要原料的农药等同生物农药一样利用,大致分为七类:一是植物源农药,主要原料直接来源于植物体。如苦参碱、印楝素。二是微生物源农药,主要原料为活的细菌、真菌、病毒等。如白僵菌、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三是矿物源农药,主要原料为自然界的矿物质。如矿物油、硫磺。四是天敌生物农药,主要为自然界本身存在、同时对病虫害有防治效果的人工繁殖动物。如松毛虫赤眼蜂、平腹小蜂。五是生物化学农药,主要原料在生物体中已经存在,对病虫害没有直接毒性,通过调节、干扰作物或病虫害的生长发育起作用。如芸苔素内酯、赤霉酸、诱虫烯。六是蛋白或寡糖素类农药,使用后能诱导植物对病害产生抗性。如氨基寡糖素、几丁聚糖、香菇多糖等。七是农用抗生素类农药,主要原料是由微生物发酵产生的。如春雷霉素、宁南霉素、阿维菌素。生物农药作为一类特殊农药, 与化学农药相比,使用技术要求较高,在实际选购和使用过程中,应当着重看清标签内容,根据不同种类生物农药的具体特点采用恰当的使用方法和技术,保证生物农药药效得以充分发挥。 (二)如何简易识别生物农药。近年来,一些不法之徒,“挂羊头、卖狗肉”,用化学农药冒充生物农药,欺骗消费者。因此,使用者要购买到名副其实的生物农药。需要了解一些生物农药产品的特点,炼就“火眼金睛”,在“农药识假辩劣知识”基础上,根据生物农药的类别、产品的标签内容对生物农药的真假做出初步判断。一要看产品包装规格。植物源、矿物源、微生物、蛋白类和寡聚糖类等生物农药,一般使用量大、包装规格大,包装规格在50毫升(克)以内的,很可能为假药。植物生长调节剂(如芸苔素内酯、吲哚乙酸等)和性诱剂用量小,包装规格在100毫升(克)以上的,很可能为假药。二要观察产品剂型。很多生物农药因为自身特点,只能做成固定的几种剂型,如苏云金杆菌产品,只有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水分散粒剂几种剂型;蛋白类和寡聚糖类等主要做成水剂。购买前,先看标签上标注的剂型,对袋装农药用手摸一下,仔细观察产品外观,必要时观察产品兑水稀释后的状态。如水剂产品兑水后成为乳白色液体,则可能为假农药。三要看产品适用范围。病毒类、性诱剂等生物农药一般只对一种害虫起作用,如果标明这类农药有多种用途,则产品可能有假。四要看产品标注使用量。植物源、矿物源、微生物、蛋白类和寡聚糖类等生物农药使用量较大,一般稀释倍数在500倍以下。如产品标明每亩用量在几十毫升(克),或者稀释倍数在1000倍以上,则产品很可能有假。五要看产品药效表述。植物源、矿物源、微生物、蛋白类和寡聚糖类等生物农药效果较慢,如标称作用迅速、有速效,则产品有假。六要看产品有效期。微生物药有效成分为活体生物,不耐贮存,保质期一般为半年至一年。如果这类产品标明有效期为二年,则产品很可能有假。七要进行对比价格。价格明显高于同类生物农药的,很可能非法添加了其他农药;价格明显低于同类生物农药的,很可能偷工减料。这样的产品都不要买。另外,无论生物农药还是化学农药,选购时最好要经销商登陆中国农药信息网或查阅《农药登记管理信息汇编》,提供官方信息,确认标签上的产品名称、有效成分种类和含量、防治对象、生产企业等与登记完全一致才能购买。 二、使用生物农药替代部分化学农药 (一)使用生物农药替代部分化学农药有利于发展生态农业。2015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治理农业污染,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并强调要“发展绿色产业”,“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由于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尤其是过量和滥(乱)用化学农药,其负面作用日益显现,加重了农业面源污染,影响了农业生态环境,造成农产品质量不安全,也不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因此,使用生物农药替代部分化学农药,可大幅度减少化学农药给生态环境、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农业建设带来的负作用,有利于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相对化学农药而言,生物农药源于自然,使用后“回归自然”,对人畜毒性较低、对环境的相容性好。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大力推广生物农药,对于实现农药产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意义重大,也是保障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环境安全的需要。201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把“大力推广低毒低残留农药”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农业部设立了“低毒生物农药示范推广补贴项目”,各级政府部门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开展生物农药宣传培训和购买补贴等活动,促进了生物农药的推广使用,已产生了初步成效。 (二)使用生物农药好处多。绝大多数生物农药为低毒或微毒,不易对使用者产生毒害。农民说生物农药是“低毒的产品,用着安全、用得放心!”。生物农药容易分解,不易污染农产品,生产的农产品质量有保证,安全放心。大部分生物农药选择性强,对环境污染小,通常对天敌安全。如防治害虫有效的生物农药,不伤害蜜蜂、鸟、鱼、青蛙,而且容易分解,用后又回归自然界了。有的生物农药防治对象相对单一,如病毒、性引诱剂等,只对相对应的病虫害起作用。例如,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只能对甜菜夜蛾起防治作用,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仅能防治斜纹夜蛾。生物农药不易产生抗药性。矿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和生物化学农药,利用自然界中的物质防治病虫害,像中药防治人体疾病一样,治标更“治本”,不易产生抗药性,使用多年一样有效。 三、科学使用生物农药 (一)微生物农药。微生物农药的使用要点:一是掌握温度。微生物农药的活性与温度直接相关,使用环境的适宜温度应当在15℃以上,30℃以下。低于适宜温度,所喷施的生物农药,在害虫体内的繁殖速度缓慢,而且也难以发挥作用,导致产品药效不好。通常,微生物农药在20~30℃条件下防治效果比在10~15℃间高出1~2倍。二是把握湿度。微生物农药的活性与湿度密切相关。农田环境湿度越大,药效越明显,粉状微生物农药更是如此。最好在早晚露水未干时施药,使微生物快速繁殖,起到更好的防治效果。三是避免强光。紫外线对微生物农药有致命的杀伤作用,在阳光直射30分钟和60分钟,微生物死亡率可达到50%和80%以上。最好选择阴天或傍晚施药。四是避免雨水冲刷。喷施后遇到小雨,有利于微生物农药中活性组织的繁殖,不会影响药效。但暴雨会将农作物上喷施的药液冲刷掉,影响防治效果。要根据当地天气预报,适时施药,避开大雨和暴雨,以确保防治效果。另外,病毒类微生物农药专一性强,一般只对一种害虫起作用,对其他害虫完全没有作用,如小菜蛾颗粒体病毒只能用于防治小菜蛾。使用前要先调查田间虫害发生情况,根据虫害发生情况合理安排防治时期,适时用药。 (二)植物源农药。使用植物源农药,应当注意:一是预防为主。植物源农药与化学农药对于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表现,与人类服用中药与西药后的表现相似。发现病虫害及时用药,不要等病虫害大发生时才治。植物源农药药效一般比化学农药慢,用药后病虫害不会立即见效,施药时间应较化学农药提前2-3天,而且一般用后2-3天才能观察到其防效。二是与其他手段配合使用。病虫害危害严重时,应当首先使用化学农药尽快降低病虫害的数量、控制蔓延趋势,再配合使用植物源农药,实行综合治理。三是避免雨天施药。植物源农药不耐雨水冲刷,施药后遇雨应当补施。 (三)矿物源农药。目前常用的矿物源农药为矿物油、硫磺等。使用时,一是混匀后再喷施。最好采用二次稀释法稀释,施药期间保持振摇施药器械,确保药液始终均匀。二是喷雾均匀周到。确保作物和害虫完全着药,以保证效果。三是不要随意与其他农药混用。以免破坏乳化性能,影响药效,甚至产生药害。 (四)生物化学农药。生物化学农药是通过调节或干扰植物(或害虫)的行为,达到施药目的。性诱剂不能直接杀灭害虫,主要作用是诱杀(捕)和干扰害虫正常交配,以降低害虫种群密度,控制虫害过快繁殖。因此,不能完全依赖性引诱剂,一般应与其他化学防治方法相结合。如使用桃小食心虫性诱芯时,可在蛾峰期田间始见卵时结合化学药剂防治。一要开包后应尽快使用。性诱剂产品易挥发,需要存放在较低温度的冰箱中;一旦打开包装袋,应尽快使用。二要避免污染诱芯。由于信息素的高度敏感性,安装不同种害虫的诱芯前,需要洗手,以免污染。三要合理安放诱捕器。诱捕器放的位置、高度、以及气流都会影响诱捕效果。如斜纹夜蛾性引诱剂,适宜的悬挂高度为1-1.5米;保护地使用可依实际情况而适当降低;小白菜类蔬菜田应高出作物0.3-1米;高秆类蔬菜田可挂在支架上;大棚类作物可挂在棚架上。四要按规定时间及时更换诱芯。五要防止危害益虫。使用信息素要防止对有益昆虫的伤害。如金纹细蛾性诱芯对壁蜂有较强的诱杀作用,故果树花期不宜使用。用于测报时,观测圃及邻近的果园果树花期不宜放养壁蜂和蜜蜂。植物生长调节剂,一要选准品种适时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会因作物种类、生长发育时期、作用部位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效应。使用时应按产品标签上的功能选准产品,并严格按标签标注的使用方法,在适宜的使用时期使用。二要掌握使用浓度。植物生物调节剂可不是“油多不坏菜”。要严格按标签说明浓度使用,否则会得到相反的效果。如生长素在低浓度是促进根系生长,较高浓度反而抑制生长。三要药液随用随配以免失效。四要均匀使用。有些调节剂如赤霉素,在植物体内基本不移动,如同一个果实只处理一半,会致使处理部分增大,造成畸形果。在应用时注意喷布要均匀细致。五不能以药代肥。即使是促进型的调节剂,也只能在肥水充足的条件下起作用。 (五)蛋白类、寡聚糖类农药。该类农药(如氨基寡糖素、几丁聚糖、香菇多糖、低聚糖素等)为植物诱抗剂,本身对病菌无杀灭作用,但能够诱导植物自身对外来有害生物侵害产生反应,提高免疫力,产生抗病性。使用时需注意几点:(1)应在病害发生前或发生初期使用。病害已经较重时应选择治疗性杀菌剂对症防治。(2)药液现用现配,不能长时间储存。(3)无内吸性,注意喷雾均匀。 (六)天敌生物。目前应用较多的是赤眼蜂和平腹小蜂。提倡大面积连年放蜂,面积越大防效越好,放蜂年头越多,效果越好。使用时需注意几点:(1)合理存放。拿到蜂卡后要在当日上午放出,不能久储。如果遇到极端天气,不能当天放蜂,蜂卡应分散存放于阴凉通风处,不能和化学农药混放。(2)准确掌握放蜂时间。最好结合虫情预测预报,使放蜂时间与害虫产卵时间相吻合。(3)与化学农药分时施用。放蜂前5天、放蜂后20天内不要使用化学农药。 (七)抗生素类农药。抗生素类农药的使用同化学农药,如阿维菌素、多杀霉素等。但多数抗生素类杀菌剂不易稳定,不能长时间储存,如井冈霉素,容易发霉变质。药液要现配现用,不能储存。某些抗生素农药如春雷霉素、井冈霉素等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农作物撒施石灰和草木灰前后,也不能喷施。 四、发展生物农药的建议 (一)提高认识,努力解决生物农药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难题。生物农药源于自然,对有害生物高效,对人畜毒性较低,对环境的相容性较好,在有害生物可持续治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生物农药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在思想观念、基础研究、产品开发、生产管理、质量控制、市场流通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突出问题:一是对生物农药的认识不够,表现在财力物力人力等投入不足。二是生物农药科研力量分散,低水平的重复开发。主要表现在基础研究薄弱,新产品开发的后劲不足。仿制产品多,有知识产权的少。三是生物农药产业化的程度不高。主要表现为,企业规模小,重复建设多。四是生物农药市场混乱,缺少严格的质量监督体系。主要表现在产品质量不稳定,劣质产品鱼目混珠。 (二)加快生物农药发展的法规建设,促进生物农药科学有序发展。美国、欧盟等许多国家,都制订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严格限制或停止使用一些化学农药,同时制订出环境保护、无公害、无残留绿色农产品和食品管理政策。很多国家早在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实施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的“行动计划”和发展低毒低风险生物农药等“长期作物保护规划”。我国也制订了《食品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环境保护法》及《农药管理条例》、《农药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去年,农业部也公布了农药零增长实施方案,但对生物农药的发展还很不完整。需要修改和完善的地方很多,如《农药管理条例》的修改就十分滞后。 (三)加大生物农药研究与开发力度,鼓励多出生物农药新产品。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进步,社会对农药性能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化学农药品种的淘汰速度在加快,生物农药的发展速度在增加。世界各国都在加大投入,研究和开发生物农药。因此,我国也应把生物农药的研制和开发列为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和高新技术进行发展与规划。加大对生物农药研究、开发和资金的投入,对创新产品给予重奖,并在税收、价格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国家要重视基础研究,加强知识创新力度,大力开发有自己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同时,加快科研成果产业化,提高产品质量,建立我国自己的产品质量标准。为适应市场需求,开发更好的生物农药新产品。政府还要加强对生物农药产品质量的监督和管理, (四)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提高广大民众的生态环境意识和农民的科技种田水平 。我国农业生产大部分规模小,经营分散,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差。因此,必须加强对农民的培训,使其掌握科学、合理的农药使用方法,全面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种田素质。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生物农药的广泛宣传,充分认识生物农药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周喜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