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知道“皇宫大内”的来历吗?

 天地人和w 2016-07-31


所周知,杭州是南宋的都城。宋高宗定都临安之后,不顾爱国将领收复故土的强烈呼声,也不念中原百姓在金人残暴统治下辗转沟壑,开始在杭州过起了优哉游哉的生活。


刚到杭州,赵构下令将位于凤凰山麓的州治改为行宫,进行扩建。那时金兵刚刚退走,局势还未稳定,加上高宗逃难而来,囊空如洗,还比较注意节约人力物力。当时只添建了二三百间房屋,大内宫殿很少——这里需要提的一点是,隋唐北宋时,皇宫并不固定地叫做“大内”;正式把皇宫称为“大内”,是从南宋开始的。《宋史·舆服志》云:“南渡后,皇帝之居曰殿,总曰‘大内’。”


1142年之前,大内仅有两个略微像样的大殿,一个大殿经常派好几种用场。如大庆殿一殿四用:要举行颁布诏书一类大典时,挂“大庆殿”殿匾;皇帝做寿时,挂“紫宸殿”殿匾;逢进士殿试,改挂“集英殿”殿匾;到祭祀祖先时,又换成“明堂”殿匾。那时,不仅皇宫“止用赤白为饰”,皇宫周围也是衰败荒凉的景象。


1141年“绍兴和议”签订后,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南宋政权刚刚稳定,便“君相纵逸,耽乐湖山,无复新亭之泪”,并开始大兴土木,建造宫室。从1138年到1158年的20年间,凤凰山禁城内建起大殿13座,以堂、阁、斋、楼命名的建筑40余座,亭台64座。1158年,又扩建宫城及其东南外城。至此,环绕凤凰山麓,北起凤山门,南近钱塘江,西至万松岭,东到候潮门,方圆九里的广阔范围,成了南宋大内的所在地。宫城四面开门,南面丽正门,北面和宁门,东面东华门,西面西华门。宫城之内,遍布飞檐画栋、殿堂馆阁。


南宋大内的宫殿、园林和亭阁,依傍于凤凰山东麓,围绕着馒头山,利用自然山水和地形而建,布局基本承袭了《周礼》“前朝后寝”的传统格式。


所谓“前朝”,就是皇帝与文武近臣商讨政事或举行各种仪式大典的宫殿区。它的主要建筑是大庆殿、垂拱殿、钦先孝思殿等。大庆殿为丽正门内正衙,俗称金銮殿,是国家举行各种大庆典礼以及皇帝朝会群臣、发号施令的正殿。大庆殿西面是垂拱殿,皇上每月四次驾临此殿,会集群臣商讨国是。


“前朝”后面是皇帝、皇后及太子居住的地方,即东宫。它在皇城内的东北部,有延和、福宁、复古、缉熙、勤政、嘉明、选德等十余殿。次要的宫殿、寝殿,以及妃子宫女居住的地方,即后苑,都在皇城的北部。至于楼堂馆阁,不胜枚举。据《钱塘县志》统计,南宋大内共有“大殿三十座,堂三十三,阁十三,斋四,楼七,台六,亭十九”。其豪华程度,无异于北宋汴京的皇宫。后来的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写道:“南宋的皇宫,周围十里,可谓世界之最;其中一大殿,可容万人会餐之用。垣内的花园,可谓极世间华丽快乐之能事……”


令外国人赞叹不止的,还有大内中的御花园。御花园内遍植奇花异草,垒石为峰,凿山为洞,园内还有一个占地十余亩的人工小西湖。亭台楼榭都巧夺天工,掩映在山水花木之中,并且各有妙用。“翠寒堂”是皇帝避暑的地方,周围有高大乔木,浓荫蔽日;春天赏花,最适宜的去处是钟美堂,堂前盆栽各色花卉,三面皆以花石“为台三层,各植名品”;每当春暖花开,姹紫嫣红,群芳斗艳,真叫人目迷五色;中秋赏月在秋晖堂,前临小西湖,湖面开阔,有“平湖秋月”的神韵;冬天赏月又有望远楼,此楼以日本楠木建成,亦称楠木楼。


皇帝赏雪时,后宫要进献大小雪狮儿,并用金铃和彩缕装饰,外盛金盒,供皇帝玩赏可以说,南宋时期的“大内”并不比故宫逊色。东起凤山门,西至凤凰山西麓,南起苕帚湾,北至万松岭,方圆4.5公里。可是南宋皇城在南宋灭亡后不久就开始损毁,元代曾以皇城旧址为五座佛寺,五座寺院在元末基本被毁。宋代文献中没有关于皇城完整的方位、格局的描述和图纸,也只有各种史料笔记中有一鳞半爪的记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