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丫头成长记录】培养(1)

 放下我执在当下 2016-07-31
    从产房出来是凌晨一点多,我看着睡在身边小床上的丫头,特别检查了一下她的小手小脚,发现十个手指甲十个脚趾甲都长得周周正正,一个不缺,不禁感叹生命的神奇,为生下一个健全的宝贝而庆幸。这样感恩的喜悦转瞬即逝,很快就被新的思虑所代替——眼前这个和别的孩子没有任何区别的小家伙,投胎给我做女儿,长大了会成为怎样一个人呢?我这个做妈妈的,能为她做些什么?
    我是一个宿命论者,相信人各有命,我的孩子也不例外,会有她自己特定的命运轨迹,而我能做的,就是尽人事、听天命而已,最低限度是不要破坏了她的天命。这种敬畏决定了我培养丫头的基本心态和原则。
    丫头的名字是奶奶取的,不是出于对老人的尊重或讨好,而是我认为奶奶是全家德行最厚、福份最好的人,内心存了一份迷信,觉得这样丫头能沾上奶奶的福气。
    前几天看到一句外国谚语:培养一个孩子需要一个村庄的努力。我深知自己有太多局限,不能把孩子死死抓在手里,以免限制了她的成长。我希望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经常跟她相处,也鼓励她多和其他小伙伴一起玩。尤其是爸爸,跟我是完全不同的性格,是她最重要的资源。爸爸陪她的时间比我少得多,我就在她面前拼命夸爸爸的好,让他为有一个这样的爸爸而自豪、踏实。最初我这样做是希望她能同时具备爸爸妈妈的优点,后来接触一些心理学知识,才知道每个孩子的人格都由爸爸和妈妈两个部分组成,让孩子感受到父母之间的认同和欣赏,其意义远不止给孩子行为上的榜样,更多的是给她营造一份和谐平静的心灵状态,不纠结、不内耗。人的心理能量是先天的,有强有弱,但是后天这些能量的去向是由原生家庭决定的,不和睦的家庭培养出的孩子内耗很多,人生格外辛苦。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中国代代传承的观念,天下父母概莫能外。而成龙成凤的标准,基本上就是在各个阶段都表现优秀——幼儿时聪明懂事,读书时成绩优异,成年后出人头地。我是被这样培养起来的,对自己的孩子,自然也寄予很高的期望。
    丫头从小温顺乖巧,寡言少语,两岁半上幼儿园托班,就是班上学习最认真、识字背诗最快的两个孩子之一;上小学第一天就被老师指定当班长,原因是稳重成熟,一个学期下来,学习表现也出类拔萃,可以说完全符合我的期望。后来发生了被粗暴撤职的事件,从此偏离了我所期望的完美方向。
    早期我把丫头越来越漫不经心的状态归结为那件事情带来的伤害,一直持理解和包容的心态,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丫头不仅再也找不到以前的认真劲儿,更出现了学习能力上的问题,数学计算和理解力令人捉急。智商是硬伤啊!这还了得?!
    一次她拿回数学试卷,一道平移题目画了大大的红叉,我看了好心塞,给她讲一遍,听不懂,再讲一遍,还听不懂,我急了:“你是真听不懂还是不用心?我给你讲题你脑子在想啥?你这样能学好了吗?老这样下去这书还怎么念啊?……卟啦卟啦……卟啦卟啦……”
    我从行为到态度,从现象到本质,从眼前到将来,上纲上线地说了至少二十分钟才气哼哼地走出去,留下丫头在她屋里边哭边继续写作业。
    那几天姥姥刚好在,见状小声对我说:“你至于吗?你现在怎么这么啰嗦啊?对孩子不能太严厉,这样孩子会压抑。我就特别后悔小时候对你们太严厉。”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姥姥一席话对我犹如当头棒喝,“压抑”一词直戳痛处。我是在母亲的严厉管教和不屈的反抗中长大的,压抑的心态伴随多年,深受其苦,如今面对自己的女儿,竟然不知不觉地复制着母亲当年的教子模式!那些相信人各有命的智慧哪里去了?那些只要孩子幸福快乐的爱哪里去了?可见在强大的潜意识习惯面前,所有的理智理念都不堪一击。
    痛定思痛,我下定决心改变,不再强求她达到我的完美标准,承认她是一个与我不同的独立的人,更多地尊重她自己的天赋和喜好,接受她的不完美。一个健康快乐的小傻瓜,远远好过一个痛苦压抑的大学霸。想清楚了这个问题,原来很多心里过不去的东西自然而然就化解了,情绪也自然而然变得平和,这些年下来,批评她的频率平均一年不到一次,我们母女的感情也日益亲密。
    事实证明,丫头并没有因为我的放手而不可收拾,虽偏离了我原本的期望,却在其他许多方面带给我惊喜。更让我感觉不可思议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反而变得比小时候聪明了许多,高二竟然选读了理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