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篇文章读懂汽车A、B、C柱与盲区

 广西山水之间 2016-07-31

一般轿车车身有三个立柱,从前往后依次为前柱(A柱)、中柱(B柱)、后柱(C柱)。 挡风玻璃和前车门之间的柱叫A 柱。B柱又称中柱,位于前门和后门之间。C柱又称后柱,因为是在后面,对视线遮挡的机会不多,所以设计者们往往会把它造的尺寸大一些。


 

关于汽车盲区,其实我们在日常的驾车生活中,有很多时候都会存在,驾车时若对这些盲区不注意,小剐蹭或者导致事故都在所难免,所以给新手朋友讲讲汽车盲区的那些事。

 

因并线引发路怒和事故不在少数。说到并线,有些新手司机朋友,不看旁边车道,盲目并线,或者是不顾及与后车的间距,强行的并线,引发了一系列的事故和冲突,这种情况的发生可能有 2种情况,一种是汽车的盲区较大,并线时没有观察到旁边车道的情况,另外一种情况 是距离感差,感觉后车距离自己很远,所以想当然的就并线过去,以至于后车感觉措手不及,或者感觉路权被侵犯,引发冲突。

 

汽车盲区有很多种,除了车辆前、后部驾驶员视线无法看到的地方,车辆还有6大盲区,主要分布在A/B/C柱所遮挡的部位。

 


                                                                      汽车盲区示意图

 


                                                                       A柱盲区

 

A柱盲区应该是最危险,也是最常见的盲区之一,因为在行进中,左转时会有被A柱遮挡的行人或障碍物。

 

解决办法:减速慢行,通过时可让头部偏向一侧,左右环顾一下A柱遮挡部位,排除被遮挡区域之后,安全通过。

 


 

A柱盲区动态示意图

 

如果A柱盲区内有行人或者车辆经过时,一定要减速观察再通过。


B柱盲区示意图

B柱盲区,是经常被忽略的,因为在距离车身右侧一个车长度的距离,是比较大范围的一个盲区。因为车辆安全的考虑,车辆的B柱一般都会比较粗壮,又因为右后视镜的角度问题,无法覆盖到那么远的区域。所以,右侧的B柱盲区是最常见的,事故发生率很高的盲区之一。

 

解决办法:除上述所说的安装大视野之外,减速慢行,多观察右侧情况为最稳妥。

 

温馨提示:并线时,左侧车辆和右侧车辆同时往中间车道并线,如果发生剐蹭和碰撞事故,左侧车道一般都负全责,所以往右并线还是多观察右侧一下比较好。

 

左、右侧车身的下方,是后视镜无法看见的区域,也是最大的盲区之一。因为位置非常低,有障碍物,或者有小朋友经过时,这区域经常会被忽略。

 

解决办法:如果车速很低,摇下车窗观察左侧车身;如果是右转,可以适当的把右后视镜调节向地面观察。

 


 

偏方:安装小圆镜,汽配城或者网上商城很多有卖这种大视野的圆镜,可以多角度调节,能做到减少原车后视镜的盲区的作用。

 

弊端:看起来比较low,有电加热后视镜的不建议安装。(虽然low,但看习惯还可以,主要是真有效果。)  

 


 

为了扩大可视面积,本来只能看到后窗的车内后视镜,也有汽车配件来替代。大视野后视镜长度要比原车的车内后视镜更长,曲度更大,可视面更广。

 

大视野后视镜的弊端:有的防眩目功能不完善,因为曲度的关系,和平面镜有物体的距离差,会让人产生感觉距离很远,但实际物体已经很近的效果。

 


 

        关于车前后盲区的距离测量: 

 


 

温馨提示:不能一味的把驾驶座椅调高,调节到正确和舒适的驾驶姿势最佳。(个别女性驾驶员会将座椅调节的很高,但如果驾驶姿势不正确,也是不对的。)

 


关于前部盲区的测试,我们采用锥筒的形式来进行测量,在驾驶员视线平行的位置,可以看到锥筒为标准,测量前部的可视范围和距离。在这个距离内的都是盲区,是视线无法看到的。 

 


 

没有采用可视物体极限的测量方法,初步估计了一下,得有超过10米的距离,所以也没太多参考性,所以在测量的时候,更多的时候考虑到了儿童在车后的隐患。

 


 

上图蹲着的编辑,效仿身高约为一个4、5岁儿童的身高效果( 1米左右),主要是为了测试驾驶员在车内,观察到车后有儿童时距离是多远。在这个距离内的物体包括小朋友,都是在盲区内的,十分危险,所以无论是往前走,还是倒车,尽量在确保没危险的前提下再开动车辆,避免事故的发生。

 

关于后视镜调节:


调节后视镜有一个大体的标准,但这个标准有灵活的一面,也有严格的一面。

 

灵活的地方是,后视镜内可以不存在车身,不影响实际效果(下面有测试结果);而严格的一面是后视镜内天和地的比例最好适当,太多天空和太多地面都是不正确的。

 


 

以上两种后视镜那个的调节方法都是正确的,只是一个可视面积更大,盲区小,但很多驾驶员不习惯后视镜内不带车身,感觉不踏实。

 

编者在这里提示,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标准,所以无论是哪种方法进行后视镜调节,只要是在合理范围内的就可以。

 

测量车载雷达的探测距离: 

 


现在已经有很多车辆配备有全息泊车影像,其中包括了后摄像头,前摄像头和侧摄像头,还有雷达辅助等。但因车而异,生成的影像也因内置显示屏的分辨率不同,而效果各有不同。如果您车辆不带有摄像头的话,有个雷达还是能起到一定预警作用的。

 

被遮挡的视角盲区:

 


 

被遮挡的视角盲区动态示意图

生活中被遮挡的视角盲区有很多种,上图表现的是其中一种。通过有间隙的车辆,或者小区门口,胡同口,道交路口时,都需要减速慢行,因为里面疾行通过的人会让驾驶员反应不及,引发交通事故。 


 

结束语:对于汽车盲区的认识,还需要对驾驶车辆熟悉,并对周围情况观察仔细,才能避免一些事故的发生。车辆视觉盲区不可避免,但道路交通安全法规的“盲区”必须正确认识,强行并线或者道交路口不减速,闯黄灯 / 红灯都是引发一些故事的主因。所以从我们自身养成良好的习惯,建立正确的盲区的认识,是减少事故发生概率的最合理的做法。

 

 

以往精彩文章回顾:

回复数字1 :一张图看懂整个汽车行业

回复数字2 :1分钟认清各类汽车悬挂系统结构

回复数字3 :图解汽车车身结构

回复数字4 :MT、AT、AMT、DCT、CVT五大变速箱介绍

回复数字5 :一张图看清全球涡轮增压市场格局

回复数字6 :发动机分解图,超清晰!

回复数字7:汽油机和柴油机完美结合?解析GDCI发动机

回复数字8:轮胎即将失效的5个征兆

回复数字9:工业王冠上的明珠:航空发动机为何那么难?

回复数字10:解读全球五大碰撞测试标准

回复数字11:详解一辆汽车的成本构成

回复数字12:中美欧俄四国杀 中俄与美进入刺刀见红的阶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