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游客朋友们: 党家村位于韩城市东北方,距城9公里,东距黄河3.5公里。村子南北两边是高塬,村南有一条小河,当地人称 “泌水河”,整个村子处于避风低凹处,人们又因这个 “葫芦”状地形而称党家村为 “党圪崂”。 村中现存保存完好的四合院125院,祠堂11座,哨门24座,节孝碑1通,还有村东南的文星阁、东北的“泌阳堡”。目前,村中以党姓和贾姓为主。居住有320户人家,1400口人。因党姓定居早100多年,故起名党家村。 首先,我先将党家村的历史作一简要介绍。 1331年,党族始祖党恕轩由朝邑逃荒到此,娶邻村樊氏女为妻,安家落户。樊氏生育了4个儿子:长子君显,次子君仁,三子君义,四子君明。除君明到甘肃 “屯田”未归外,其他三门都人丁兴旺,至今已传至25世。 元末明初,贾族始祖贾伯通从山西洪洞迁居韩城,先后在韩城县城和贾村定居过。到第五世,贾连娶党姓女为妻,生了个儿子叫贾璋。明嘉靖四年,即1525年,贾璋举家搬到舅舅村居住,繁衍至今已第24世。 在党恕轩定居党家村的初创之时,他先打窑洞安家,作佣工谋生。后租种当地寺庙农田,待有节余,垦荒置办家产。在本村周围荒地开垦罄尽时,多余的劳力就进入本县深山中谋求发展,进山租地耕种、开荒、育林、畜牧、采药,具有一定经济实力时,就称为“山庄子”。党家村人先后在韩城西北的冶户川、盘道川、小麦川等地都拥有山庄子。 韩城在明万历以前就有 “南敦稼穑,北尚服贾”之说,也就是说县南崇尚种庄稼,县北崇尚做生意。党家村地处县北,自然而然受到这种风气影响。村中有条件的人先后都做起了小买卖,逐渐发展到开门面、立字号。党家村的党、贾两家在清嘉庆、道光、咸丰三朝,经商获得了巨大成功,据说往老家运送银两的镖驮络绎于道,号称 “日进白银千两”。 随着经济状况的好转,对子孙的文化教育也就越加重视。村中陆续办起了12家私垫,有的祠堂也兼作学舍,且聘请当地有名的教师。据统计,清末道光到光绪这60年间,村中就出了1名进士、5名举人、44名秀才,其中有3个院考案首。在这不足百户的党家村中,就有半数人家取得了功名,因此,党家村获得了“文史之乡”的美誉。 党家村的巷道设计得非常独特,全部是“丁”字形,没有一个“十字形”的。巷口都设有哨门,每天傍晚,关闭哨门,外边的人就进不来了。 前面这个小型建筑叫“惜字炉”,每个巷口都有。其用途是把所有写过字的废纸,都放到这里焚烧,不能乱扔,也不能用做他用,这是对文化崇尚的表现。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党家祖祠。在进入大门之前,我将有关祠堂的情况作一介绍: 祠堂是祭祀祖宗或先贤的庙堂,也是处理本宗族事务的地方。党家祖祠建于1699年。祠堂是一个宗族的权力中心,也是祭拜祖先的地方。男孩16岁入丁,才有资格来祭祖。女人是不能随便进入的,只能在家里准备一些祭祖用的供品。在封建社会,祭祖是圣洁的活动,女人进入是大忌讳。男人60岁后,才有资格参与宗族的议事,参与竞选族长等。因而一旦过60岁,便会受到族人和村人的格外敬重。 党家村的祠堂,党贾两姓共有11座,祠堂建筑格式大体类似四合院。祠堂都有经济收入,主要是本祠堂所有的土地租金和基金收入,同时,还可以得到某些人的捐款。比如党蒙考中进士被选为翰林后,在回乡祭祖时给党氏祖祠捐银500两作为基金,是 “老户”,从此增加了一个每年中秋节祭祖活动,简称“做节”。祭祖活动由本族男丁轮流承办。以党氏祖祠为例,18岁至59岁男丁,编为20多组,每组大约10人,每年一个组 “做节”,“直到60岁,免除做节义务。一般情况下,一个人一辈子只有两次做节的机会。 这是党家村的一个原貌模型。 这座建筑叫做寝宫,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中间这个最高的牌位是党姓合族祭祖牌位。上面的“考”字是指男祖先,“妣”字是指女祖先。请大家看看祖祠门前的这条长凳。别看,它破破烂烂,其貌不扬,可它是明朝末期保存下来的一条长凳,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它是用一整棵槐木劈成两半做成的,我们称它为“长寿凳”。过去有讲究,60岁之后才有资格到这儿来坐,老人们坐在上边说古论今,谈笑风生,消愁解闷,互相勉励,心情舒畅,因而可以长寿。而年轻人,不但不敢坐,而且从旁边经过都必须是规规矩矩的,表示对老年人的敬重。 祠堂门正上方挂着的“钦点翰林”这块牌愿,是光绪皇帝赐给我们村进士党蒙的。党蒙是党姓第17代子孙,他先后任过云南知府、刑部尚书等职务。把这块牌匾挂在祠堂门前,一是为了光宗耀祖;二层为了勉励子孙后代向祖先学习,考取功名。祠堂门前立着的两根带斗圆柱,叫做旗杆斗子,是有功名人家的一种荣耀和标志。一个斗子代表举人,两个斗子代表进士。斗子外围的图案像中国古代的钱币,内方外圆,意思是说做人做事对内要严于律己,堂堂正正;对外要圆通宽容。 我们现在所走的这条巷道,是党家村的一条主巷道,它最宽最长,马车可以行驶,因此村人叫做 “大巷”。巷道全部是用石条和河卵石铺砌,中间低,两边高,下雨时中间排水,两边走人,同时也可以保护墙基不受水浸。整个村子的地形西北高而东南低,下雨时,雨水顺着路面排人泌水河,整个村子不积水,非常干净,几百年从没有遭过水灾。 这儿是一个标准的“丁”字形巷口,古代人讲究门不对门,门不对巷,巷不对巷,讲究的是好的风水不外流。在巷道对面的这堵墙上,有一块石刻的“泰山石敢当”,是说这条巷道像一把利剑一样直射到对面的墙上。这家主人认为对自己不吉利,为了逢凶化吉,就用这块“泰山石敢当”来避邪。石敢当是泰山上的一个勇士,他血气方刚,十分勇敢,连魔鬼都十分怕他。 对面这家门楼,它的门楣题的是“忠厚”二字。门楣的题字也是很有讲究的,可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类是家族的标志,比如“三槐世家”等;二类是权贵的标志,如 “登科”、“文魁”、“太史第”等;第三类是信仰的标志,如“厚”、“忠信”、“耕读”等;第四类是书香门第的标志,如 “诗书第”、“诗礼第”、“树德第”等。这家门捐是说主人为人忠实厚道。 前边挂着的这块牌匾是当时韩城县令吴汝昌赠贡生党腾云的,上写有“明经”二字。明经是唐朝时科举制度的一门科目,明清时成为贡生的别称。“明”是证明、说明、阐明的意思,“经”是四书五经,实际上是指有学问的家庭。 这家的门楣题的是“诗礼第”,《诗》、《礼》是儒家的两部经典,第是门第,还是说这是一个有文化的家庭。各家各户的门槛很特别,是用两张小板凳做成的,白天可以拿下来坐,晚上又可以当门槛用,一物可以两用。 这是结婚穿的龙袍、戴的风冠。大家知道,这些东西只有皇宫才可以使用,怎么韩城民间也可以使用呢?这要从清乾隆年间说起。当时韩城出了个状元叫做王杰,他是乾隆年间的宰相,嘉庆皇帝的老师。因他对朝廷忠心耿耿,贡献很大,在他儿子结婚时,皇上就赐他儿子可以穿龙袍,儿媳可以戴风冠,所以民间纷纷效仿,使这种风俗一直延续下来。 另外,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在炕的四角都贴有“箭”字,门槛这儿贴有“鞍”字,这又有什么讲究呢?这得追溯到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的时期。父系社会的确立,是从抢亲开始的。当时男孩骑一匹马,身上背着箭,把自已心爱的姑娘抢来后,来到早就准备好的隐蔽山洞里,把箭挂在洞里,用马鞍挡住洞门,以防野兽和外界的侵袭,在这里度过他们新婚的第一夜,久而久之,演变到现在,人们在结婚时就写了4个“箭”字,贴在炕的四角,把“鞍”字贴在门槛上,意在新媳妇跨过马鞍,一生平平安安。 请大家到上厅房去参观。这里是最具韩城特色的蒸食面花。蒸食面花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喜庆面花;一类是节令面花。 喜庆面花贯穿了人的一生。订婚时女方送给男方的老虎馄饨,丈母娘希望女婿像老虎一样威武强壮,保护好自已的女儿。男方送给女方的是鱼馄饨,婆婆希望自己的儿媳妇像鱼一样灵巧。到结婚的时候,娘家妈给女儿蒸的是圆形枣糕子,内边包三层枣,意思是希望女儿结婚后,能和丈夫团团圆圆,甜甜蜜蜜,早生贵子。这个叫“角子”,是女儿在结婚怀孕后,不好意思把这件事告诉婆婆,而是去告诉娘家妈,娘家妈就在女儿临产前一个月,蒸些角子带着来到女儿家,婆婆一看角子就知道儿媳妇快要生孩子了。因为角子里边包的是“白萝卜馅”,白萝卜的药名叫来福子,也就是说希望女儿能顺利生一个幸福的儿子。这个叫圈圈馍,是小孩过满月时亲朋好友、邻居贺喜送的,做成这种形状,意思是希望把小孩牢牢圈住,吉祥平安。这是在孩子满周岁时,外婆送给外孙的岁猫。传说猫有九命,意思是希望外孙像猫一样长命百岁。这是串串馍,女儿生了孩子满月后,要到娘家住上几天,回来时,娘家妈就蒸些串串馍,一块带回来,希望女儿多子多福。这个是老人过寿时儿女们蒸的寿盘,里边包的是枣、芝麻、糖等,上面做有5只蝙蝠,中间做一个“寿”字,意为 “五福捧寿,多福多寿”之意。老人去世后,蒸的是盘子馍,因为在农村一般都是土葬,所以它做成土坟样式,意在表示前辈一生功德圆满。 节令面花是逢年过节时蒸的。过年时祭祖蒸的这叫“献爷(ya)馍”;清明节给男孩的是 “独食子”,给女孩的是 “枣糕子”,糕子上一半是牡丹,一半是莲花,代表富贵和纯洁;端午节娘家妈送给女儿的是 “簸箕馍”,这时即将夏收,意思是告诉女儿,快要夏收了,准备好农具。另外还有 “五果馍”,希望年年五谷丰登。七月七日给女孩蒸的是 “壳儿摸”,内边做有针线之类,希望女儿心灵手巧,会做家务;给男孩蒸的是“砚台馍”,内边做成笔、墨、纸、砚,意在希望儿子能够好好读书,有所成就。其余这些是长辈送给晚辈的“馄饨”,是希望晚辈生活美满;晚辈送给长辈的叫“寿桃”,是希望老人能够健康长寿。 后边的农家小院有主人保存下来的生产和生活用具,有石磨、箩面柜、风车、马车、犁、耧、耙、耱等,大家如有兴趣,可以推一推石磨,感受一下当时劳动的艰辛。 好了,请到下一个景点参观。这家四合院叫贾氏大院。其门楣的题字是“笃敬”,笃是诚信,敬是敬重。为了让大家对四合院有一个了解,我先给大家讲讲四合院的基本特征。
四合院一般都开偏门,正对门的地方有一个砖雕照壁。它的作用是阻止家内的财气外泄。照壁上刻的是中国佛教的一种符号“万字拐”,因为它拐来拐去不断头,寓意是 “万字不断头,福寿不断头”;中间有一朵莲花,外围是莲子莲叶,寓意是连生贵子。中间这个地方是供奉土地神的,叫做“神龛”。俗话说 “进门土地堂,家有万担粮”,对于种田的农民来说,供奉土地神就是希望年年丰收,多打粮食。神龛的位置也有讲究,如在照壁的中间,这家主人必定是以农为本种田的;如果在照壁的侧面,便可知这家主人是经商的;如果主人是做官的,便用不着供奉土地神了,因为土地爷是天上、人间最小的官,就连七品芝麻官都比它大,供它又有什么用呢? 四合院大多为砖木结构,以上厅为“首”,左右厢房为“臂”,门房为“足”,俗称“合欢四合院”。四合院的上厅房建得最高,是宴请宾客和祭祀祖先的地方;两边的厢房是儿女的居室;门房是长辈居住的地方。整个住房按照风水八卦设计,进门东边的第一个房间做厨房,讲究东起西落,人丁兴旺。厕所建在西南角。 这个院子是贾家定居党家村之后建的第一座四合院,所以就没有刚才看到的四合院高大气派。韩城的四合院与北京四合院的区别是:一般是长方形,长22米,宽11米左右,有“三分院子四分场”的说法。 刚才我说长辈们住门房,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要让长辈住门房呢?你们那儿是不是和我们这儿一样呢?老人们住门房一是照看门户方便,及时接待来宾;另外对子女的行为是否规范起监督作用。过去大姑娘、小媳妇是不准随便和外人接触的,以免别人说闲话。 两边厢房的房檐也有高低之分,东边的比西边的高,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我们中国的地形是西北高而东南低,俗话说“东高不算高,西高压弯腰”,所以在建房的时候,把东房建得高一些,以起垫补的作用,意思是把好的风水挡在自己的家内不外流。 兄弟住房也有讲究。哥哥住东房,弟弟住西房,以东为上,要他起到一个兄长的表率作用。脚下的这三级台阶,意在望子登科,连中三元,连升三级,大家今天感受一下。 党家村四合院厅房的两侧,都有砖雕的门庭家训。老祖辈把一些为人之道、处事之理、养性之规、修身之法刻在墙上,教训子孙后代如何为人处事、待人接物。
咱们看贾家的这副家训:“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及。”意思是骄傲的情绪不可滋长,欲望应该有所约束,不可放纵,志向不应该满足于现状,享乐不宜无度,乐极生悲。再看这一副:“言有教,动有法,昼有为,宵有得,息有养,瞬有存。”意思是说话要有教养,举止要有规矩,白天要有所作为,晚上要有所反思,子女要有教养,时刻都有收获。 请再看这一副:“动莫若敬,居莫若俭。德莫若让,事莫若咨。”意思是举止稳重得体,居家过日子应读勤俭节约,德性重在谦让,遇到事情要请教别人。“心欲小,志欲大,智欲圆,行欲方,能欲多,事欲鲜”。意思是做事应当小心谨慎,志向应该远大,思考问题要周到,行为必须有规矩,本领越多越好,是非越少越好。
现在请各位参观“福”字照墙。这个“福”字是慈禧太后御笔赐给我们村进士党蒙的。慈禧太后为什么要给党蒙写“福”字呢?党蒙中了进士之后,因不愿贿赂上司,所以一直没有做官,在翰林院闲着。一次,慈禧太后游宫时,碰见了党蒙,问党蒙:“你中进士几年了,怎么还在京城闲着呢?”党蒙如实相告,慈禧太后便钦点党蒙为刑部尚书。又有一次,慈禧太后跟党蒙下围棋,党蒙给慈禧太后讲他父辈们如何艰难创业建设家乡,慈禧太后听后说:“这是你的福气。”高兴之余,便提笔写了个 “福”字赐给党蒙。请看,这个“福”字是由两只什么动物组成的呢?它是由一只抬头鹤和一只低头鹤组成的。鹤代表长寿,有福有寿,福寿双全,福寿万年。抬头鹤那一部分是“衣”旁,低头鹤的上半部分写得像个“多”字,下半部分有个“田”字,寓意有衣有田,多衣多田,丰衣足食。大家可以摸一摸,沾沾灵气带回家;在这儿照个相,福气会伴您一生。 请大家看这堵墙。这堵墙的上方开有两个大窗户,在封建社会讲究临巷的墙上是不能开窗户的,一则不安全,二则有泄气的说法。那这家为什么要开这窗户呢?又是干啥用的呢?古人讲究,大家闺秀,足不出户,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村里这条主巷道在过年时闹社火,唱皮影戏,大家闺秀只能在上边隔着帘子看热闹,是主家为小姐、媳妇设计的。 这个砖雕照墙上有鹿,有山,有树,有喜鹊,有马蜂窝,有猴子,是什么意思呢? 鹿,是 “禄”的谐音,意思是有俸禄;鹿的嘴内含有一枝灵芝草。灵芝草是传说中的长生不老药,表示长寿。鹿的后边有一座山,意思是寿比南山。树的谐音是 “福”,有福气。树上两只喜鹊,意思是双喜临门。树枝上那个马蜂窝,取“蜂”、“封”音同,封什么呢?猴子背着一颗官印往上爬,就封这个侯,侯有官呀,封侯挂印、步步高升!将这幅画概括一下就是:福、禄、寿、禧。大门两旁这副对联,上联是“居家有道惟能忍”,下联是“处世无奇但率真”。意思是说,居家过日子只有互相谦让,互相忍让,才能和睦相处;为人处世没有什么奇特的方法,就是坦率,真诚待人。 大家来看这个建筑,它叫看家楼。这座看家楼建于1918年。高4层14米,四面都开有窗户。党家村有那么多富家大户,为什么只有这一家有此建筑呢? 民国7年 (1918年),靖国军杨虎城一部秦保善营驻扎在韩城,经常到乡间烧杀抢掠,鱼肉百姓。这家主人党天成当时任韩城北区保卫团团长,保卫团相当于现在的民兵组织。他带领民团多次和秦保善交战。秦保善一怒之下,就于九月初一率领700余人来到党家村,杀了党天成的家人,放火烧了他家的房子,抢劫了大户人家的金银财宝。但党天成不畏所惧,联合西区民团,几经苦战,终于将秦保善赶出了韩城。韩城二十八里 (里相当于现在的乡镇)人民为了感谢他,集资在原址上给他盖了座四合院,并且盖了这座看家楼,纪念他舍生忘死保卫韩城人民的英雄壮举。而真正记载这段历史事实的纪念碑今在西庄镇政府院内。 看完看家楼之后,我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清朝后期,党家村为盖四合院有过一次地基之争。一家要买相邻的一小块地基,地基的主人不想卖,嘴上却讲:成!地价是用银元宝把地皮摆满,对方欣然答应:行!这也许只是一个传说,但有文字记载的资料记录,当时,党家村的地基每亩1000 两银子,是韩城官价的一百倍!党家村的四合院简直是用银子堆成的! 诸位要问,这么多的银子是从哪儿来的呢?咱们到经济展室参观一下。 1654年,党族二门十一世人党德佩赶着一头毛驴,驮着两捆棉花下河南闯世界去了。他先是卖瓦盆瓦罐,接着做木材生意,在儿子党景平协助下,在河南瓦店建 “恒兴桂”字号。到雍正年间,“桂”号已成为瓦店的大商家,拥有镇东北大片不动产,土地上百顷。 瓦店地处白河上游,是中原重要的交通要冲,水陆码头,商贾云集。党德佩创立的“恒兴桂”号是瓦店商业盟主。这个盟主不是自封的,是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在招标中争来的。瓦店的争盟主很奇特,官府主持,万人围观,两方登台,掷银斗富。党家和当地的王家争盟主,都提着银元宝,一百二百,一干两千,往白河里扔,王家心疼银子撑不住了,党家就取胜了。“桂”号成了瓦店的盟主,在瓦店商界,党家人说了算。咸丰年间,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漕运中断,唐、白河运输成为清廷南北运送军用物资的唯一通道。党氏二门的 “恒兴桂”进人了它的鼎盛期。一批批镖银运回党家村,一座座四合院拔地而起。 从这张照片中可以看到,一直到20世纪30年代,党德佩的后辈们仍在瓦店坚守着他们的商业阵地。党德佩下河南近百年以后,贾府中出了一个贾翼堂,也下河南做生意。清乾隆十五年 (1750年),贾翼堂携带足够的资金,到河南南阳府唐县唐河沿岸的郭滩镇经商。开始,也是贩运木材,因经营有方,发展很快,没几年就设立了“合兴发”商号。 生意越做越大,人手不够,于是在乾隆四十年 (1775年)他聘请党族十四世三门人党玉书做西家合伙经营。西家是对不进行商业投资的经理负责人的敬称,相对于东家而言。 党玉书是个商界奇才,14岁弃学从商,在襄樊崭露头角,20岁才华大显,誉满武昌。他的第一个重大举措是把商号迁到当时的全国名镇河南南阳社旗镇;第二个重大举措是在唐白河沿岸城镇广设货栈;第三是经营 “钱业”,发行“帖子”。“帖子”就是发行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流通和向该号兑现的票据。 很显然,党家村的四合院不是小农经济的产物,是党、贾两族的先辈们闯荡中原,搏击商海的产物。这个神龛里供奉着党德佩、党景平、贾翼堂、党玉书四位商界巨子的牌位,每一个党家村人,每一个热爱党家村的人,都有理由向这四位先辈脱帽致意!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位于村东南的文星阁,原来这里建有关帝庙和戏台,可惜在“文革”时都被拆毁,现在是村小学。村里人把文星阁叫做塔,而实质上塔和阁是有区别的,塔是佛教建筑,一般层数是奇数,里边供奉的是佛教的先祖,而阁则与佛教无缘,它一般层数是偶数,供的是主持文运兴衰的神灵,比如第一层供的是孔子,顶层供的是一手拿笔正点状元的魁星----文曲星,建阁供奉他们显示了村人崇尚文化的观念,当然也包含着盼望子孙道德高尚,读书成才的愿望。 咱们前边说过,中国的地形是西北高而东南低,党家村把塔建在村子的东南角,一是为了堵挡风水;二是为了振兴文化,塔身高39.5米,外形是六层、六面、六角形,面向村子的前三面开有窗户,后三面没有,意思是把好的风水挡住不让外流,塔内设计有木楼梯,可以上到最顶层。
在阁的每层窗口都砖雕有刚劲笔挺的四个大字,第二层是 “大观在上”,要看到好的景色,还要继续向上;第三层是“直步青云”,是直步向上,继续登高的意思,这两层都是鼓励后代努力攀登高峰;第四层是 “文光射斗”,上到这一层才能看到党家村的文脉浓厚;第五层是 “云霞仙露”,到这一层就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但你千万不要满足;上到第六层“笔参造化”,能够得到文曲星的谒见,这将是你平生最难得的造化。 传说文星阁塔顶有一颗避尘珠,因而党家村瓦屋千宇,不染尘埃,房上杂草难生,这是怎么回事呢?避尘珠实际是神话,是从未有过的东西,屋顶不染尘埃,杂草难生,是因地理环境所致。一是村落处于避风低凹之处,西北风刮来的尘土被河谷的顺河风吹走,屋顶不会落下尘土;二是因为党家村青堂瓦舍,盖房全部是用白灰与黏土和泥垫铺屋面,杂草没有生根的条件;三是巷道全部是用河石和石条铺砌,本身不会产生尘土;四是能够及时清扫屋坡,修缮屋面,因而造就了避尘珠的神秘传说。 大家看,塔顶的六个小飞檐处各挂有一个小铃铛,当时是一个装饰品,久而久之,它显示了另外一种功能。村中老人常说:“闻塔铃而知将雨,”这又有什么说法呢?俗话说:“云往东,一场空;云往西,滑倒老婆压死鸡;云往南,水连连;云往北,晒干麦。”村子在塔的西边,要听到塔铃响,必然是刮东风,东风把云雨向西吹动,只要塔铃连响两天,十有八九要下雨。 这是党家村的节孝碑。节孝碑和贞节牌坊一样都是为了表彰女性而建的,但它们又有区别。贞节牌坊是跨路建筑,下边可以行人,而节孝碑则建在道路的一侧,来往行人都可以看到。 这座碑是给党伟烈的妻子牛孺人建造的,建于清光绪年间。当时党伟烈和妻子新婚不久,就上京赶考,报名后在客栈因病不幸去世。牛氏当时只有16岁,几十年在家孝敬公婆,一直没有改嫁,直到68岁去世。地方上将她的节孝德行报到朝廷,光绪皇帝下诏给她立碑,以示表彰。大家看,碑文是“旌表敕赠徵仕郎党伟烈之妻牛孺人节孝碑”。“旌表”是表彰,“赖”是皇帝的命令,“仕郎”是在朝的二品仕郎官位,“孺人”是对妇女的称呼。碑两边有一副对联,总的意思是说:永远不能忘记她能够和谐处理好婆媳关系,孝敬老人。横批是 《巾帼芳型》,称赞牛孺人是妇女界的榜样。碑的两旁有两个砖雕老人,一个是福星,一个是禄星,福星代表福气,禄星代表财气。 牛孺人受了一辈子的穷,死后皇上下诏给她建了碑,而她在这个碑上有姓无名,反而给她丈夫追封了一个二品官位,可见当时妇女的地位是何等的低下。但就是刻上名字,死后的荣耀又能给她带来多大的安慰呢?好了,现在有妇女权益法保护,这样的悲剧永远也不会重演了。 现在咱们看村里最后一个景点。 这是中日联合考察纪念碑。碑文记述了党家村的村史,记述了西安冶金学院,即现在的西 建筑科技大学和日本九州大学联合考察团在1987年、1989年两度在党家村考察的过程 在考察期间,日本九州大学教授本田昭四非常兴奋,吃饭时多喝了两杯酒。不幸客逝于韩城宾馆。1992年,本田昭四嵌先生的生前好友纷纷捐资,由西安冶金学院设计、党家村村民参与施工,在同年5月建成了此碑。 纪念碑由碑文、磨盘、井台、上马石等组成。石磨上刻有“民居瑰宝”四个篆体字,意思是党家村的历史像石磨一样慢慢地转到今天;井台是说党家村人是沾了天时、地利、人和的3个因素。600多年共饮一井水,共种一块田,和睦相处,才能有今天辉煌的历史。院中有6个上马石,一个代表100年,代表了党家村600年的历史。 我刚才已经讲过,党家村是由村和寨两部分构成。接下来,我带大家去欣赏民居瑰宝之魁——“泌阳堡”。 沿着这条用河石铺成的中间凹两边高的石头古道,可以登上“泌阳堡”,它是上寨子的唯一通道。为什么把寨子叫“泌阳堡”是因为它建于泌水河之北而得名。 泌阳堡始建于1851年,于1856年建成,它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当时,正值太平天国运动,时局动荡,民不安宁,清政府渝令民间筑寨自保。党家村在举人党遵圣、拨贡党之学的倡导下,选定村东北“半岛形”的高崖为寨基,构筑了城堡。城堡占地约36亩。 这就是通往泌阳堡的城门。过去这里装有两道门,外面一道门用铁皮包裹,里边的门用顶门杠拦腰横挡,起到双层保护的作用。门后东西两边的圆孔就是放横杠用的。 这里是涝池。下雨时,全寨的雨水都汇入涝池。涝池容纳不下时,多余的雨水就由东南角的水眼溢出,顺暗道的石铺坡道与村中的雨水汇合,然后流入村南泌水河。涝池有三个作用。首先,它能蓄水防洪减轻雨水的冲刷力;其次,蓄存的水能供村民洗衣服及家畜用水;最后,因为寨基高,空气干燥,故有调节古寨空气湿度的作用。 这是“城门楼”。它相当于一个哨所,里面供奉着关公和观音菩萨的画像。为什么要把他们供在这里呢?大家都知道,三国时的关羽是猛将,这是要党家村人像他一样英勇杀敌。“观音菩萨”是最善良的神灵,能保佑党家村平平安安,人丁兴旺。到现在仍有一些老人在七月七日来这里求神送子。 这里叫望象台。站在这儿能将党家村看得清清楚楚。这是仿制古炮做的一间木炮。过去的炮是铸铁的,有很大的杀伤力,今天的仿制炮很安全,大家不要担心,试一下大炮,感受一下战争年代的气息。 清朝末年,韩城就流传一句谚语:“西塬涝池下干谷庙,党圪崂城上好多炮。”意思是西源村的涝池多,下干谷村的神庙多,党圪崂的大炮多。那么,究竟有多少门大炮呢?城墙上每隔丈余就安置一门大炮,共有72门。城墙为“版筑”土墙,土是用蒸馒头的笼蒸过的,是害怕城墙长草,影响城墙的坚固性。土墙上面内外都筑有“女墙”。女墙是用砖砌成。城墙宽3米多,北面与塬连接,高达10米多。东西两头各筑有一个营,供守卫巡逻者休息。其余三西城墙筑在高崖上,显得险峻。城墙上有战棚、炮台。炮台堆有滚木、顽石,以备战用。 正是由于城堡建筑设计周密,工程精良,武器装备先进,所以土匪侵袭屡遭失败。 很遗憾,大家今天没能见到古老城墙全貌,我希望诸位不要失望,如果两年后您重游党家村,一座完整挺立的古寨将映人您的眼帘,因为它已列人国家级文物修复项目,很快破土动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