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产零零漆及真实的特工神器

 红豆居士 2016-08-02

这部电影相信大家都看过,甚至不只一遍。周星驰以反讽的手法重新演绎了经典的特工影片《007》

关于间谍活动,从古至今从来没有停止过。古代以政治,军事为主,发展到今天则更加细化,分工也更加明确。政治,军事,商业,能源,文化,宣传等等。

新闻上每年都会有一些起眼或不起眼的报道,某国与某国关系好时,低调处理。关系不好时,则曝光度高一些。

其实间谍是一种入行容易,出头难的工作。很多人以为当间谍不易,其实人人都可能被国内特工机构看中,从事一些很低端,又LOW逼的工作,连大学生也可以收买使用。


一名好的特工,必须善于隐藏在人群之中,低调,内敛,与市井小民打成一片,是最好的保护色。

007詹士邦那种纯粹是找死。但我们也能发现,关于特工这一行,凡是欧美的往往英明神武,风流倜傥,是正义的代言人,邪恶的克星。

而苏联克格勃则是阴毒猥琐,大家都是特工,给人的印像却大不相同。

为什么?因为观众被催眠了。美化与丑化是门艺术。


罗家英的角色,是特工行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装备设制师。他自信,聪慧,并唤醒了沉醒已久的高级特工周星星。


他们在市井中相遇,在市井中消失。


一名特工,往往留着人们只有背影。



他们的功绩无人知晓,他们的英名与世长存。

罗家英是一名兢兢业业的科技工作者。帅气的发型和冷峻的双眸,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他周星星会很被动。


间谍装备不同于普通军事装备,它需要灵感。下面展示一些真实的,曾经在那些年代视为神器的装备。

六十年代,东德情报部门HVA发明了这种微粒照相机,它可以用来拍摄文档,文件,还可以将文字缩至极小。这种相机比二战时的微缩技术进步不少。


珍珠港事件前,克格勃双面间谍杜斯科·波波夫曾将相机中日本人对珍珠港有兴趣的信息交给了美国情报部门,但FBI局长埃德加·胡佛不信任波波夫,最终情报并没有呈交给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 。

鞋跟跟踪器。皮鞋里安装发射器,以确定某些特定人物的位置。

这是罗马尼亚情报部门六十年代的作品。当时因为西方使馆人员喜欢邮购欧美皮鞋,给了罗马尼亚情报部门一个很好的机会,他们利用邮局安装这些设备。

口红手枪

六十年代克格勃作品。精致实用 。它实际上是一把口径4.5毫米的单发手枪,子弹为特制的剧毒子弹,杀人灭口之最好选择。

很显然这是女间谍的专用设备。

二战时,德国人的良心产品,密码发报机。

表面上看它是一台打字机,实际上它的键盘与电流驱动的转子相连,击键时,转子会随之转换,信息以摩斯码传递,同时解码还需要密钥,而且密钥每天变换。

盟军费了好很时间才解码成功。

最古老的字母转换器。美国南北战争时大量使用。

一排无特殊意义的字母所写的书信,到了特工手中,用转盘一对,译出正确的信息。

无人机空中摄影技术出来之前,让鸽子身上背一台微型相机,也是不错的选择

纽扣相机。七十年代克格勃作品。

一颗普通的纽扣,开关在口袋中,使用者只需要把手插入口袋,便可偷偷打开扣眼,用按键选择你需要拍摄的场景。

现在的偷拍技术肯定比这强很多,黑市里也有卖。

但我相信间谍技术早就远远超过黑市。,

索菲亚雨伞。

保加利亚七十年代出品的杀人利器。伞杆里面装的是蓖麻毒素,伞柄是发射开关,伞尖刺入皮肤,这种毒物在进入人体以后基本不会留下什么痕迹。

有过实战案例。我记得小时侯在小人书也看过这玩意。


一段风化了的狗屎。

中间是空的,情报人员溜狗时会偷偷扔在指定位置(当时是新鲜的),

接头人会过来满大街找狗屎。比较安全的传递物,因为一般人想不到。

最可恨的是扫街大妈,出手更快。


树桩窃听器。七十年代美国情报部门的杰作。

大量安放在苏联各地的空军基地周围的树林中,太阳能无需要电池。收集基地的电子讯息,发射给卫星。

一名伐木工意外的发现了这个玩意,克格勃吓得不轻。

记得这两年中国渔民也捞上过某国的海底间谍设备。


苏联最牛X的间谍阿尔贝使用过空心硬币。毫无破绽,结果在报童这里出了意外。

间谍无处不在,像斯诺登投奔光明后,到底曝出美国多少手段,没人知道。

总之,我们要小心,为了一点小钱,出卖良心,划不来的。


写完这些,我发现我的苹果手机自动开机了?哈哈。


谢谢,手机那一声声清脆的叮叮当当。

接下来三天,出门讲课,回来再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