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向护士长投诉,称自己发生心衰,是因为护士逆行穿刺的结果!逆行穿刺真的会引发心衰么? 作者:皮皮 来源:华医网原创 转载请注明 从心内科转入的那名心衰合并慢性肾衰的患者,这天突然向护士长投诉:静脉输液时,责任护士逆行穿刺,导致其出现心悸、胸闷症状。原来,因为该患者手背静脉条件差,在接近掌指关节部位,有一条静脉较明显,但不易固定,小吕护士就进行了逆行穿刺。当时患者也未提出异议,但液体输完后,患者自觉心悸、胸闷,就认为是逆行穿刺造成的。该患者说自己有心功能衰竭病史,心内科的护士曾告诉过她,不能逆行穿刺,容易引起心衰,而且还说了不能用下肢静脉进行穿刺!2014年由国家卫计委颁发并开始实施的《静脉治疗操作规范》明确规定:成人不宜选择下肢静脉输液。究其原因:1、由于重力作用以及下肢处于远心端的影响,下肢的静脉循环不如上肢,下肢输液药物能通过心脏泵血达到全身各处起效的时间慢于上肢输液。2、由于老年人体质弱、大手术后等需长时间卧床的患者,下肢静脉的血液循环差,加之手术会造成失水、失血,血液变稠、血流缓慢,因而容易形成下肢静脉血栓。如果输液针扎在下肢,病人下肢的活动会受到限制,这样就会造成其下肢静脉的血液循环更差,更容易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如果静脉中的血栓脱落,栓子一旦栓塞在肺、脑、肾等部位,还会引起严重后果。因此,手术后的病人、长期卧床的病人,尤其是老年病人,在输液时尽量不选用下肢静脉,宜选用血流丰富的上肢静脉。哪些情况下护士会选择逆行穿刺输液?真会诱发心衰吗?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手背静脉是最常用的的穿刺部位,但长期输液的病人,尤其是老年人,由于长期反复穿刺或药物刺激使血管遭到破坏,可用穿刺血管减少,穿刺成功率低。临床中,手背远端静脉(末梢浅静脉部位和靠近掌指关节处静脉)按常规方法穿刺时,由于进针部位短,静脉血管表浅、细小、弯曲,且进针后不易固定,常出现外渗现象而致穿刺失败。这时如果采用逆行穿刺、进针及固定,消除了上述不良后果。当针头沿血流方向作逆行穿刺后,回血速度快,进针部位长、易固定不易渗漏,且流速不受影响,保证了输液的顺利进行,同时也方便了护理人员的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病人痛苦,尤其适用于肥胖、老年、慢性病人输液!我们再看看手背静脉解剖学特点: 手背静脉由指背静脉彼此吻合形成,并在手背中部相互连接组成手背静脉网。有深浅两套静脉系统,二者借交通支相互链接。由于手背静脉由指背静脉的三级静脉弓向上延伸而来,其外径大于1.5mm,普通输液针头外径为0.6-0.7mm,逆行穿刺时,不会造成输液不畅;输液压差为80cmH2O。借助压力差,逆行穿刺液体可顺利回流。也就是说,从解剖学和临床实践中,没有逆行穿刺的禁忌!心衰之所以发生的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心脏负荷过重,二是心肌发生损伤。心脏负荷过重,又可分成压力负荷过重和容量负荷过重。和输液相关的也就是容量负荷过重了,过多过快的输液会让血容量迅速增加,可导致心脏容量负荷过重。心脏容量刚开始增加时,心室腔会代偿性扩大,心肌的舒缩功能尚可维持正常,但是当超过一定限度,心脏再也无法容纳过多的血液时,心肌的结构和功能就会发生改变,出现心衰,就像气球吹大到一定程度会爆一样的道理。综上所述,逆行静脉输液既不会造成心肌发生损伤,也不会增加心脏负荷(液体滴数正常情况下),因此逆行静脉穿刺会诱发心衰应是无稽之谈!随着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开展,护士在临床工作中担任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患者健康教育的开展,是护士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因此在临床工作中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不断加强自身专科理论知识学习,实施正确的健康教育!本文系“华粉”投稿,请尊重原创,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华医君个人微信号(v309556872),获得授权。投稿邮箱为:hyw@91huayi.com 投稿文体不限,内容可以为热点事件辣评、身边感人故事、病例探讨、奇闻趣事甚至优秀的诗歌、散文!一经选用,即支付稿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