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0年过去了 汽车都做过哪些减法?

 好文章净化心灵 2016-08-03

与海外版本相比,某些车企在新车引进国产化时,会取消ESP、防撞梁、雾灯、车顶加强筋以及更换轮胎降低生产成本。比如,防撞梁比较隐蔽,不拆开车看不见,减;车顶加强筋与防撞梁一样,不拆开车看不见,减;轮胎倒不是真的减掉,不过知名品牌变成普通品牌,减;甚至有的时候,连安全气囊的个数也会被减……

舒适性配置不放过

舒适性配置方面,常常出现在减配名单上的,诸如车内用料、音响、储物盒等。车内用料,比如仪表台、车门板、挡把等处,从搪塑直接降为硬塑料;音响方面,减配常出现在数量、低音炮功率以及音响品牌上;还有,同一款汽车欧美版本座位下面有储物盒,而中国新车都没有;国外车型行李厢往往配有遮物帘,而国内消失不见……

减配已然是一种常态。当然,聪明的厂商会将部分减配节约下来的成本,变成面子上的东西,比如真皮座椅、全景天窗、电动座椅可调、车载互联以及语音控制等花哨的功能。这些恰恰又能够准确击中消费者对于档次和尊贵需求的兴奋点。

而正是这样一种聪明的“乾坤大挪移”,让部分的消费者一面在骂减配的同时,一面心里又在暗爽:此车深得我心。总之,减配是车企的行为,消费者无法左右。如果真的十分在意,那么在买车前做足功课,不妨绕道而行。

关于让人拍手称赞的简化

一开始就从减配来切入今天的汽车“减法”,满满都是负能量。不过放心,大家可以在本部分看到汽车为了提升性能而做出简化的努力,平衡一下失衡的心情。

重量的减少

回顾刚刚过去的北京车展,车企纷纷在轻量化上亮剑。宝马M4 GTS宣称配备大量碳纤维和铝制部件使车重成功降低到1400kg以下,日产IDS宣称车身采用了碳纤维等轻量化套件,其他诸如奥迪、北汽等也也纷纷在轻量化上大展身手。

不过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很长一段时间,国内市场很少有厂商会以减重作为重要的宣传方向。而这种现象,正是因为“车轻表示不安全”这种不严谨的论调早已被传得家喻户晓。既然在消费者面前谈论轻量化吃力不讨好,为啥这么多车企在这个点上发力?


汽车轻量化主要包括车身轻量化、发动机轻量化、底盘轻量化这三个方面。

轻量化材料主要包括碳纤维、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工程塑料、复合材料和高强度钢等,主要用来改造和替代车身材料。国外有试验表明,若汽车整车重量降低10%,燃油效率可提高6%-8%;而在驾驶方面,汽车轻量化后其加速性能也将得到提高,而在碰撞时由于惯性小,制动距离也将减少。此外,车辆每减轻100公斤,二氧化碳排放可减少约5克/公里。而这些数据也基本解释了为什么这么多车企都在推行轻量化的概念:节油、减排、提升驾驶乐趣。

操作的减少

如今汽车的很多电子辅助驾驶设备已经非常丰富,使得汽车操作被进一步简化,让汽车驾驶变得不再复杂。技术提升从而简化汽车操作有很多例子。

最典型的,当属自动挡的出现,让很多原本驾控不了手动档汽车的人,享受到驾驶的乐趣和轻松。再有就是倒车这个让很多新手谈虎色变的操作,随着倒车雷达、倒车影像以及辅助/自动泊车技术的普及,也变得异常简单。在比如自动巡航功能,则让很多人在高速公路上解放了自己的脚踝和右腿。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曾经,只能通过机械钥匙一拧才能发动的汽车,早已有了可以简单一拨的一键启动按钮;机械式的手刹不知道让多少女车主尴尬万分,而电子手刹的普及,大大提高了刹车的便捷性。


通过电子辅助驾驶设备的不断应用普及,驾驶汽车时很多繁杂的操作,都被简化下来了。开车,就应该是一件简单的事。除了重量的减少,操作的减少,过去30年,汽车上发生的让人拍手称赞的简化还有很多。而正是这种围绕着消费者而发生的潜移默化的变革,让汽车这个冷冰冰的机械充满了人情味。

关于让人不胜唏嘘的消失

在前面提到操作减少带来的便利性时,我们谈到了很多应运而生的新的配置。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这也意味着,有很多配置,或许他们也曾风靡一时,但也难免逐渐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让人不胜唏嘘。

动力方面的消失

就动力的主流而言,汽车这些年依然是靠着一台发动机行走天下。而在时间的洗礼下,又有多少人知道,这引擎盖下,其实也发生着诸如四季一般的更替和凋零。

随着电喷技术的普及,曾经风靡的化油器基本灭绝。随着涡轮增压的强势推广,接近自然吸气性能的机械增压是否就此凋零?天生平衡性差的缺点,是不是注定了V10发动机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小排量涡轮机逐渐成为中流砥柱,大排量自吸发动机是否真的会消失……

以动力需求为导向,很多曾经的动力配置都在动力进化的进程中被“减”掉了。突然想到:随着电动汽车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会不会有一天,汽车动力只剩下布局在底盘上的电池,引擎盖下,会不会只剩下一个寂寞空荡的行李箱?

外观方面的消失 

30年前,堪称那个年代车身设计代表的方方正正,已然随着人们不断对流线型的追逐,变成记忆中的一种情怀。

那个曾经可以说是风靡一时的翻转式车灯(跳灯),大家耳熟能详的丰田AE86、马自达RX-7等车型都是这种设计,然而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以及更加注重减小车身风阻等多方面原因,也被彻底摒弃。

防刮条曾广泛存在于各种乘用车的表面上,随着漆面防损技术的进步以及防刮条本身对车身美观的影响,因此被减;外露杆式天线曾经在90年代的皇冠、奥迪100等车型上广泛应用,可以说是在当时体现车辆豪华性的一项配置,但是它一根光秃秃的小辫子放在车顶依然有突兀的感觉,被鲨鱼鳍式天线和印刷玻璃天线替代也是必然的……

汽车的外观,对于消费者来说,唯一的信条就是:必须好看。一切有碍观瞻的配置,基本逃不出被市场淘汰的命运。

其他方面的消失

 

除了动力和外观,还有很多消失的配置,都是会议中的典型。比如90年代到21世纪初比较风靡在高端车上的车载电话,结构复杂且经常容易坏的大灯雨刮,每车标配的CD机,繁琐的手动车窗和手动后视镜,拉线式手刹以及机械液压助力……

要么是使用起来不方便,要么是同其他配置配合起来使用不合时宜,他们都被列入了汽车减法的名单。

小结

时间在推移,不管是被动还是主动,汽车一直向着电子化、高度集成化的方向进化。制造水平、先进科技、用户需求以及汽车文化的发展,推动其去掉包袱,轻装前行。30年来,汽车上的减法,或许还不止这些。再过30年,汽车这个工业物种,又会在进化的进程中做出一个怎样的减法选择呢?

本文来源易车自媒体,转载请注明出处,更多作者内容请点击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