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营而言,采取一定措施防止不良情绪的弥漫不可忽视。因为不良情绪不仅会传播,而且在警营危机被外界放大引发讨论后,整个警营的氛围也会受到影响,导致士气低落。
众所周知的太原王文军案,辽宁盘锦警察开枪打死被征地村民案,贵州关岭派出所张磊开枪打死村民案,都是发生在警察身上一件件令人心酸的事。我们为死者惋惜的同时,也为涉案民警的境遇深感痛心。毫无疑问,这些事件对警察文明执法、依法处警是一面警示镜,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警察执法情绪产生消极的作用。
1.2 对社会的危害
近年来,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一些不公平心理、浮躁心理和焦虑情绪四处弥漫,严重影响着人们生活质量和社会的安全。如果不良情绪得不到释放,一旦超出了人的承受极限,它就会向恶性方向发展。如果这种失控的情绪向内,严重者会自杀;如果失控的情绪向外,就会产生破坏行为。例如近几年发生的“校园血案”,富士康跳楼事件,厦门公交车爆炸案等等,都是情绪向外失控的现象。
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攻击行为往往是由挫折引起的。如果这种受挫情绪表现在警察身上,后果不堪设想。
警察是一门特殊的职业。如果警察带着压力去处置警情,很容易情绪化。本来警察是人民和政府之间的缓冲剂,如果执法严重情绪化,很容易激化两者之间的矛盾。
有文章指出:从近几年发生的警察情绪化执法引发骚乱的案例可以看出,警察的个体行为容易被公众解读为集体行为,警察暴力又被认为是政府行为,导致人民与政府的对抗,从而引发骚乱,而骚乱又使更多的人对政府失去信任,给政府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并且严重影响到国家和政权的稳定。
如广西民警枪击孕妇事件和最近被炒得沸沸扬扬的硕士雷某之死的涉警危机事件,对警察整体荣誉造成了严重损害,也给政府带来了负面影响。我们不禁要问:在这些群体事件发生的过程中,民警是否带着情绪化?
从客观上来说,警察的特殊身份,也常常给自己带来许多消极情绪。正如一些警察抱怨说:我们就像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一头受“政府的气”,一头受老百姓的气,日子不好过啊。
老百姓可不这样认为。他们看到的是,警察驾着警车“耀武扬威”,而百姓只有“挨揍”的份。
这几年,“易怒”作为一个社会话题引起广泛的关注。由于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加大,生存空间进一步紧张,人们容易产生焦躁和易怒的心理。
调查显示,我国由心理压力引发的精神疾病正在逐年递增。大量出现的精神病患者势必对社会治安构成严重威胁。
1.3 对家庭的危害
当警察带着不良情绪回家后,配偶不得不容忍对方的不良表现,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这容易制造夫妻间的矛盾,也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很大的伤害。
当情绪失控的时候,你就处在一个失态的状态,只有孩子的眼睛才能看到你是多么的可怕和不可理喻。
1.4 对身体的危害
强烈的情绪反应会导致生理功能发生紊乱。医生警告说:愤怒、仇恨、焦虑、恐惧、抑郁等情绪,可使血压升高,许多冠心病患者大多是在不良情绪刺激下,导致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发作,甚至死亡。
研究表明,长期压抑和不满的情绪,诸如抑郁、悲哀、恐惧、愤怒等,容易诱发癌症。
《皇帝内经》说:“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忧思则气结。”
可见,人的情绪对身体健康有多么重要。
2 警察的压力
与普通人一样,警察也会出现各种心理危机。调查表明,在所有应激性职业中,警察在工作中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指数无可争议地高居首位。警察,属于高风险、高负荷、高强度的“三高”人员,已成为现代社会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高危群体。这个特殊群体最需要得到心灵呵护和心理支持。
2.1 “亚历山大”?
有位记者采访了几位不同岗位的民警——
某派出所教导员这样说:“民警情绪问题主要表现在超负荷的工作压力导致心理负担过重。没有固定的战场和时间,警情难以预测,长时间处于待命和警惕状态。”
一位派出所所长这样说:“上级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社会的公开承诺有的不能顺利履行,上级领导也失望,群众也不理解,自己更是感到挫败和压力。”
“因为警察的身份处处考虑社会责任、工作职责、公众形象,一言一行身上都仿佛上了枷锁。对家庭又时时都不能尽责,满心愧疚。”一位民警这样说。
他们总觉得事情做不完,不知如何面对领导的询问。面对群众也是诚惶诚恐,甚至会感到自己被一种敌对的力量所包围。
在群众心目中,警察个个都是钢铁硬汉。其实,警察只是普通人,也会出现挫折感或危机感。有的警察甚至会因工作任务艰巨而产生自杀的念头;有的警察因不能及时缓解自己的心理危机而采取过激行为。
一位刑警队长坦言:“现在,绝大多数刑案都归给了刑警,现在都搞包案到组到人,案子破不了,就挂在你的头上。对刑警而言,除了案件还是案件。在很多刑警的脑海里,凶杀现场的情景、社会阴暗面的东西常常闪现,思维就像拧紧的闹钟发条一样,有时真的会让人感觉崩溃。暴力血腥场面的冲击、社会黑暗面的冲击、关乎别人人生甚至人命时执法公正的压力、群众不理解的压力、破案任务的压力、家庭的压力,各种压力如山一样挤压在心头!”
2.2 “丧失自由”?
“权力无限”的警察,也常常丧失自己的多种基本人权,这在客观上使他们的心理常常处于失衡之中。就警察而言,他首先是一个公民,其次才是一名警察。
生命权、人格权、名誉权、休息权、合法取得报酬的权利等等这些公民最基本的权利,对警察而言却显得十分脆弱。其中以休息权被剥夺最为普遍。
在基层常常听到民警埋怨说:手机24小时必须开通,全心身、全天候待命!警察什么时候才能真正拥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
一位正在路面执勤的交警抱怨说:长期超负荷工作,几乎每天加班加点,与家人聚少离多;生活无规律,和家人步调不一致;与家人感情难以完全融合;时刻处于危险地带,留给家人无限的担心。
每次途径派出所,都能看到民警们忙忙碌碌处理大大小小事情的身影。
2.3 他为何这么俱惫?
我曾经看过一篇报道,河南一位派出所原所长段大军,3天只休息6小时,活活累死在工作岗位上。
调查显示,中国一线民警平均每天工作11至15个小时,平均3周才能休息一天。总也做不完的事,让警察疲于奔命这必然引发心力交瘁、厌倦、烦躁等不良情绪。
作为政府职能部门的公安机关承担了大量与打击违法犯罪无关的非警务活动。这些活动大都来自于政府的指派,主要是参与违章建筑拆除、救助病人和流浪人、寻找出走小孩等等。虽然公安机关明知这些工作不属于分内之事,但群众打了110就必须处置,否则就会被投诉。这样造成大量的基层一线民警长期处于紧张、繁忙的工作状态,正常的节假日和休假无法保障。公安部和公安厅提出的从优待警、强制休假等各项措施更是无从落实。
近年来袭警事件又不断增多,一线民警还要面对投诉受辱、家庭责任等各方面的压力。再加上不堪重负的“任务”,身体再棒的人,也难撑多久!
2016年新年伊始,江西广丰县就有4名派出所所长提出辞职。有评论说:一个两个派出所所长辞职,不是大问题;很多派出所所长辞职,肯定是大问题。
这些年,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都在显著提升。但这背后一个画面不容忽视:民警长期超负荷工作,身心健康受到严峻挑战,因积劳成疾而倒下的民警人数居高不下,警察的身体状况令人堪忧。
据公安部资料显示,2009年以来,因突发疾病猝死民警的人数,占每年牺牲民警总数的比例都在一半以上,平均年龄46.9岁。
有关统计也显示,90%因公牺牲的警察并不是献身在与歹徒的搏斗中,而是因过劳死倒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也就是说,中国基层警察压力大,牺牲者90%为过劳死。
3 对策与反思
不可否认,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对人民警察非常爱护。但厚爱不一定达到预期。正如种植庄稼,并非施肥猛就能有好收成。关键要熟悉庄稼的生长规律。一旦发现虫子,就迫不及待地大面积使用农药灭杀,结果虫子被灭了,庄稼也给废了。
民警需要什么,想什么?恐怕没有几个领导真正了解。
3.1领导者也应反思
一个拥有强大权力同时也肩负巨大责任的群体,似乎总是处于社会矛盾的风口浪尖。
一旦出现涉警危机事件,有些领导的做法,通常不管外面的舆论怎样,先进行一场轰轰烈烈的内部整治。这种壮士断腕的做法,容易适得其反,以后的问题可能会更大。
由于主动引导舆论的意识不强,没有抓住淡化负面舆论的最有利时机,导致炒作升级,事态扩大。
民警的不当行为已经发生,不可逆转,现在不是算账的时候,重要的是知耻而后勇。
不必急着反驳谣言,也不必急着展示有利证据予以澄清,当下最要紧的就是安抚受害人的心,表示诚恳道歉和认真纠错的态度,争取受害方和公众的谅解。
这时,最好组织策划一些具有正面轰动效应的事件,转移公众的注意,尽早结束危机。

随着心理咨询的普及,一些公安机关,也会邀请心理老师给民警讲课。领导们会说,队伍出了问题,请你帮我们好好开导下民警的心理问题。
笔者觉得,首先应该检讨的是领导,而不是民警。可有些领导总是摇摇头说,我们尽心尽责,我们怎会有问题呢?
先不管问题的根源出在哪里,首先,问题已经显现,这毫无疑问。任何现象都有其本质。背后的真相是什么?母鸡不生蛋的原因是什么?虽然你每天喂食给它,好像尽心尽责了。真的有这么简单吗?
大众思维总是这样:等母鸡生蛋后,我再对它好,不再责怪它。同样,某些领导的思维也是如此:等民警整体实力有了进步,我们也不会说什么。可现在这个样子:工作不达标,案子不愿办,问题明摆着,叫我们怎么不忧心?
站在领导的角度看,我们可以理解,但站在民警的角度去想呢?
队伍出了问题,民警心理有压力,本来就想得到组织的关怀和温暖,而领导却继续施压。警察不善于表达情绪,要么默默抵抗,把愤怒和怨气发泄在老百姓身上,要么无奈地选择离开心爱的岗位。
要么生活中醉生梦死,要么工作上索拿卡要、吹胡子瞪眼睛,拿老百姓出气。还有更好的减轻压力的方式吗?似乎没有。这样下去,工作能有进步吗?群众能满意吗?
然而,不少领导依然振振有词地说:对民警的严格,就是更好地保护民警。甚至强调要对警营继续保持高压态势。
领导以为这样,民警才会发奋工作。这些领导总是传统地认为,警察是一支半军事化部队,所以要用军事化管理。
必须理解,警营不是军营。军营相对独立,与社会脱节。而警察要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尤其要与社会的阴暗面频繁接触。如果压力过大,很容易把它逼到另一边,变成了阴暗面。
一个国家可以没有军队,但不能没有警察。军人只是领土的守卫者,而警察除了守护一方平安,还要扮演管理者的角色。当一个管理者被另一个管理者高压管理,是很不舒服的。根据管理学的原理,这样的管理者自然就会对被管理者同样造成高压态势,给别人带来不开心。
众所周知的“牢头狱霸”现象由来已久。为什么牢霸会对朝夕相处的狱友会实施残酷的折磨?因为他以前也被牢霸折磨过,他是从奴隶到将军。熟悉韩国文化的人都知道,韩国家庭中的婆婆对儿媳都很苛刻,因为她自己也是从媳妇过来的,也曾受过婆婆的折磨,自然就会把自己曾经的感受转移到儿媳妇身上。
我们有些领导不也如此吗?之所以对部下很严厉,是因为曾经被严厉过。
现在的领导大多出生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受过良好的传统教育,而且有许多兄弟姐妹。无论在家里、学校,还是在社会,挨骂挨罚,习以为常,抗压能力特强。
但不要忘记,现在的年轻人,大都是独生子女,平时娇生惯养,唯我独尊,叛逆思想严重。家长和学校老师稍不顺其心,可能就会招来抵触情绪,甚至导致悲剧发生。
如今的学校,几乎没有老师敢直面指出学生的问题,生怕给学生带来极端的想法。
我们的队伍,确实懒散了,游手好闲的多了,这些习性乃是我们的家庭、工作和社会环境共同培育出来的“怪胎”。而有些领导不愿看到这样的结果,自然就会恼怒和指责,民警便会无辜地成为其泄愤的牺牲品。
请领导们一定要认识到,这不仅仅是民警身上的问题,自己的教育或者表率也有问题。因为问题民警的背后,一定有个问题的领导者。
既然问题出现了,领导层应停止对民警的不友好言行,不打棍子,不戴帽子,采取宽容态度,主动找民警谈心,商讨办法。
虽然情感上不愿意这样做,但领导必须站在维护警营全局的思想高度去理解,包括理解自己当下的不满和对未来的焦虑。
只有爱和理解,才能做到宽容。宽容同时,加以正确引导,才能换来问题民警的回头是岸。
而不是以暴制暴!否则,民警就会和领导唱反调:你要我好好工作,我偏偏不努力。当你看到民警不愿工作,就会加大管制力度,于是民警自然就会认为他们是为领导而工作。这样被动工作,是非常痛苦的,也是低效的。随后,民警就会心不在焉,就会选择性的失聪,甚至保持缄默和逃避。
面对这样的问题,领导通常只从客观存在下手,而不从自己的主观思想去反省:是不是自己的教育出了问题?是不是为民警创造的环境有问题?是不是自己的心理出了问题而把它转移到民警身上?正如母鸡不下蛋,是不是你给的饲料质量有问题?
笔者觉得,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警察队伍,必须改变现有的思维方式,尤其是领导层的观念要更新。领导者必须要有“战略上允许民警犯错误,战术上防止民警犯错误”的远见和卓识。
有道是,磨刀不误砍柴工。与其带病打仗,不如在家调养。身心调养后,才能轻装上阵,才能事半功倍。
我们的领导者,除了需要掌握犯罪心理学,也该学点管理心理学,明白民警需要什么,想些什么。
虽然我们的领导大都爱学习,但也有少数领导,喜欢摆花架子,不干实事,专爱指手画脚,鸡蛋挑骨头。这样的领导还能指望带出好的队伍来吗?
有道是,鸡蛋从外压只能毁灭,从内破就是新生。如果领导层多从自己身上找找问题,相信,民警一定会慢慢地被感染,变成一个积极向上的好警察。
3.2 缓解外部压力
如何缓解警察所面临的客观压力,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常年工作在“三高”环境下的警察,更需释放压力,更需得到理解和支持。为了更好的发挥警务工作的效能,提高人民警察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的能力,警察的减压工作刻不容缓!

令人欣慰是,随着公安部“三基”工作的不断推进,各项警务保障正在不断完善,警察职业所暴露出来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引起了公安部及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相信警察的减压工作,将作为警务保障的关键环节而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为了更好地帮助民警“降压”,具体落实从优待警的政策,笔者提几点不大成熟的建议供领导层参考:
(1)建立减压机制。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应建立民警心理减压服务中心,为民警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2)力求务实作风。基层科所大队,平时警务繁忙,而上级的各项任务不断下派,只能逼着基层造假应付。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
建议各级党委、公安管理机关要本着体惜和爱护民警出发,取消无关紧要的会议、考试、学习、走访、检查。
(3)除了每年一次的健康体检,按照公务员的权利,准予警察轮休,最好有计划地组织民警带上家人一起出去旅游,或者有选择性的学习参观,可采取自费和单位补助相结合的办法。因为民警家属跟着民警受了太多的委屈,组织上要给予适当的安抚。
(4)在偏远地区或相对高危部门工作的民警,应实行倾斜性政策。优先提高各项待遇。如优先进城,优先分房,优先提拔使用等。
(5)年轻的民警追求理想,向往进步,党组织应关心和照顾。
(6)“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警察是一个特殊的职业。从警几十年,身体能量大都消耗殆尽。在许多发达国家,如美国,警察只要工作25年,就可以退休,并享受总收入65%的退休金。
建议上级党组织,对年龄较大(含退休)民警给予更多的关怀,尤其是体弱多病的老民警。想内退的就要准允内退,想发挥余热的,也要予以重用。
老民警的今天就是新民警的明天。相信这招能有效地解决现役警察的后顾之忧,提高队伍战斗力。
根据心理学的原理,只要人的努力得到奖励,自然就会更加努力。只要让每个民警看到自己的希望和未来,哪怕现在条件再苦、压力再大,也会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3.2 不等不靠,强化自身。
我们各级党委和公安机关都在着力改善民警的待遇,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警的一些压力。但是,完全要消除外界给我们的压力,恐怕不大现实。我们民警能做到的,就是在现有条件下稳定自己的情绪,不等不靠,靠智慧,应对外部压力。
警察队伍是一支成熟的地方部队,整体素质具有鲜明的人格特征。其情绪问题不外乎内外两个因素:一是个人的综合素质(即内因),二是工作、社会和生活带来的压力(即外因)。
警察问题的解决,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决定作用。
站在警察的角度看,外部压力是制造消极情绪的主要障碍,因而,民警把希望往往寄托在改善警务环境,解决从优待警的各项政策上面。
然而,警务环境已得到较大的改善,但我们的问题仍然不断。难道不值得我们去深思吗?
外部压力,具有不确定性,而认知源于自身,取胜于自己。虽然我们无法改变外部环境,但可以掌控自己的思想。既然这样,何不用一颗积极的、美好的、善良的心去包容它呢?
如果总惦记着身上的压力,执着于曾经的伤痛,人的精神怎么能振作,情绪怎么会积极?
作为民警,我们应当从个人的思想认知下手,反思自己的主观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从失败中重新站起来。
哲学家告诉人们,扰乱人精神的,与其说是客观刺激本身,不如说是人对客观刺激的判断。同样的客观存在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情绪反应。
我们可以改变认知,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换句话说,对待各种不良因素,我们要学会用逆向思维去认知,善于用辨证的观点去审视。当我们受到不法侵害时,当不良情绪袭来时,不妨换一个角度去思考,或许可以理解对方的做法,使不良情绪得以缓解。
譬如说,晨练就是身体活动,干家务不正是体力活动吗?如果把每天的家务活动视为锻炼身体,就不会讨厌做家务。
如果我们换一种思维方式:把每一次执行任务,当作一次历练,或者看作一件艺术品来加工,何乐不为呢?
3.3 以心换心,宽容是金
领导与被领导之间,同事之间,夫妻之间,经常会因一些小事引起冲突。如果一方不依不饶,就会导致“战争”升级。
有话讲话,有理讲理,宁可当面争吵,也不要背后埋怨。尤其作为社会秩序管理者的我们,更应能屈能伸,须知,退让并不输理。
凡成功的人,都能挨得住骂,因为他们懂得“打是亲,骂是爱”的道理。所以成功的人总是笑口常开。从另一个角度看,对别人宽容,就是对自己的宽容。
将心比心,领导对我们的批评,不管对与错,站在领导者的角度,自有其道理。领导关心我们,才会批评我们。这就是爱之深、责之切的道理。虽然没有人愿意挨骂,但事后换位思考,就明白了。
因此,我们更应懂得反省自己,把别人当一面镜子来看自己的缺点。老百姓埋怨我们,可能是对咱们期望很高,要求自然就会更严。这样想,心理就释然了。
即使老百姓有些无理取闹,也要站在他们的立场去想。因为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一切爱恨情仇都有其运行的规则和因果关系,做出来的事看起来可恶,却情有可原嘛。

当我们发觉家人、同事、朋友身上存在一些缺点,就会感觉不爽,就会开始指责,并要求别人改掉。
人与人之间发生摩擦,通常都是因为一方总想着改变另一方的所谓缺陷,以至于各不相让。人的缺点往往只是一种感觉。如果总是盯着人的缺点看,越看越讨厌。其实,你看到的,在别人看来不一定就是缺点,叫人家怎么改?
既然不能改变别人,为何不试着改变下自己或者包容对方呢?
有人常说,处理人际关系,忍为高。这点我不敢苟同。
忍字头上一把刀。忍,即压抑和残忍。忍耐,表面为包容,实则对自己的折磨和对他人的不服。忍耐越久,积压的怨恨就越多。仇恨越深,爆发的欲望越强。所以忍的背后潜伏着更大的负性情绪。
宽容不等于容忍。宽容,即爱心和理解。宽容,就像天空囊括大地,大海容纳百川。
学会了宽容,就会懂得退让。古代圣贤,无不虚怀若谷,懂得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
如何才能放下对社会的怨恨?观察下汉字结构就明白了。
“宽”字结构是:宀、艹、见。含义是:覆盖草原的胸怀,是建立在正确的见解之上。换句话说,宽容基于正见。
人的心理问题,大都源于对客观事实的歪曲认知。只有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才能形成正确的认知。
时下许多人喜欢抱怨社会,甚至谩骂政府。其实,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如果把不幸视为幸福的前兆,把吃亏当做享福的代价——吃亏就是福。你还有什么想不通的?
人的优点都是用缺点换来的。没有缺点就没有优点!明白了这层道理,还有什么不能宽容的?
我们每天都要感知形形色色的世界,我们的心就要被客观世界所影响,就会因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情绪就会发生波动,就会萌生各种各样的烦恼,所以古人才说:“心随境转”。
烦恼人皆有之,为何多数人相安无事,少数人却被其束缚?关键在于态度。如果把眼前的烦恼看成天大的事,就会自寻烦恼;如果也把它看成一分钱,你将超然大度,无忧无虑。
有烦恼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烦恼所困惑。所以古人又说:“境随心转”。
态度决定一切。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永远逃不过不良情绪的折磨。因此,不要固执地去恨一个人,也不要以此为借口逃避某件事。当你发现,原来别人根本不是你的仇敌,你就会发自内心放过别人。当你发现,这个敌人,原来就是你的主观思想,该作何感叹?
如果你真正看到这些,就会对自己的主观问题深挖狠批,就会深刻反省,并且发自内心地放下仇恨。
整天奔波中的民警,不要忘了给自己减压放松。当你陷入困境、情绪跌入低谷的时候,不妨用倾诉排解郁闷,用音乐来化解愁绪,许多经典音乐能让人精神焕发,心旷神怡。
当然,给心灵减压的最好的方法是释放爱心。每一次的施爱,都会让人的精神得到安抚和快慰,灵魂得到提升。

只要心中有了爱,世界才会更美好。
曾经的伤害,无法抹去,但爱可以重新燃起。只要拥有一颗爱心,一颗宽容的心,你的头颅就能抬起来了,腰板也会挺起来了,可怕的记忆就不能左右你,不良的情绪自会散去。
虽然,现在的执法环境还不容乐观,不容我们采取粗暴、武断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但只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懂得为谁去工作,懂得马不停蹄乐在其中的道理,那么就从现在开始,不再怨天尤人,不再等待观望,把压力变成前进中的动力,带着自信和热情,采取更加人性的方式,迂回巧妙的处理好每一起事情,塑造一个具有钢铁意志的人民警察的新形象。
(本文图片全部来源于互联网)
作者2016年6月1日
写于余干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