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冰雪情愫 | 雪景山水的朴素之美

 笑溜达 2016-08-04

  雪景是一个不加装饰的本色世界,一个无尘土的世界,在历代文人墨客看来,雪景最能直接地表现朴素之美。

赵春秋作品 山居新晴雪

  如果美有大小之说,那么朴素无疑为一种大美。中国文人艺术的审美倾向同样以朴素为美,首先这与儒家思想的影响有直接关系。《论语·八情》中记载:“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素”即素色,古代所谓“素色”就是纯净单一的颜色。《庄子·天道》中说:“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争美。”世间诸事万物,皆以朴素为根本和最终归宿,“返璞归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老子《道德经》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在老子看来,真正的美不在声色有多少复杂艳丽,而在于朴素,故有“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可见色彩上的素淡是中国文人艺术的基本特征。

赵春秋作品 静水晴雪栖禅心

  单从雪景的色彩上来看便是朴素的,试想雪后的山河大川一片白皑皑的景象,世界全部变成了白色,简单,丝毫不拖泥带水,这就造成了雪景山水画几乎以大面积的白为主,万物一片素色。空白并不是无,正是画面的大片空白处才赋予画以无限的内容。《易经》的责卦:“上九,白贡,无咎。”这里的责是指斑纹华彩,是绚丽的美,然而这里追求的是“白责”,也就是由绚烂复归于平淡,由有色达到无色。荀子说“极饰反素也。”这也正是朴素之美的真谛。

赵春秋作品  静卧深山听雪声

  另一方面是因为水墨画最善于表现雪景图的黑白对比及灰色基调,但更深层次的原因,还在雪景所营造的空寂清澈、超尘脱俗的氛围,似乎更契合文人画家所追求的“澄怀观道”的禅意。正如苏轼《东坡题跋》云:“所贵乎枯淡者,谓其外枯中膏,似淡而实美。”这是说艺术作品可以外貌平淡,而内涵须丰富,正如柳宗元诗:“发纤稚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

赵春秋作品 疏林分野色,密雪乱溪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