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湿热湿寒难判断?只需一招轻松判断

 艾沐堂 2016-08-06

2016的夏季真的很不太平,各地都少不了雨水的降临。眼看已经进入中伏了,依旧是雨水不断。看看天气预报,新一波的雨水又要降临,真的hold不住了。雨水虽然会给我们带来短暂的凉爽,也给我们带来“湿气”。

湿热湿寒难判断?只需一招轻松判断


何为湿气?

湿气在中医里有被称为湿邪,是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六种病邪)之一。如果长期处于阴雨天气中,见不到太阳,空气中的湿气就会影响我们的身体,进而形成邪气,变成湿邪。

湿邪的危害:

中医认为,湿邪性质重浊而粘腻,它能阻滞气的流动,妨碍脾的运化。这在中医叫“湿邪困脾”,如果是外感湿邪,常见恶寒发热、虽然出汗但是热不退、四肢困倦、关节肌肉疼痛等症状;如果是湿浊内阻肠胃,常见胸闷不舒、小便不利、食欲不振、大便溏泄等症。

湿热湿寒难判断?只需一招轻松判断

湿邪怎么来的呢?

在中医里面,有两种湿邪,一种是外湿,一种是内湿。

外湿多因气候潮湿、涉水淋雨、居处潮湿所致。长夏湿气最盛,故多湿病。过去多把湿邪归为长夏的主气,但是现在看,我们要灵活一些,气候这些年变化的令人感到匪夷所思了,因为我们对大自然修改的太多了,把地下那么多的汽油都抽出来烧了,所以四季有些感觉乱了,所以,其他季节湿气重的也非常的多,比如这个天,坐在房间里是感到浑身都是湿的。

内湿是疾病病理变化的产物,多由嗜酒成癖或过食生冷,以致脾阳失运,湿自内生。比如经常喝冰啤酒,冷饮等,导致脾阳受伤,这样湿气就重了;还有的时候是人缺乏运动,导致气血流通不够,那么阳气就升发不利,也会导致内湿很重,因为阳气是控制湿气的最重要手段了。

湿热湿寒难判断?只需一招轻松判断

怎么判断自己的体质是湿寒还是湿热呢?

中医认为,湿属阴邪,虽然它会寒气结合,变成寒湿,也会和热邪结合,会变成湿热。不管怎么说,湿都是阴性的邪气。炎热多雨的夏天,本来应该湿热多于湿寒,但是最近发现很多人都是寒湿。这主要都是吹空调造成的。

怎么判断湿热和湿寒呢?最精准的一招就是看舌头。如果是湿热,那么舌苔应该是黄腻的,舌质应该是红的,而寒湿则是舌苔白腻,最重要的是,舌质没有那么红,往往颜色也很淡,是淡白色的。这是区分的方法之一。如果还是分不清,不妨关注沁贡堂官方微信,让专业的医师帮你诊断。

怎么去除体内的湿气呢?

平时可以多做一些运动,通过出汗的方式,排出体内的湿气。在饮食上少吃一些肥腻的食物,吃一些清淡的食物。平时少喝酒,少吹空调。如果是湿寒体质还可以用沁元茶调理,湿热体质可以用怡清茶调理。中药茶调理,效果会更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