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節氣13立秋詩》100首 周弘讓等
2016-08-07 | 阅:  转:  |  分享 
  
立秋詩

立秋,二十四節氣之一。在陽曆八月七、八或九日,農曆七月初。《逸周書?時訓》:「立秋之日,凉風至;又五日,白露降;又五日,寒蟬鳴。」《禮記?月令》:「﹝孟秋之月﹞立秋之日,天子親帥三公、九卿、諸侯、大夫,以迎秋于西郊。還反,賞軍帥、武人于朝。」《後漢書?魯恭傳》:「舊制至立秋乃行薄刑,自永元十五年以來,改用孟夏。」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立秋雨》:「若立秋之日得雨,則秋田暢茂,歲書大有。」



卷一五言古詩

七言古詩

五言古詩

茲辰戒流火,商飈早已驚。

雲天改夏色,木葉動秋聲①。

按:①○《初學記》三。《詩紀》百一。

立秋七月節(唐?元稹)



天漢成橋鵲,星娥會玉樓。

寒聲喧耳外,白露滴林頭。





立秋日曲江憶元九(唐?白居易)

下馬柳陰下,獨上堤上行。

故人千萬里,新蟬三兩聲。

城中曲江水,江上江陵城。

兩地新秋思,應同此日情。





立秋夕有懷夢得(唐?白居易)

露簟荻竹清,風扇蒲葵輕。

一與故人別,再見新蟬鳴。

是夕涼飆起,閑境入幽情。

迴燈見棲鶴,隔竹聞吹笙。

夜茶一兩杓,秋吟三數聲。

所思渺千里,雲外長洲城。





立秋夕涼風忽至炎暑稍消即事詠懷寄汴州節度使李二十尚書(唐?白居易)

嫋嫋簷樹動,好風西南來。

紅缸霏微滅,碧幌飄颻開。

披襟有餘涼,拂簟無纖埃。

但喜煩暑退,不惜光陰催。

河秋稍清淺,月午方裴回。

或行或坐臥,體適心悠哉。

美人在浚都,旌旗繞樓臺。

雖非滄溟阻,難見如蓬萊。

蟬迎節又換,雁送書未迴。

君位日寵重,我年日摧頹。

無因風月下,一舉平生杯。





祝風三十二韻(唐?吳融)

引用典故:薑肱被巾漉酒

我有二頃田,長洲東百里。

環塗爲之區,積葑相連纚。

松江流其旁,春夏多苦水。

隄防苟不時,汎濫即無已。

粵餘病眠久,而復家無峙。

田峻不勝荒,農功皆廢弛。

他稼已如雲,我田方欲蒔。

四際上通波,兼之葭與葦。

是時立秋後,煙露浩淒矣。

雖然遣畢功,萎約都無幾。

如何海上風,連日從空起。

似欲驅滄溟,來沃具區裏。

噫嘻爾風師,吳中多豪士。

囷倉過九年,一粒惜如死。

糴賤兼糶貴,凶年翻大喜。

只是疲羸苦,纔飢須易子。

餘仍轗軻者,進趨年二紀。

秋(一作我)不安一食,春不閑一晷。

腸迴爲多別,骨瘦因積毀。

咳唾莫逢人,揶揄空覩鬼。

中又值干戈,遑遑常轉徙。

故隱茅山西,今來笠澤涘。

荒者不復尋,葺者還有以。

將正陶令巾,又蓋薑肱被。

不敢務有餘,有餘必驕鄙。

所期免假匄,假匄多慚恥。

驕鄙既不生,慚恥更能弭。

自可致逍遙,無妨閱經史。

籲餘將四十,滿望秪如此。

幹澤尚多難,學(一作力)稼茲復爾。

窮達雖繫命,禍福生所履。

天不飢死餘,飄風當自止。





奉酬樂天立秋夕有懷見寄(唐?李紳)

引用典故:巴人一葦

深夜星漢靜,秋風初報凉。

階篁淅瀝響,露葉參差光。

冰兔半升魄,銅壺微滴長。

薄帷乍飄卷,襟帶輕搖揚。

此際(一作北除)昏夢清,斜月滿軒房。

屣履步前楹,劒戟森在行。

重城宵正分,號鼓互相望。

獨坐有所思,夫君鸞鳳章。

天津落星河,一葦安可航。

龍泉白玉首,魚服黃金裝。

報國未知效,惟鵜徒在梁。

裴回顧戎旃,顥氣生東方。

衰葉滿欄草,斑毛盈鏡霜。

羸牛未脫轅,老馬強騰驤。

吟君白雪唱,慙媿巴人腸。





立秋後題(唐?杜甫)

引用典故:獨往

日月不相饒,節序昨夜隔。

玄蟬無停號,秋燕已如客。

平生獨往願,惆悵年半百。

罷官亦由人,何事拘形役。





詩三百三首其六十七(唐?寒山)



沓嶂恒凝雪,幽林每吐烟。

草生芒種後,葉落立秋前。

此有沈迷客,窺窺不見天。





立秋喜雨(宋?衛宗武)

天心本至仁,生意豈有息。

粵從書夏五,甘霔絕點滴。

涼風自西來,時送中夜濕。

田腹泯龜文,屋角掛龍骨。

我稷與我黍,實穎而實栗。

屢豐固難望,一飽或可必。

豈惟曾孫庾,如坻亦如櫛。

滯穗不斂穧,可續窮民食。

但虞耗鼠雀,尤恐資螟螣。

願減漢民租,少裕東南力。





立秋日呈夢錫(宋?孔平仲)

今日纔立秋,凉風已蕭瑟。

我不感時節,念子行有日。

憶初同赴官,相後惟一月。

子先脫然去,我獨不得發。

江邊舍未還(豫章本作完),汴上生計足(豫章本作促)。

古之仕爲榮,今則富者福。

子隨鴻鵠高,我戀升鬥食。

豈徒別離悲(豫章本作愁),更有長太息。





夜聞雨用誠齋新凉韵(宋?方岳)

歲事不可常,吾生復餘幾。

立秋五十日,殊未凉風至。

山田欲生烟,旱氣亦可已。

摵摵聲入桐,中夜攬衣起。

未議填饑腸,且與洗渴髓。

霢霂倘優渥,安用雷電駛。

相傳水晶宮,法施政如此。

焦枯寬一分,熱惱清十倍。

稽首不昧香,我意則佛意。

問雨從何來,君其無罪歲①。

按:①以上《秋崖先生小稿》卷二八

大觀戊子秋七月大雨洪水薄城幾至奔决太守李公出禱城上即刻雨止水勢爲殺而民獲免焉因叙其所見爲古體詩五十韵且言台之城不可不修也(宋?左緯)

立秋亦雲久,凉飈何參差。

蓐收氣力弱,炎帝從見欺。

赤雲熱如火,反甚盛夏時。

陰陽互擊薄,變動不可期。

飓風欻卷地,急雨如崩犁(四庫本作梨)。

屋瓦逗飛鳥,雲柟棼亂絲。

暗恐江漢覆,又疑山岳隳。

百川肆橫流,倏忽潄城陲。

居民類燒蟻,惶恐不自持。

爲魚在頃刻,呼叫聲何悲。

我公初不動,徐問其所爲。

以謂吾在是,水其爲民疵。

駕言徑往視,朝服來登陴。

狂瀾吼而至,公亦爲興咨。

端物叩頭立,逡巡以致辭。

公辭殆未畢,水還疾如馳。

回首望黑雲,忽然見明曦。

雨師不得逞,風伯無所施。

少皞獨行令,昊天青四垂。

籲哉是可駭,神速至于斯。

蒼蒼其天乎,所聽信已卑。

公言我不聞,豈謂天聞其。

古人稱至信,水火蹈不疑。

天人雖限絕,吻合無由私。

宋景出言三,熒惑爲之移。

今公不待再,水災迄免罹。

惟公古君子,誠信本天資。

行藏即造化,神速固其宜。

嗟我海邦民,此患常羈縻。

往歲雨暴作,水行適及榱。

城壞而入水,黎民無孑遺。

官府一朝廢,所亡蓋不貲。

朝廷痛民害,大爲築城池。

中間水屢溢,幾乎與城夷。

城堅水無隙,民處不復危。

今則城已敝,闕落空殘壝。

如聞去歲冬,我公聞上司。

此實民之急,請從官繕裨。

上司靳①省費,移牒猶難之。

民心日懍懍,見雨常顰眉。

但恐水不至,水至決不支。

前日果見此,必知其知隨。

又安知我公,有道衆莫窺。

救汝於溝壑,奪汝於蛟螭。

舉眼看三光,措身於兩儀。

公德大如許,汝知乎不知。

惡呼汝至愚,豈能事遠思。

此城苟未修,此患終未離。

明年公且去,水來將賴誰。

願公尚憐汝,再請而勿辭。

城修有二利,官帑皆在茲。

按:①原作僅,據四庫本改其一(宋?孫覿)



策策林響變,一葉風隕黃。

客路感時節,起看雁南翔。

秋風捩孤影,雲路正茫茫。



立秋饒陽道中三首其二(宋?孫覿)



小雨濯鬢須,欣然愜初凉。

奇苞照屋角,橘柚垂青黃。

感之動中懷,弓刀戒秋防。



立秋饒陽道中三首其三(宋?孫覿)



投鞭得小愒①,孚席紛在旁。

虎賁起隅坐,悠然見中郎。

一醉汩其泥,江湖渺相忘。

按:①原作偈,據明鈔本改

抗塵幾何時,猿鶴共悲怨。

豈知朱墨暇,乃適山水願。

茲晨秋令初,休沐謹邦憲。

佳賓忽四來,英僚亦三勸。

駕言北郭門,謝此旟隼建。

散目山崔嵬,縱轡路脩蔓。

憑欄快倒峽,躋壑困脫挽。

追攀林樾深,歡喜脚力健。

登高眺遠浦,衆景爭自獻。

何必仍丹丘,徑欲淩九萬。





三伏暑甚七月八日立秋是日風作凉爽炎酷頓消老病欣然命酒成二詩其一(宋?張耒)



炎凉一朝變,徂暑逝不停。

山堂曉瀟灑,病叟巾褐輕。

平時幹雲樹,芳葉亦復零。



三伏暑甚七月八日立秋是日風作凉爽炎酷頓消老病欣然命酒成二詩其二(宋?張耒)



金氣入草木,傷夷從此始。

盛極衰從之,循環固其理。

老翁復何事,新凉欣酒美。



癸卯立秋後一日鑿井竹間(宋?張鎡)

茲歲苦告暍,旱熯彌五旬。

老火秋益焚,陽螭燎朱鱗。

小寢屢亭午,牀移瞰墀垠。

迎南有風到,汛掃方無塵。

髯奴挈瓶水,雲此乞諸鄰。

同居雖楹連,列位難地均。

舊井蔭一亭,經夏汲取頻。

霤澤既稍愆,土脉幾就湮。

倐思書齋外,墻西種叢筠。

而間事墾掘,泉眼當津津。

涓辰甲戍良,霜鍤穿苔茵。

下浚十尺餘,疏泥出膠墐。

靈泉果旁溢,清泠潔如銀。

板松實爲底,環磚虗至唇。

汞沙赤顆塊,石英紫璘皴。

投置可蠲疾,釀麴尤甘醇。

青絲繫銅壷,挹玩醒心神。

當年負暄老,猶將獻嚴宸。

九重方焦勞,渇飢念黎民。

昨暮雨一篩,四野艱敷勻。

今晨直言詔,庶政勤咨詢。

諫聽將必行,純誠動蒼旻。

沾蘇徧原畝,丕昭吾君仁。





立秋後十日風雨凄冷獨居有感(宋?陸游)

急雨鳴瓦溝,尖風入窗罅。

紗籠耿青燈,寂寂新秋夜。

誰言簿領中,乃復有此暇。

稍翻書册讀,已念灰火跨。

那知是羈客,恍若在家舍。

睡晚且熟眠,洗沐官有假①。

按:①自注:明日晦日也。







酷暑如酷吏,頃刻不可對。

萬口噤不息,束濕底多罪。

况我七十翁,形劣氣已憊。

懣若墮丹書,孰者我牘背。

微風忽鳴秋,遽喜又無害。

天豈芻狗我,生死置度外。

會看三日雨,怛悼推所愛。

甘澤洽嘉穀,生意亦蕭艾。





立秋有感寄蘇子美(宋?歐陽修)

庭樹忽改色,秋風動其枝。

物情未必爾,我意先已悽。

雖恐芳節謝,猶忻早凉歸。

起步雲月暗,顧瞻星斗移。

四時有大信,萬物誰與期。

故人在千里,歲月令我悲。

所嗟事業晚,豈惜顔色衰。

廟謀今謂何,胡馬日以肥。





立秋日諸公過敝廬賦詩(宋?洪朋)

埃鬰一炎方,何處不庳濕。

北窗但掃地,所向若維縶。

及茲澍雨過,信是高秋立。

便有好事侶,俱來負郭集。

中庭樹陰滿,燀氣清且急。

胡床各蕭散,頗覺凉氣入。

道喪千載餘,世路日險澀。

朋知得若人,風流有所及。

西山一牛鳴,時哉先聖集。

興來浩蕩游,胡爲若羈馽。





山居雜詩九十首其二十(宋?曹勛)



雖有正午熱,已覺中夜凉。

麻豆率房角,早禾亦上場。

吾心喜可知,紀實藏詩章。





立秋日六兄將仕先入都赴銓試會飲東郊作詩送之(宋?葛勝仲)

缺月耿疏林,凉飈拂輕衽。

荒溪趣遵塗,客子敢安枕。

自言赴銓府,試判取微廩。

清時廣招延,選部雜流品。

門子萃金張,文人富曹沈。

春秋兩較試,器業一精審。

探珠到淵洄,求金自沙墋。

騰裝分區區,蓄志常懍懍。

家翁昔初仕,恬退聲藉甚。

求閒絕外慕,行義鄙中荏。

以茲久淹蟠,通籍才十稔。

飄然宦游倦,遽以歸休諗。

優恩得世祿,綸告下綈錦。

兄材濟世美,聖讀近天禀。

所長皆蓋人,無一可鐫鋟。

摛辭昔賢均,說經餘子噤。

臨書蛇蚓結,搊琴魚鮪淰。

辛勤客虞庠,藜藿就烹餁。

謂當妙穿楊,百中羽皆飲。

如何遭刖頻,歸步每踔踸。

茲行定焚舟,已事空拾瀋。

將期冠羣英,喜劇不能寢。





中夜起(宋?釋惠崇)

初月不到曉,夜色何冥冥。

獨立秋江上,風波卷寒星①。

按:①以上宋陳起《增廣聖宋高僧詩選》前集

纔見春花榮,又見春花謝。

花謝綠成陰,瞬目逢炎夏。

誰知俯仰間,祝融便回駕。

却喜西風來,美矣難酬價。

且效柴桑人,寄傲南窗下。

此意自領會,那許傍人借。

所願無榮辱,靜中觀物化。





寶劍謠(元?宋無)

鐵精蒼玉龍,景潜萬丈虹。

孤電走白日,老冰立秋空。

提出天地愁,八極來清風。

未逢龍準帝,古匣塵土蒙。

大蛇當道兮若斷秋蓬,嗚呼寶劍兮亦將遇乎英雄。





讀陶淵明傳(元?周權)

淵明任疏散,出處皆逍遙。

悠然解縣組,不折五鬥腰。

晴川風日佳,歸舟喜搖搖。

及門對妻子,不覺衣囊枵。

居貧道則腴,念淡迹已超。

時復會田家,興至不待邀。

種荳在南山,種苗在東臯。

投閒偶成趣,心逸身匪勞。

孤懐託素琴,萬事付濁醪。

樂天以乘化,內適何陶陶。

若人渺何許,世逺不可招。

千載東籬花,寒香翳叢蒿。

采采不盈掬,伫立秋風髙。





立秋雨中(元?周伯琦)

新秋雨未解,似厭伏暑毒。

霏微過前林,淅瀝鳴幽屋。

枸杞珠瓔明,雙柏翠幢沃。

推蓬喜晝凉,展卷理舊讀。

不才逢休運,文苑忝豐祿。

報効慙荒疎,奉持慎微獨。

古道雖荊榛,人心炯明燭。

唐虞豈難致,稷契宜自朂。

側聞皂囊進,屢見新勅目。

折檻久不聞,焚裘矯庸俗。

君子欣同心,芝蘭共芬馥。

孔融常不寐,杞國憂頗蹙。

寒暑有代謝,日月有盈縮。

何以陶我懐,尊中湛??醁。





立秋日,分司書懷(元?範梈)

清晨鐘鼓鳴,海角金氣應。

芳樹哀蜩歇,凜節亦已征。

如何向亭午?毒熱尚吹甑。

是宜起居謬,不與安養稱。

逝川無回波,駕馬少返乘。

簪發耻虛名,丘園激高興。

飄飄百年內,過者已蹭蹬。

强學而有成,庶以道自勝。





數日毒熱喜雨適立秋先三日也(元?範梈)

夏末始炎毒,沈憂坐匡床。

起行無所之,登高睇遐荒。

問昔西風歸,颻颻向何方?

往還不可期,賴得天道常。

聖主禦大曆,故可稽明堂。

粲粲白駱駝,茲晨郊路長。

念我伏遷次,江海葉再黃。

旅懷抱焦火,思濯寒冰鄉。

忽來浮蒼雨,爽氣吹衣裳。

稻田已就穫,晚種待新秧。

微軀亦易持,但願蒸黎康。





七月六日承貞居先生遠寄周鍾銑間有文象鳧之形則考工記所謂鳧氏爲鍾者也擊之與夷則合而是日又適立秋古物之來豈偶然哉輒成小詩拜貺之辱(元?趙孟頫)

故人賞我趣,遺我鳧氏鍾。

制與周禮合,試叩聲舂容。

是日新秋節,夷則還爲宮。

懸之西楣下,浮磬儼在東。

金石互相應,間以絲與桐。

八音雖未備,古樂將無同。

鼎尊鐸觶卣,羅列見古風。

揖讓于其間,令我懷周公。

作詩報嘉貺,庶以開群聾。





立秋登烏石山和幕府楊子承韻(元?薩都剌)

海國山四圍,繁華坐消歇。

樓觀沉夕陽,鴻雁下秋色。

水邊無麗人,石上存古刻。

感此莫歸遲,秋露滿山白。





丹華篇(元末明初?張昱)

修莖冒丹華,碧葉相掩映。

晨露發其枝,舉世莫與並。

微風波上來,綽約有餘韻。

相看咫尺地,人遠河漢近。

緑房多苦心,竚立秋塘暝。





華婿水部病起赴官(明?王世貞)

衛郎別我去,玉立秋風前。

自無膏肓疾,不待彥輔痊。

觀潮壯起色,策馬薊門烟。

金掌出層霄,零露正纎圓。

乞取芙蓉杯,歸壽蓬萊仙。

大江饒白雲,南望更依然。

我期臨卭令,春江候樓船。





山中立秋日偶書(明?王守仁)

題注:歸越詩。弘治壬戌年,以刑部主事告病歸越幷楚遊作

風吹蟬聲亂,林臥驚新秋。

山池靜澄碧,暑氣亦已收。

靑峰出白雲,突兀成瓊樓。

袒裼坐溪石,對之心悠悠。

倏忽無定態,變化不可求。

浩然發長嘯,忽起雙白鷗。





立秋日(明?貝瓊)

葉落天始秋,一氣自回薄。

欎蒸変凄厲,衰它獨先覺。

行雲翳白日,向夕風雨作。

所欣同一溉,流水百道落。

園葵遂會滋,可以供我酌。

白髮西隣叟,相過慰漂泊。

貽我酒兩鴟,對之中頗怍。

高歌盡君觸,從人誚徐邈。



立秋社集賦得木葉動秋聲留別諸君(明?鄧雲霄)

寺古冊更幽,爽氣金天接。

新涼入高樹,蕭瑟吟風葉。

輕隨清磬度,微帶寒蟬咽。

聽之傷客心,骨冷魂先讋。

日月如車輪,徂年催急節。

孤臣不遇主,何異長門妾。

團扇自光輝,秋風難再熱。

徘徊別知友,轉覺臨歧怯。

執手腸九回,離琴曲三叠。

折贈欲搴蘭,江波眇難涉。





立秋日歐子建崔季嚜過集(明?李雲龍)

江城凉雨歇,秋氣漸悲哉。

池流穿屋過,山雲度水回。

土陷候蟲變,草閣鳴蟬哀。

流霞既可酌,承露况當杯。

元亮輿籃至,伯倫荷鍤來。

或坐流雲閣,或眠綠雨臺。

猶言歡不足,還待菊花開。





立秋日早泛舟入郭(明?張羽)

連霖啓秋期,金氣晨已兆。

溪(一作清)雲合余陰,水霞相照耀。

登艫泛凉飈,乘流駕奔峭。

回波蕩塵襟,青山列逺眺。

蒲菼迷森沉,菱荷爭窈窕。

沙明衆女浣,潭淨孤漁嘯。

端居積百憂,暫出窺衆妙。

好爵豈不懐,衛生乃其要。

寄謝滄海人,予亦堪同調。





雜詩三首其一(明?李夢陽)



一朝化為鷹,肅肅厲羽翰。

眾禽不敢並,孤立秋雲端。

鳥既不自知,人胡究其然。





喜蘇文輝見過(明?沈周)

杪嵗風日寒,臨門訝髙駕。

晦迹乆不出,詣舎此雲乍。

稜層見詩骨,孤瘦立秋華。

筋力駕年紀,手策不少借。

升堂載拜健,歡覯饒言話。

性真具淳樸,慮靜得閑暇。

安然丘壑姿,可使觀者化。

盃酒亦畧飲,深坐且清夜。

人生屬長離,大半付悲詫。

雖獲少聚首,未足為慰藉。

我生尚碌碌,世諦未由謝。

何能傳隠訣,低頭事耕稼。





偶得寄東所二首二(明?陳獻章)

登髙未必髙,老脚且平步。

平步人不疑,東西任四顧。

豈無見在心,何必擬諸古。

異體骨肉親,有生皆我與。

失之萬里途,得之咫尺許。

得失在斯須,誰能別來去。

明日立秋來,人方思處暑。



立秋後夜起見明月(明?胡宗仁)

深夜見明月,漸低西南隅。

光華射虛檐,照我床頭書。

開函見細字,歷歷如貫珠。

老眼未能讀,惆悵坐庭除。

風生梧葉鳴,光景殊蕭疏。

昨方入秋序,清凉便有餘。



立秋日(明?唐之淳)

炎曦留徂夏,金候應初秋。

烈風無時作,星火西南流。

自我違上國,歲月忽已悠。

匈奴未克夷,王師爲淹留。

宵眠枕幹櫓,晝食親戈矛。

伐榆結庵廬,采菽充乾糇。

詎無飢寒念,遑恤爲安謀。

所懐藥蘭北,逺在金山陬。

列營正碁峙,鼎釡尚魚遊。

賁育奮其武,樓陳壯其猶。

將畧貴持重,皇心在懐柔。

但俟銜璧至,焉能事窮搜。

鳥獸尊鳳麟,列邦必宗周。

寄與同征者,薄勞當永休





立秋日雨(明?程敏政)

凉風颯然至,疏簾覺秋生。

炎熇一揮掃,蟋蟀階下鳴。

玄髮能幾時,寒暑相代更。

感之臥復起,仿徨步前楹。

微風動衣袂,肅肅天宇清。

帝鄉豈不好,親舍難爲情。

反坐念歸計,躑躅東方明。





題夏閏枝青鐙有味圖(淸?丁謙)

至文肇六籍,洙泗執樞紐。

魯論四教垂,文實居其首。

天地雖廣大,萬物雖繁茂,厥理靡不包,一一資析剖。

譬如城門軌,萬馬此輻輳。

自遭秦坑焚,漢興葺殘漏。

訛謬日漸增,糠秕遂雜糅。

厥後流益分,笙簧百家奏。

經史子集區,金石梨棗壽。

儒者生近今,簡册如山阜。

區區兩目力,詎易遍尋究。

又况是非間,錯互眩妍醜。

出主或入奴,輸攻而墨守。

誰能折其中,轇轕辨紛糾。

夙昔有志斯,披誦就窗牖。

熒然夜一檠,不覺柄移鬥。

所嗟識趣卑,衣食複奔走。

所學無一成,蹉跎竟誰咎。

閏兄勸學人,翩翩紹華胄。

研摩日不遑,未恃得天厚。

我時共折證,懸河資辨口。

醰然心得言,豈屑拾牙後。

示我青鐙圖,小册恰藏袖。

開帙肖清神,夜景亦深秀。

梧桐三兩株,竦立秋光候。

蕭蕭竹幾叢,掩映茅亭右。

斗室煜孤鐙,書外百無有。

恍聞金石聲,琅琅激林藪。

我時將南旋,惜別同心友。

敬當臨歧言,得勿附瓊玖。

相期各努力,業成致不朽。

此味殊酸咸,知音果誰某。

還擬問銅芽,歷歷心領否。





立秋(淸?王典)

秋雖不自言,舉世曉其至。

今當與秋期,風日宜有异。

不可拘往時,引人以愁意。

聊看一葉飛,我亦自能醉。





立秋日效陶徵士體其一(

孟秋雨初霽,凉颸緣窗虛。

溽暑漸欲闌,始覺夏葛疏。

莎鶏吟砌間,水衣上庭除。

感時意不昧,惜日情所紆。

開軒挹新爽,散帙窮居諸。

晤言一室中,游心太古初。

俯仰浩無慮,密爾以自娛。





立秋日效陶徵士體其二(

間居屏人事,與世安所乖。

圖書盈我前,卓犖平生懷。

寥寥天宇澄,高秋氣彌佳。

何以寄真想,遠在山水厓。

枯桐聊可揮,淡泊古與偕。

諒非悅耳聲,因之素心諧。





長風其一(

長風動湖水,黃鵠起飄飄。

立秋已昨日,歲序逝莫要。

我有百廿指,難終賴漁樵。

計更出門去,痛久筋骸雕。

默臥念京師,長路漫迢遙。

尚欣人不忌,所志非金貂。





晚眺(淸?章有湘)

嶺峻隱青猿,松高飛白鶴。

山雲挂樹梢,風卷殘英落。

新蒲已抽芽,細草媚嵓壑。

景物最傷心,桃李還如昨。

誰家少女郎,背立秋千索。

貌態衣不勝,歡笑風前樂。

春來無所爲,鬥草爭花萼。

何事深閨人,終朝常寂寞。







流民詩癸醜八月過京口作(近現代?楊圻)

螻蟻知貪生,兵禍不可弭。

夕陽滿江頭,流民千百徙。

有翁與我語,語止淚不止。

去歲經革命,今歲苦蛇豕。

金陵經百戰,負固爭憑恃。

壯夫死數萬,玉石皆披靡。

妻子走相失,兄弟離桑梓。

留此老筋骨,露宿寒霜裏。

兩歲三避兵,十室九傾圮。

忍死思一歸,存沒得審諟。

或者皆歸來,室近人亦邇。

入城但空巷,板屋立秋水。

敗竈生濕菌,故井一俯視。

屋角耕織具,頻年勞十指。

生也誰之恩,死也誰所使。

同盡非所悲,獨活將何以。

孤寡眾能憐,老耄人所鄙。

少壯可自養,殘廢將誰倚。

天下皆戰壘,安見彼善此。

出門匍匐行,溝壑甘即委。

饑久腸胃痛,氣竭但自捶。

西風吹泪面,哀語酸骨髓。

一慟發衆哀,千百連聲起。

我聞流民哭,傷心不能已。

先朝恤塗炭,九廟一敝屣。

揖讓已經年,鋒鏑猶千里。

誰操同室戈,徒為數人事。

良民百願虛,始慮寧及此。

失地不得生,得城寧免死。

覆巢卵無完,投鼠器亦毀。

敗固非民福,勝亦民何喜。

始知禍福機,無與順逆理。

戰勝禍更深,功高安足齒。

四海多流民,何獨江淮是。

後來何以蘇,銷兵務耒耜。





立秋永田町日枝山下新居作(近現代?鄭孝胥)

題注:壬辰作

日枝蓄深蒼,細巷藏山麓。

清谿復繞巷,彌望但高木。

西尋巷欲盡,杝落窺我屋。

入門勢稍邃,紙窗晝常綠。

纍垂柿與梨,離立松與槲。

連楹作磬折,三面成五曲。

閨人愛西南,臨水好送目。

東軒尤蒙密,敷坐客所肅。

距軒北二椽,宜以栖我僕。

周遮望若隔,呼喚應頗速。

跳梁便兒女,飲啖足蔬肉。

旬餘困坐起,月許忘局促。

丁寧促灑掃,婢媼額屢蹙。

比鄰各勤潔,詎可愧彼族。

雨簷報晚霽,片月如涼旭。

晴燈鬧流星,繁絲壓孤竹。

奔車湯忽沸,推枕聲在褥。

中宵起舒嘯,夜氣漫林穀。

鄉心茫欲碎,離念牽更酷。

我愁婦亦嘆,身世付轉轂。

中原民情敝,隱患在心腹。

此邦俗亦偷,交誼聊雲睦。

誰能任茲事,起造斯世福。

微官欲何道,一飽忍千辱。

悲呻久不寢,人世寐正熟。

雛鶏爾誰戒,向曙强咿喔。





立秋(近現代?鄭孝胥)

題注:己巳作

鬱熱不知秋,欣然秋已至。

殘暑雖肆虐,時哉當自逝。

嗟茲秀不實,華容俄見棄。

涼風所成就,耿耿必天意。

老夫世久輕,迂妄走仁義。

旁觀怪未老,探囊索餘智。

北窗窺曙色,頗作來日計。

百川方灌河,行水豈無事①。

按:①時畿輔諸河盡決。

倚檻天寥闊,孤塔萬松頂。

我來岩壑間,獨立秋山靜。

烟蘿帶鐘疏,木杪出湖影。

遙望群樓翳,中遮萬喧競。

我身久托此,朝夕泛萍梗。

偶逃非非想,心物兩寂定。

鳥歸霜葉落,僧踏夕陽冷。

此間看不足,歌與暮雲聽。









卷二七言古詩

炎炎老火燒太空,熏灼萬類勢欲熔。

高田幅裂稼已腐,低壤釜沸禾生蟲。

金蛇飛走天鼓震,須臾散滅茫無蹤。

火輪烈烈揚熾焰,夜鏡炯炯摩青銅。

老夫望歲甚田叟,恨無神術驅群龍。

平明披衣視雲氣,霧靄四合何冥濛。

沾濡俄頃遂滂沛,奔騰浩瀚猶崩洪。

雨珠雨玉何足貴,雨菽雨粟亦有窮。

涓流膏潤入秉穗,穰穰九穀苞其中。

良疇何啻萬萬頃,一稔囷櫛過崇墉。

溢爲懽聲沸比屋,洗空愁嘆蘇三農。

亦知誠感斯響答,古佛之一真圓通。

嗟吾年來生計蕩,殆若枯葉隨飄風。

甌窶汙邪不應禱,凍餓真與窮民同。

繼今甘霔願時有,鼓腹擊壤歌年豐。





立秋日破曉入山携枕簟睡于禪靜庵中作詩一首(宋?毛滂)

西風初起無人鄉,雲深萬籟含清商。

山容便與新秋凈,稻花已作豐年香。

斷蟬抱柳咽殘月,臥霞排霧通朝陽。

過橋寺影出疏木,入戶竹色來低墻。

蒲團紙帳兩寂寞,獨有老檜磨風霜。

東堂老子喜睡人,來借一榻樂未央。

含風漣漪開玉脊,小屏晚綠橫瀟湘。

夢寒支枕風入髪,過眼冉冉茶烟蒼。

紅薇花陰煮玉醴,滿甌飛雪置我旁。

平生世味總如水,老大縱健肝膈凉。

翛然此意不可道,臥看石竹凝孤芳。





立秋有懷陳上舍(宋?白玉蟾)

沒巴沒鼻落一葉,發顛發狂何處風。

九十日暑掃地去,滿懷汗珠尋已空。

却煩察判潘孺子,說與上舍陳元龍。

來宵無雨必好月,一樽還要與君同。





立秋(宋?劉翰)

乳鴉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風。

睡起秋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





登偉觀因誦老杜道林嶽麓詩用其韻(宋?許及之)

立秋三日天氣殊,凉風渺渺舒鬱紆。

少日第拄西山笏,暇時惟汎會昌湖。

投老身登華蓋頂,度堂面直蓮峰爐。

長江回抱若裹玉,明月蕩漾如懷珠。

楠溪大源小源出,樟浦早潮晚潮俱。

淩空筆架呈挂彩,出海金輪看浴烏。

中川蚌胎非嫵媚,港口螺浮疑虛無。

何以得此江山偉,若有相者神明扶。

了知無一可雲補,其敢有二當何誅。

故人相逢笑顛錯,生涯不解先膏腴。

且同野叟共爾汝,免以前銜相喚呼。

看山未覺迷老眼,報國終媿全微軀。

斫竹特爲三益徑,把釣倦作扁舟圖。

乃知絕境真妙絕,强名孤嶼何嘗孤。

憑欄聊欲須款款,飛帆正爾來于于。

明朝此興定不淺,但恐勞苦肩輿夫。





七月五日立秋初夜觀月(宋?沈遼)

酷暑殊未却,微風初夜清。

徘徊中庭步,復賞月華明。

物色豈驟變,人情自先驚。

長林最蕭灑,瑟瑟戰秋聲。

野心獨怡懌,念此歲月征。

聊持一樽酒,憑幾坐南楹。



秋雷嘆(宋?范成大)

立秋之雷損萬斛,吳儂記此占年穀。

汰哉豐隆無藉在,政用此時鳴孛轆。

向來夏旱連三月,籲嗟上訴聲滿屋。

訟風未憖復占雷,助魃爲妖天更酷。

我雖閑寂忝祠史,家請官供尚倉粟。

塵甑貧交滿目前,卒歲將何救枵腹。

但願吳儂言不驗,共割黃雲炊白玉。

天人遠近叵戲論,裨竈安能尸禍福。





立秋日湘舍熊生所居斸地得劍長三尺六寸熊生自言居六世矣感延平舊事因系以詩(宋?黃彥平)

野人斸地得神兵,鏟采埋光三尺半。

念求款識推甲乙,櫑具連環既蕪漫。

裏閭只從曾髙說,棟宇未隨兒子換。

迄今要自二百年,前此怪藏那得算。

秋風是日來閶闔,利器乘時思擊斷。

肯論口腹車魚間,未露文章鬥牛畔。

良工拂拭勞三浴,志士提携思一旦。

張雷博識固自佳,賈郭充庭還可歎。

北巖華陰土性弱,顔色暫時供把玩。

不如一洗清海水,徑斬長鯨爲萬段。





贈潜照月師(宋?釋道潜)

吳興上人心志苦,筆研十年耕學圃。

形臒骨瘦神獨清,耿若霜鷗立秋浦。

錦囊新詩殊汗漫,妙語間發猶稽古。

銖鋤冗長更磨揉,激濁疏清導靈府。

自然韵勝遺島可,遠跂淵明追步武。

瓶盂勸子適四方,莫學匏瓜甘墮窳。

崇山廣澤徧游覽,始信憑高極天宇。

蓺成技進蔚文采,楚楚華身竟何補。

茫乎三界同傳舍,而我與君俱逆旅。

不如回首依老褐,妙精明心求許與。

鳴蟬委蛻槁壤餘,脫略秋風即高舉。





雙鶴吟寄友人(元?馬臻)

依依兩白鶴,歲久住青田。

一鶴垂兩翅,飲啄沙汀煙。

一鶴展長翮,冥冥自沖天。

思之不可見,獨立秋風前。

有時月夜群動息,孤唳一聲山水碧。

凝眸側頸復徘徊,影落空林風露溼。

故人獨抱經濟才,淵珠炯炯光難埋。

江南地暖梅花開,折花待君君不來。

梅花歲歲開又落,空向梅邊咏雙鶴。





中秋前二夜步至吳江垂虹橋盥漱湖渚而歸倚篷望月清興翛然因成數語(元?薩都剌)

萬頃太湖風浪靜,玻瓈倒浸虹蜺影。

瀼瀼露滴金波流,一笻獨立秋雲冷。

步回長嘯倚篷窗,月華正在青霄頂。





君子有所思三首其三(元?潘伯脩)



風簾如煙不可極,水殿晚立秋芙蓉。

美人吹笙明月中,曲臺央央蘭露紅。

君子有所思,雲和欲禦姑置之。





立秋日旅懐為陳人體(明?王世貞)

冉冉彤雲送火輪,脉脉銀漢冩金旻。

曲裏清商才入破,腕中團羽不成新。

身如合浦初黃葉,心在江東欲紫蒓。

耐可辭鶯友,那能逐鴈臣。





送孫伯剛之儀真(明?劉崧)

孫侯廟廊具,特達古豪俊。

十年出禁闥,往往事州郡。

蒼髯玉立秋風高,南浮烟海東雲濤。

中朝更化重守令,似爾簡擢非賢勞。

淮東諸郡臨淮道,共説儀真風物好。

萬家歌吹動春雲,十里樓船壓江島。

海有鹽錯水有魚,白露紅霞春滿壺。

候人出郭鳴馬集,日望使君來下車。

豈無窮困民,所重民父母。

稅賦出鞭笞,伊誰肆苛虎。

長淮之水何悠悠,行矣不可以久留。

便令南陽得召父,坐見淮水迴清流。

願持萬古心,送君以千里。

由來賢達士,感激在知己。

篔簹谷,金精山,吾獨胡爲淹留于其間。

雲霄浩蕩白日近,飛翰冥冥倘可攀。





句容送蔡惟中(明?楊基)

昨日立秋今日凉,蔡子束書歸故鄉。

我來未久子遽別,子豈與我如參商。

自慚貧無橐金贈,解劍換酒澆愁腸。

醉酣月出重露滴,梧飄金井芙蕖香。

衆賓喧嘩噱笑口,我獨不語情徬徨。

豈徒戚戚兒女態,感舊懷古增悲傷。

憶昔追游茂苑上,白馬紫轡青絲繮。

子方年少富文學,面如紅玉肥有光。

黃金曉酬西館客,綠錦夜贈東樓娼。

三公走檄辟作掾,兩府交薦除爲郎。

風塵一別未十載,短鬢蕭颯俱老蒼。

黑巾籠頭著野服,微雨鵠立官道傍。

自雲匍匐事販鬻,蓋屐巾箑紙筆將。

匪爭刀錐競微利,聊複糊口走四方。

我聞此語重嘆息,助以唧唧鳴寒膋。

丈夫失意固如此,屠狗買畚庸何妨。

曲江之西沙柳黃,夜逐落潮登野航。

相逢故友或相問,勾曲岡頭一草堂。





病中立秋偶成(明?黃仲昭)

春初一臥歷炎暑,又見新凉起天宇。

西風曽不憐我愁,頻向疏欞送寒雨。





立秋前一日大風雨自朝抵暮不止石塘水溢屋瓦苔生濤拂長松蠟翻蕉葉臺上對之眉宇生快遂命酒與家人飲作長歌下之(淸?敦誠)

黑風吹海天地青,四野八荒雲畫暝。

灑作人間三日雨,蕭颼似帶魚龍腥。

神鞭鬼馭走萬騎,居高建屋傾千瓴。

長空如掃下雲脚,斜飛橫織皆清泠。

我知上帝沛澍雨,故收怒電藏威霆。

青鬃未許滴村落,黑猪那複泅天溟。

明朝晨霽躡松嶂,初秋爽動西山陘。

遙知此際山漲發,訇岩響穀無泓渟。

安能飛去烟雲窟,驚濤獨倚山窗聽。

台前景色亦不惡,槎丫竹樹昏檐庭。

菡萏香深隔略彴,芭蕉葉大遮窗欞。

石塘水溢魚入戶,老屋地上浮新萍。

山妻不嗔水漂麥,痴兒未至頭觸屏。

急掃苔茵坐橫石,旋開家宴傾酒醽。

小鬟行酒老婢壽,豈有玲瓏歌且停。

醉來便枕松根臥,松風高落吹人醒。





七夕立秋大雨(淸?李符清)

凉飈騎月洗炎氛,幷作迎作乞巧文。

天上雙星塵世雨,陰晴祇隔一層雲。





題牧山畫松(淸?李鍇)

平生愛松多苦節,獨立秋風共蕭瑟。

真精元氣通往來,每與長松化爲一。

城東牧山亦有得,能使靈明兩相契。

伸紙有時放直筆,闌闌珊珊掃枯枿。

興深風雨黯欲低,意走毫芒險成絕。

蟠龍大澤一節申,野鬼窮巖夜陰洩。

遂恐神物不自朽,霹靂當空猛摧裂。

廌翁廌翁萬事畢,老骨頽唐直如杌,其與此松幷生滅。





立秋前三日龍門口觀水(淸?孟淦)

黃河之源不可窮,蒼莽莽騰自天上。

千里一曲趨巽隅,真見禹門叠層浪。

滔滔萬派爭一門,一門一落幾千丈。

怒流忽抵秦雍間,上有雙峽扼其吭。

屹然岳勢分東西,怪石崚嶒怒相向。

我聞此間龍所宮,尺木欲借洪濤壯。

中流飈忽涌驪珠,千瀑萬瀑勢懸放。

水華的爍犯鬥牛,水勢崩奔裂崖嶂。

日脚倒射電光寒,風霆白晝驚寥恍。

汹如巨石忽推頽,轟若奔車鬥萬兩。

又如鼓戰爭强雄,萬馬驤騰不相讓。

忽憶鴻濛象帝先,龍門突兀始誰創。

偉哉微禹吾其魚,疏鑿鴻功誰與抗。

豁然一洗平生胸,鸛雀樓頭恣遙望。

今朝發興登龍門,蒼茫百頃如沈瘴。

山氣凜凜隨陰風,却令耳目得清曠。

始知秋氣橫太虛,豪吟對此空惆悵。





立秋有感(淸?倪宜子)

一葉梧桐大火流,如何令我早知秋。

裴姬懷遠思裁練,蘇子羞歸欲敝裘。

短篴穟吹來皆別恨,瑤琴弄罷盡離愁。

憑蘭空盼新鴻至,那有音書付與收。





立秋前一日喜雨(淸?翁壽麟)

黑雲如磐低壓樓,一雨作凉天欲秋。

清淮倦客無一事,倒枕臥聽檐瀑流。

今春江南苦不雨,行人道路面焦土。

忽然淫雨四十日,屐齒滑滑泥沒膝。

遠念家山縱豺虎,干戈滿地斯民苦。

喜看早稻花滿田,黃雲壓野期眼前。

浮生飄泊亦何恨,年豐苦盼東南天。





壽白母長歌(淸?龔鼎孳)

甲乙之際無事無,台城白晝嗥妖狐。

丞相按劍坐交戟,緋衣赤棒喧天衢。

中有一人髯且怒,昔母趙嬈父王甫。

風雷炙手詫從龍,斧鉞行空恣匣虎。

失職藍田怨久盈,俊厨風義激諸生。

人倫月旦清裁出,大事《春秋》直筆爭。

是時二白皆年少,雕隼雲峰立秋曉。

霜翮常令狡兔愁。

金眸不畏輕繒繞,希風海內盛諸君。

撾鼓交騰逐客文,小人名辱身猶在。

一言精悍張吾軍,讀書早讀東京史。

李杜齊名差可擬,紡車玉雪照鐙青。

古今淑母成君子,十年奏賦詘《甘泉》。

敝篋同緘《寶劍篇》,一夕銅駝長荊棘。

頓聞鐵馬嘶南天,草莽陳師勤國難。

新亭對酒悲風亂,灑泣登舟動鬼神。

扶危共望清和蒜,將軍富貴蠡吾侯。

汹汹先將喬固收,豈有曹鸞能訟黨。

却因劉鮪坐同謀。

中宵片紙飛司隸,長者是兄羽者弟。

郭揖相憐解綬驚,毛欽自失操兵銳。

淰淰寒雲貫械傍,過門別母空傍徨。

寸葱對隕飛霜涕,萱草難忘受日長。

此日清流遭六百,檻車一網紛馳逐。

北寺空歌鳳鳥衰,南冠誰念霜毛禿。

武安夜夜醉金貂,耳語能寬避席驕。

共羨蒼頭無李善,何期朱戶有王調。

電掣飈回格天閣,健兒快馬沖鈴柝。

赫蹄小字頗難詳,但言誤飲姜劉藥。

上游旗纛卷飛檣,萬甲傳呼起晋陽。

妄意人情合張角,頓令赤幘勞楊匡。

大軍北促樓船渡,降帆火照丹陽樹。

角巾無恙白先生,司馬門空笳吹暮。

輦珠輿璧又江東,回鶻明裝舞隊空。

鼉鼓散軍朝失勢,壁門奏表夜論功。

郿塢臍燃膏乍冷,罡風人墮仙霞嶺。

魚軒象服有龐眉,蕭條鼎養凄飄梗。

大母含飴擁絳帷,冰鰷碧笋娛春輝。

眼看桑海麻姑劫,天與花軿萊子衣。

茅容鶏黍安林嶠,捧檄還開北堂笑。

漢廷辟舉首賢良,獨行何辭三府召。

小弟虎觀先上書,英聲藉甚翔公車。

長安卿相競倒屣,恨不立置承明廬。

揚雄文似翻遲薦,明月瑤階掩秋扇。

三十六宮嚬翠蛾,傾城伫冠昭陽殿。

昨日長兄書自南,柴門菽水清且甘。

鐘阜晴雲當戶牖,蒲團香雨滋優曇。

薄游倦折宮城柳,黃菊兩開正重九。

心隨征雁過滹沱,急歸爲進南陔酒。

若母吾母交義真,登堂一拜猶逡巡。

敢雲房杜忝明好,願依陶孟稱芳鄰。

栖栖京雒車塵白,項領磬折終何益。

蕙茝離披自一時,葡萄爛漫仍千石。

興酣起舞屬誰歡,衛尉東西不耐看。

君知羅雀庭中事,正則何心薄子蘭。

歸與若兄連榻語,信我風波久難處。

小人有母戀牽裾,招隱况多叢桂侶。

君家兄弟急朱輪,霄漢應須早致身。

他日起居連八座,定知歡樂過千春。

雲門一奏黨碑倒,霧霽甘陵日杲杲。

女師母范世真稀,既有令名兼壽考。





立秋(近現代?黃節)

題注:辛酉作

宣南積潦二尺强,暑雨爲溽忽變凉。

須臾晴景複陰曀,梧桐翻葉鳥宿梁。

累月休假猶旁皇,南北多兵懷我鄉。

一身不歸又秋至,跂彼織女日七襄。



























1









献花(0)
+1
(本文系南靖草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