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健康】立秋养生,学会这两招就够了!

 天青青水蓝蓝我 2016-08-07

【立秋时节:按这两个穴位 调理肠胃祛湿养生】①吃西瓜“啃秋”,寓意在立秋“啃下酷夏,迎接秋爽”;②立秋期间,生薏米、红豆和山药都是养生食材;③立秋期间,调理肠胃和身体祛湿是养生关键,揉按两个穴位(胃经的足三里穴、脾经的阴陵泉穴)可调理身体...


今天,我们迎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立秋,这也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



立秋节气啃“啃秋”吃西瓜


立秋字面上代表暑去凉来、秋天将至,但实际上、它只有预示秋天的一纸立意,徒有意,却无形。立秋节气,正好和伏天儿相重合,所以常常是“秋已立,暑难消。”


在江南,暑气未消的夜晚,人们在院子里、树荫下,三五成群吃西瓜“啃秋”,寓意是要在立秋“啃下酷夏,迎接秋爽”。



而每年一到立秋,在云南、山野之中就能见到采摘花椒的人们,循着花椒的香气而来。


花椒此时采收称之为是“伏椒”,在现代是很常见的一味调料,然而在古时候,由于产量稀缺,它却是贵族最钟爱的顶级香料,甚至是恋人间最珍贵的定情信物。 “视尔如荍,贻我握椒。”



《诗经》中,花椒承载的是古人、一种颇具格调的人文情结。而以花椒捣粉和泥涂墙,还有防寒的功效。《汉书》记载,“皇后以椒涂壁,取其温也。”而这就是椒房殿的由来。 


一千年前,芳香多子的花椒,备受古人珍爱,美丽了整个时光。千年之后,在立秋时节、它依然静静伫立,散发着它独特的辛香。


进入立秋节气,对农业生产又会有哪些影响呢?


立秋节气,徒有秋之意,却无秋之形。由于此时依然处在伏天当中,所以对大部分地区来讲,炎热依然是常态。


在长江流域,此时一季稻正处于开花灌浆期,要谨防秋老虎天气、制造的高温伏旱,影响水稻的结实率。




与此同时,立秋节气所在的8月,也是我国东南沿海、台风影响最活跃的月份。特别是浙江福建广东,台风登陆比例相对最高。如果遭遇台风,容易造成水稻大面积倒伏和减产,需要加强防范


在华北黄淮一带,立秋节气、玉米正处于抽雄吐丝期,积累能量、孕育种子,此时耗水强度最大、对水分也是最为敏感



然而东北华北地区,进入立秋节气后,雨水往往比大暑时节明显减少。所以此时的降雨,对玉米生长来说弥足珍贵,通常有“立秋雨淋淋,遍地生黄金”的说法。


如果一旦遭遇干旱,会造成授粉不良,结实率低,产量下降,俗称“卡脖旱”,要及时做好灌溉工作 。


立秋节气养生:注意健脾祛湿


进入立秋节气,我们在养生、保健方面有哪些要注意的呢?


立秋之后,虽然天气依然炎热,但出现了中午热、早晚凉的现象,也比夏天的气候更加潮湿。在这段时间,调理肠胃和身体祛湿是养生的关键,有两个穴位可以在这个时候多揉按,调理身体



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 朱莉娜:一个是胃经的足三里穴,还有一个是脾经的阴陵泉穴,通过揉按脾经和胃经的这两个穴位起到一个健脾利湿、运化水湿的作用,膝盖的内膝眼和外膝眼,顺着外膝眼把四个手指平放在这,往下四个指,然后再往下找这个胫骨,摸着胫骨旁再一个手指头,这个焦点的地方就是足三里穴,阴陵泉是脾经上的一个穴位,顺着胫骨往上摸,摸到胫骨有一个拐弯的地方,往里头有一个小坑,按到那个小坑有酸麻胀的感觉,这个就是阴陵泉穴。





立秋后天气湿热,此时如果过于贪凉饮冷,不注意饮食卫生,很容易患上消化道疾病。


在临床上,这段时间也是肠道疾病高发期,因此可以从食物方面针对季节特点来调理,而生薏米、红豆和山药都是很好的食材。



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 朱莉娜:用山药生薏米来熬粥,它对于健脾利湿非常好,而且口感也不错,用些生薏米和红小豆来熬粥,也可以起到利湿的作用。

你会喜欢


【热点】孙杨遗憾失金后,孙妈妈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看了再度泪奔!


【看点】极致疯狂的体验!看好莱坞御用车技团队现场飙车



来源:央视财经(ID:cctvyscj)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