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荞面圪坨——陕北农家饭(8)

 西北小靴子 2016-08-08
荞面圪坨——陕北农家饭(8)X

荞面圪坨
农村人农闲时,或下雨天不出工时,婆姨们总是想法改善一下生活,犒劳一下劳累了一阵子的男人,自己也换换口味。于是,吃荞面圪坨也就成了首选。圪坨名字的来历不详,很可能是说它有个窝,才形象地叫它圪坨吧,而关中一带则叫它麻食子,不知是何种含义。
荞面见水就粘,不好和,粘盆粘手的,但一和好又性散,和的硬了就散了。所以,面要和的不软不硬,才好搓圪坨。荞面刚和好看起来体积很大,但一做熟就不再增大了,于是就有“喜死媳妇,气死婆婆”的民间说法,说的是媳妇把面和好一看这么多,挺高兴的,而煮熟后还是那么多,婆婆则认为是媳妇偷吃了,所以生气不高兴。看来荞面还在家庭婆媳不和的事上扮演了不很光彩的角色,对荞面来说,虽是有点冤枉,也是由它自己的特性造成的,也算是咎由自取吧。
和好的荞面稍微形一下就能搓圪坨了。先把面搓成指头粗细的条,再用一只手在条上揪下一点面,用拇指尖在另一只手掌上一搓,就搓成一个指甲盖大小的卷状物。细法的婆姨们搓出来的圪坨个小,均匀,形美,很受同村婆姨们的羡慕。现在,市场上有买机器加工出来的圪坨,也有不是荞面的,但总不如手工搓出来的好吃。
圪坨好吃,还要看哨子。夏天的农村也没有别的东西,就是山药丁丁,金针之类,如果在冬天,做了豆腐,杀了羊,那哨子就要好得多了,羊肉哨子荞面圪坨,也算是日常家居的上等好茶饭了,待个客了也还算有档次的。现在,白面多了,待客也就不用荞面圪坨了,但人们吃腻了白面大米,做个一半顿荞面圪坨吃也算是换个口味,吃个稀罕了。
荞面圪坨——陕北农家饭(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