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八十一化图(46-54)

 翠明红枫 2016-08-09

老子八十一化图(46-54) 

老子八十一化图(46-54)

 

第四十六化、会青羊

 老子八十一化图(46-54)

     老子以昭王十四年甲寅遐升,至乙卯岁,复从太微分身,托生于蜀国太官李氏之家。乃先以青牛化为青羊,毛体华洁,色如青金,常在婴儿之侧,爱玩无歝。忽一日,失羊所在。儿啼不止,乃遣童于市寻觅得之。尹见而问焉,童子备言其故。喜默悟曰:“烦为我告太官之子:尹喜至矣。”童依其言入白,儿即振衣跃起,忽然高广,涌出莲花之座,老子化数丈白金之身,项有圆光,建七曜之冠,衣晨精之服,坐于莲花之上。举家皆诧怪,老子曰:“吾太微是宅,真一为身,太和降精,曜魄为人。何乃怪耶?”喜即稽首曰:“自奉秘要,粗有所得,息济祖先,感受无量之庆。”老子曰:“吾所以留子者,以子初受经诀,未见成功,是以待子于此。今保形炼元,以造其妙,炁参太微,解形合真矣。”授喜玉册金文,赐以“文始”之号,位无上真人。老子遂为太官圣母说《元阳经》,其家长幼二百余口,即时拨宅升天。

 

按,《本纪》云:“青羊肆者,太上玄元天皇大帝第二次降生之所也”云。

 

 

    第四十七化、窥天垣

老子八十一化图(41-50)Lao <wbr><wbr>tze <wbr><wbr>story  

    老子于昭王十八年戊午,谓尹喜曰:“吾将与汝上朝玉宸,游历帝乡。”作是语已,灵音八会,云炁四合,冉冉升虚,遍历九天。见诸天帝君,乘九灵之舆,荫七元之盖,建摄魔之节,各持香花,浮空而至,稽首拜迎老子。老子乃升上清,曰“阙丹城蕊珠宫”。乃命尹喜朝高上玉宸太上大道君。于是,道君赐喜环刚丹果,饮伏龙芝珠英玉醴,共十二事[即《上清十二事》也]。尹乃从老子下降于天水之启灵山也。复渡流沙入胡域。胡人专于肆杀,老子乃作樗蒲[即今骰子也]教胡掷之。穆王四年甲申,始还中夏。

 

 

    第四十八化、锡妙方

老子八十一化图(46-54)

    杜冲,字玄逸。闲居幽室,吟咏《道德》。常服炁,炼神二十余载。感真人降其寝室,侍者二人,捧碧玉函,立于左右。冲拜道求哀,蒙授以《九华丹经》、《光华经》各一函,语冲曰:“老子与文始先生,于东海八渟山召大帝校集群仙。天下山川洞室仙真,无远弗至。时有地司保举子之勤劳,老子赐我付汝仙方也。”冲依法服之,甚得其验。遂解脱释结,保命凝真,能摄群神,洞观众妙,祛策虎豹,役使百灵,通达冥显,莫测其涯。穆王十九年己亥,老子遣上清元君下迎,授以书,为太极真人。

 

 

   第四十九化、谕冲举

 老子八十一化图(41-50)Lao <wbr><wbr>tze <wbr><wbr>story

 

    昌州利山李脱,学长生之道。穆王时,来居蜀之金堂山龙桥峰下。合九华丹功成,去游五岳洞天。或隐或显,行于市朝,三往三反,已八百余年。蜀人历代见之,因号“李八百”。故世亦称此山为“三学山”。其妹真多,随兄修道,居绵竹中。老子与玄古三师降此,授以飞升之道,故其山号“真多化”,即古“浮山治”也。

 

《寒山子语录》颂云:“埋头蓬蒿下,晚日何冥冥?遮莫咬铁口,无因读《老》经。”又云:“寒山一倮虫,身白而头黑。手把两卷经,一《道》而一《德》。”

 

 

    第五十化、授真经

 

老子八十一化图(41-50)Lao <wbr><wbr>tze <wbr><wbr>story    
    周厉王二十一年甲辰,洛阳宋伦,栖止楼观,抱一冲和,不交人事,日诵《道德》二篇数遍,服黄精、白术二十余年。一日,老子降其居,仙童六人,辅真执箓,乃告伦曰:“吾有中景之道,通真之经,生乎三元之始,出乎九译音之庭,五德合庆,六炁凝精,负真保遐,长生回龄。”并灵飞六甲、素奏丹符,以付于伦。伦乃修之,自然通真,常有童子六人,更迎侍之,出有入无,洞明万里,试人之心。年九十余,以景王时授书箓,入中岳仙去。 

 

    第五十一化、叹犹龙

老子八十一化图(51-60)Lao <wbr><wbr>tze <wbr><wbr>story 

 

    周景王二十三年己卯,孔子谓南宫敬叔曰:“吾闻老聃博古该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则吾师也。今将往焉。”敬叔曰:“诺。”于是孔子与南宫敬叔见老聃。归,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游;兽,吾知其走。飞者,可以矰;游者,可以纶;走者,可以网。至于龙,合而成体,散而成章,乘乎云炁,养乎阴阳,吾不能测也。老子其犹龙乎!”

 

《文心雕龙》云:“伯阳识礼,而仲尼访问,爰序《道德》,以冠百氏。然则鬻为文友,李实孔师。圣贤并世,《经》、《子》异流矣。”

 

 

    第五十二化、教卫生

老子八十一化图(51-60)Lao <wbr><wbr>tze <wbr><wbr>story

   

    庚桑子曰:“吾材不足以化子,子胡不往见老聃耶?”南荣趎乃嬴粮七日七夜,至老聃之所。老聃曰:“子何乃与人偕来之众也?”趎惧然顾其后。老聃曰:“子不知吾所谓乎?”趎俯而惭,仰而叹曰:“今者,吾忘吾答,因失吾问。”老聃曰:“何谓也?”趎曰:“里人问之病者,能言其病,然病犹未病也。若趎之闻大道,譬犹饮药以加病也。趎愿闻卫生之经而已。”老聃曰:“而能抱一乎?能勿失乎?能无卜筮而知吉凶乎?能止乎?能已乎?能舍诸人求诸己乎?能倏然乎?能儿子乎:终日号而不嘎,和之至也;终日视而不瞚,偏不在外也;终日握而手不挽,共其德也。行不知其之,居不知其所为,与物逶迤而同其波,是卫生之经也已。”

 

 

    第五十三化、训阳子

老子八十一化图(46-54)
    老聃西游于秦,阳子居邀于郊,至梁而遇老聃。老聃中道仰天而叹曰:“始吾以汝为可教,今不可教也!”阳子居不答。至舍,盥漱巾栉,脱履户外,膝行而前,请问其过。老聃曰:“睢睢盱盱,而谁与居?大白若辱,盛德若不足。”阳子居蹙然变容曰:“敬闻命矣。”他日,阳子居再见老聃,曰:“敢问明王之治。”老聃曰:“功盖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被万物,而不恃有德,而不称其名。立乎不测,而游乎无有者也。”

 

 

    第五十四化、谭天地

老子八十一化图(51-60)Lao <wbr><wbr>tze <wbr><wbr>story 

 

    老君当周之末,隐于景室山。时有黄发老叟五人,或乘鹤或衣羽,手执青筠之杖,相与共谈天地之数,世无知者。老君著书,垂十万言,傍有二神人,捧金壶盛墨汁,状若淳漆,洒木石皆成篆隶以写之。迨金壶汁尽,二人乃刳心沥血,以代墨焉。五老即五天帝,景室即太室山也。

 

《史记》:周夷烈王二年,太史儋过秦,献公闻之郊迎,授馆,致礼问曰:“孤不肖,先生幸临宠之。军旅之事,不敢渎听。天之历数,可得闻乎?”太史儋曰:“始,秦与周合而离,离五百载而复合,合七十载而霸王者出焉。过此已往,未可问也。”公悦曰:“愿先生少留,寡人事之。”明日,太史弗谢,遂出散关云。

老子八十一化图(46-54)

 

 

老子八十一化图(46-54)

转载自:黄信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