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拳法知识】晋中名拳:公议拳,战功拳,三教门拳,戴氏心意拳,信拳

 蚂蚁s士兵 2016-08-09



一、公议拳

源流:

公议拳传说是山西省榆次人赵莲所创。赵莲,生于1657年。他从小喜文善武,曾官居湖北省江陵县正堂,花甲后荣归故里,集诸家之长,创公议拳,现已七代。公议拳长期受“家传不外”的影响,使其发展受到一定限制。在第四代赵大根为给其子赵大根伴学,才传给本村安晋源(又名鼎世),清朝光绪年间,安晋源在河北省张家口开设“三合镖局”,广交武林好友,遂将公议拳传播。代表人物有赵大根赵大根安晋源赵广弟、郭瑞凝、朱成林、李时通、安琪等。

分布:

山西省榆次市、祁县、太原市、阳泉市、大同市以及河北省张家口市。

基本理论:

古拳谱云:“世人好比一张弓,看人如似弓力形,卸力常用拉弓势,发力射箭气穿心,心顶无物常清静清静绝象又觉明,觉明神气无价宝,久练翻弓一粒精,精养灵根气养神,养精养气见天真,丹田养就护命宝,万两黄金不与人,人似弓身劲似弦,穴如得兮手如箭,按时葵兮须付正,千万末要与穴偏”。公议拳在内功方面有严格的要求,从以上古拳谱中可以看出,主要是把人体的形象比做弓箭的形象,用拉弓射箭的发力原理来解释练功的的基本要求和效用。

风格特点:

公议拳基本属于“内外合一”、“手眼身步法、精神气力功”高度统一的内家拳种。它博取众门之长,在历代传播发展中得到了自己的特有风格,在演练中或是技击散手中都可以看出,既有太极拳的粘绵柔园缠丝劲,又有少林拳的闪展腾挪,抡扫甩跌冲撞劲,还有鹰爪、罗汉的擒拿点穴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独特之处,如公议拳讲究弹抖力,讲究点对称力,讲究螺旋缠丝力,讲究指功。


二、战功拳

源流:

灵石县的战功拳是一种古老的多项拳术。关于他的源流,据传是少林拳的一种。山东省东昌县东旺村,有个拳师叫李常青,1924年到山西省屯留县潞村设场教拳,潞村当时学拳者有三十余人,较好者有房有根等。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房有根逃难到山西省灵石县枣条村,安家落户,抗日战争胜利后,开始收徒教拳。代表人物在灵石县主要是房有根拳师。

分布:战功拳在灵石县仁义乡广为流行。

基本理论:

据房有根谈,战功拳根源是少林,初学练桩功,渐进血脉通,柔术虽小道,久练成钢功,捷若猿兔猴,猛若虎豹熊,高来需挑托,平来则挡路,低来应切,势猛势猛还,力强则借力,力胜则侧入,力弱踏洪门,动手需防足,注意其肩窝,阴阳虚实变化多。

风格特点:

多对练,技击,攻防严密,招式多变,突出战字,多练功法。手法曲而不曲,直而不直;身法多起奔跳跃,铺锦掠水。


三、三教门拳

源流:据传三教门拳原出河南省 ,因为此拳无论拳械套路,都是脚走十字,手似莲花,又称十字莲花拳。山西省灵石县集广村人何庆庚与清朝咸同年间,在山东省武城县经商时,遇到一位绰号为“铁胳膊”名董裕的师傅,何庆庚拜董裕为师学习武艺,后来何庆庚年老回归故里,传徒二十余人。灵石县静升镇后沟村人孟永堂,咸同年间向平遥人王树茂学习断门刀,虎头钧,三节棍,春秋刀,三十六擒手。出师后在介休市贾村大户护院,年老返乡,传徒二十余人,因集广村后沟村相距甚近,何庆庚和孟永堂二人经常在一起研究技艺,互学有无,当时人称二义,他们的徒弟也就互相学习三教门新拳。较好者有何五建,王能科。何五建传徒三十余人,王能科传徒八十余人,后来这些学徒都相继去世,只有何金林,张如伟在世,也已经七十多岁了。

分布:该拳分布在灵石县静升镇一带。

基本理论:

讲究三形四家。三形者龙虎鼠,四家者东西南北身如龙,动如虎,静如鼠。内功讲究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外功讲硬打硬撑,阳刚之劲。

风格特点:

着重技击,擅长擒拿。


四、平遥信拳

源流:

信拳因为出自少林禅门,因此以前也称作二郎禅拳,二郎神拳,禅拳等。到了清朝咸丰年间才开始称作信拳。禅为梵语,就是“静虑”的意思,即禅修也。信为信义、信仰之意,因此亦名为信拳。此拳共有系列套路八趟,它是流传在山西省平遥县的一个稀有拳种,到今天已经有160多年的历史。道光初年,山西平遥人王正卿在北京面铺学生意(压面条),常用压面秆代替花枪舞弄,并向当时北京武术名家大枪刘学习六趟大枪,后来被介绍随拜贾殿魁为师学习信拳。王正卿学到信拳后如获至宝,密不传人,直到老年时才将信拳传其高徒赵珍,也因此一直被传承下来,到目前,平遥县的信拳拳师还有郝占龙、刘富成、李宝林、史福宁、侯生荣、陈业贵等等。

基本理论:

信拳的基本理论大致有三个,即拳禅一体论、仁义忠信论和拳三脚七论。

风格特点:

舒展大方,快慢相间,开合自如,钢柔相汲,发劲整捷。1--8趟开式收式相同,除了头趟外每趟有回式挖行步法,但又都有变化。身法要求中正安舒,四门转走,桩法要求气沉归海,精神贯顶,步法要转换,虚实分明,手法要松柔园活,阴阳相顾。用手有八个字,叫做转、进、追、触、崩、带、粘、滚。


五、戴氏心意拳

源流:

根据祁县体委多年来反复调查了解提供的资料,戴龙邦生于1712年,卒于1801年,戴家为祁县历代名族,在河南省鲁山县开设十家店的时候,遇到曹继武同门师兄弟马学礼的徒弟李政,李政武功精湛,戴于是就请李政留驻客店,以师相称,戴龙邦与他的两个儿子一同随李政学习心意拳,后将此拳术传遍乡里。

分布:

此拳较为保守,习练者极少,现在只有在山西省祁县一带流传,太原、阳泉、忻州等地也有少数练习者。

基本理论:

他的基本理论和形意拳的说法是基本相同的,都讲以静为本,以动为用;以气沉丹田,站桩功为基础,讲究六合。不同处,此拳重内不重外,重神不重形,重本不重末。首讲壮内,练人的精气神,养丹田,强内劲,以站桩功为壮内强外的根本,以六合为拳术要领宗旨,以意领气,力发丹田,手足肘膝髋同时为用。在每一个动作中都要体现吞吐束展、斜正、起落;讲究攒、抖、擞、刹、踩、扑、裹、束、绝等劲法。

风格特点:

他的套路简短,架势低矮,身体的伸缩幅度大,而手脚并不远出,外现虽然不舒展,而团结紧张,步腿生根,束展灵活。


小结:

这些稀有拳种在练功方式上存在着极大的相似之处,主要是采用练桩功,如马步桩、弓步桩、仆步桩、童子拜佛桩等,此外大多通过打树、打沙袋、仍石锁等方式来增强身体局部力量。

公议拳在内功方面有严格要求;战功拳多练功法;三教门拳注重技击;戴氏心意拳首讲壮内;信拳则强调练功亦练仁义忠信。


这些拳种本身是优秀的,大都适合群众练习。它们都是以健身、养身、防身为目的的,在生活中很容易被人们认同和接受,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选择适宜的练习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