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图有真相,史上最全草莓病害

 xiedan007 2016-08-09
草莓病毒病危害症状

危害特征:全株均可发生,多表现为花叶、黄边、皱叶和斑驳。病株矮化,生长不良,结果减少,品质变劣,甚至不结果;复合感染时,症状不同。在我国草莓主栽区有4种病毒,即草莓斑驳病毒、草莓轻型黄边病莓、草莓镶脉病莓和草莓皱缩病莓。

草莓斑驳病毒:单独侵染时,草莓无明显症状,但病株长势衰退,与其他病毒复合侵染时,可致草莓植株严重矮化,叶片变小,产生褪绿斑,叶片皱缩扭曲。

草莓轻型黄边病毒:幼叶黄色斑驳,边缘褪绿,后逐渐变为红色,植株矮化,叶缘不规则上卷,叶脉下弯或全叶扭曲,终至枯死。

草莓镶脉病毒:植株生长衰弱,匍匐茎抽生量减少;复合侵染后叶脉皱缩,叶片扭曲,同时沿叶脉形成黄白色或紫色病斑,叶柄也有紫色病斑,植株极度矮化,匍匐茎数量减少。

草莓皱缩病毒:植株矮化,叶片产生不规则黄色斑点,扭曲变形,匍匐茎数量减少,繁殖率下降,果实变小;与斑驳病莓复合侵染时,植株严重矮化。

防治方法:
①选种抗病品种,采用草莓茎尖脱毒技术,建立无毒苗培育供应体系,栽植无毒种苗;引种时,严格剔除病种苗。加强田间检查,一经发现立即拔除病株并烧掉;从苗期开始防治蚜虫。

②发病初期,可选用以下药剂进行防治:氨基寡糖素;吗胍·乙酸铜;香菇多糖,或盐酸吗啉胍。

草莓黏菌病
危害特征:病部表面初期布满胶黏淡黄色液体,后期长出许多淡黄色圆柱形孢子囊,圆柱体周围蓝黑色有白色短柄,排列整齐地覆盖在叶片、叶柄和茎上。

此时受害部位不能正常生长,或有其他病杂菌生长而造成腐烂,此时如遇干燥天气则病部产生灰白色粉末状硬壳质结构,不仅影响草莓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受害叶不能正常伸展、生长和发育,黏菌在草莓上一直黏附到草莓生长结束,严重的植株枯死,果实腐烂,造成大幅度减产。

防治方法:
①选择地势高燥、平坦地块及砂性土壤栽培;科学灌水,雨后及时排水,保持通风;及时清除田间杂草,栽培密度适宜,不可过密。

②发病初期,可选择以下药剂进行防治:多抗霉素B;多菌灵,或嘧菌酯。

草莓革腐病
危害特征:主要发生在果实和根部,匍匐茎上也能发病。

根发病:根最先发病,切开病根可见从外向里变黑,革腐状。早期植株不表现症状,中期仅表现生长较差,略矮小,至开花结果期则地上部出现失水状,逐渐萎蔫直至整株死亡。

果实发病:呈淡褐色水烫状斑,并且能迅速蔓及全果,病部褪色失去光泽,用手轻捏有皮革状发硬的感觉,湿度大时果面长出白色菌丝。

苗期发病:匍匐茎发干萎蔫,最后干死。

防治方法:
①建立无病繁殖苗基地,实行统一供苗;整平土地、建好排水沟,防止积水。

②发病初期,可选择以下药剂进行防治:甲霜灵·百菌清;烯酰吗啉,或嘧菌酯。

草莓根腐病
危害特征:主要表现在根部。发病时由细小侧根或新生根开始,初出现浅红褐色不规则的斑块,颜色逐渐变深呈暗褐色。随病害发展全部根系迅速坏死变褐。

地上部分先是外叶叶缘发黄、变褐、坏死至卷缩,病株表现缺水状,逐渐向心叶发展至全株枯黄死亡。

防治方法:
①选种早熟避病或抗病品种;实行轮作;严禁大水漫灌,避免灌后积水;发病重的棚区进行高温高湿闷棚。

②防治从苗期抓起,在草莓匍匐茎分株繁苗期及时拔除幼苗、病苗;并用药剂预防2~3次;定植后要重点对发病中心株及周围植株进行防治;发病时采用灌根或喷洒根茎的方法防治。

③发病初期,可选择以下药剂进行防治:甲霜灵·锰锌;烯酰吗啉,或异菌脲。

草莓疫霉果腐病
草莓疫霉果腐病危害症状

危害症状:主要为害果实。

青果染病:病部产生淡褐色水烫状斑,并迅速扩大蔓延至全果,果实变为黑褐色,后干枯、硬化如皮革。

成熟果实染病:病部稍稍褪色、失去光泽、白腐软化呈水浸状,似开水烫过,产生臭味。

防治方法:
①培育无病健壮秧苗;高畦种植;合理密植,控制氮肥;科学灌水,雨后及时排水,保持通风;草莓园可用谷壳铺设于畦沟中,防治雨滴反弹到果上。

②从花期开始,可选择以下药剂进行防治:甲霜灵·锰锌;烯酰吗啉,或琥胶肥酸铜·三乙膦酸铝。

草莓根霉软腐病
草莓根霉软腐病危害症状

危害特征:主要为害茎和果实。

茎部发病:多出现在生长期,近地面茎部先出现水渍状污绿色斑块,后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褐斑,病斑周围显浅色窄晕环,病部微隆起。

果实感病:主要在成熟期,多自果实的虫伤、日灼伤处开始发病,初期病斑为边缘不清晰的水浸状斑,迅速发展,不久后表面长出白色菌丝,最后在菌丝顶端出现烟黑色分霉状物;随果实着色,扩展到全果,但外皮仍保持完整,内部果肉腐烂水溶,恶臭。

防治方法:
①适时早收;收获后及早清理病残物烧毁和深翻晒土;高畦种植,浅灌勤灌,严防大水漫灌或串灌,雨后及时排水,保持通风;做好果实遮蔽防止日灼;采收的果实应装在吸潮通风的纸质和草编物内,放于阴凉通风处。

②发病初期,可选择以下药剂进行防治:甲霜灵·百菌清;烯酰吗啉,或嘧菌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