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津境内大运河沿岸小地名探源

 老刘tdrhg 2016-08-10

 天津境内大运河沿岸小地名探源

作者:润成  来源:《今晚报》

天津境内大运河沿岸小地名探源
天津地图

流经天津境内的大运河,沿岸留下了不少小地名。如果把这些小地名收集起来加以研究,应当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笔者现掇拾几例,试作考证,以为引玉之砖。

一里屯、赵家洼、马厂

《静海县志》(民国修)记载,南运河从青县向北“至静海县南之一里屯入境”。又记载,南运河入静海县境“南接青县界赵家洼”。这两条材料可作如下解释:赵家洼在青县最北部,一里屯在静海县最南部,两个聚落由南运河紧紧相连。查两地名现今的地理位置:一里屯见于1946年绘制的《静海县地图》,经比对,应位于今静海区的南部九宣闸旁。大、小赵家洼见于今《静海地名志》,均位于今静海区陈官屯镇的吕官屯附近,以理度之,应是《静海县志》所载的赵家洼。但此赵家洼似应位于一里屯之南,为何反居一里屯之北?经查阅《青县志》(民国修)相关记述,方才释然。《青县志》记载,南运河“至青县城东,又北二十里至后马厂,北与静海县分。东岸静海,西岸青县,又北至靳官屯……又北二十里至赵家洼,全入静海”。

笔者查1946年《静海县地图》,青县界内标注有“马厂”,从地理位置看,即应是上文所记载的“后马厂”。此地位于一里屯南约2公里处。综合上述各条材料,当时南运河的具体走向应当是:先至青县后马厂,又至静海一里屯。此段河道是静海与青县的界河,东岸为静海,西岸是青县。再向北,至青县赵家洼,运河才折向东“全入静海”。这才是当时的真实情景。只不过今非昔比,运河河道和两地边界都有所变化而已。

胡羊庄、碾坨嘴

前引《静海县志》记载,南运河“由东北胡羊庄出境”,进入天津县。又记载:南运河“北至天津县界碾坨嘴”。《津门保甲图说》(清道光编)描绘较详细:“碾坨嘴在河曲处……村外渡一处,再西即静海县界。”由此可知,清及民国时期,胡羊庄属静海县,碾坨嘴属天津县,两地比邻而居,也是由南运河相连通。1952年绘制的《天津县五区地图》标注有胡羊庄和东碾坨嘴,今《武清地名志》收录胡羊庄和东、西碾坨嘴三个地名,还具体描述了东、西碾坨嘴地名之由来。三地现均属西青区杨柳青镇管辖,以地望、运河河道特征看,均与旧志记载相合。

新庄、汉沟

《武清县志》(清光绪修)记载,北运河“经河西务、蔡村、杨村,至新庄入天津县”。《重修天津府志》(清光绪修)又记载,北运河“入天津县界经汉沟”。今天津北辰区和武清区的北运河沿岸,以新庄命名的聚落不止一处,均与明清移民有关,为避新来乍到之嫌,又多音转为“辛庄”。后来人口繁衍,另立村庄,又往往冠以“南”“北”“上”“下”以示区别。但是,符合与汉沟在地望上贴近这一条件的,只有今武清区下朱庄乡的南、北辛庄。南、北辛庄不但地理位置合于记载,又有史实证明,其居民是清初从汉沟迁来的。据此,可知当年的北运河就是经过此地才到达天津县的汉沟的。

红庙

当地设有北运河的一处闸口,地处香河、武清交界处。红庙村现属香河县钳屯乡,闸口遗址仍存。据有关记载,红庙又作洪庙,清康熙时属香河,光绪年间属武清,《香河县志》(1936年修)明确记载属香河,1943年编绘《武清地图》又醒目地标注在武清县境内。看来该村虽小,地位重要。故常常依违于两地之间。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