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经有一个大神,他其中一个名字叫伏羲

 369蓝田书院 2016-08-11
纪录
·
故事
·
发现
针灸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独特的治疗方法之一,已成为中医学走向世界的窗口。探寻针灸疗法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的伏羲时代。传说伏羲是创制针刺技术的鼻祖,晋代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曾说: 伏羲制九针。另外,宋代罗泌的《路史》也记载:伏羲制砭。这里的“砭”一般认为 是用以治病的石针。伏羲如何创制针刺技术已无从考证,但无疑他是上古时期中华文明产生的重要标志。伏羲为什么要创制 “九针”?“九针”是什么样子?这些成果又对我国早期医学的形成有什么贡献?


伏羲
被奉为中华民族祖先之一的伏羲拥有着多重身份,他
是部落首领,是中医“九针”和八卦理论的开创者,同时也
是华夏诸族最早的帝王。




传说中的伏羲

伏羲是上古时期由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时期的代表人物。长期以来,各种文献中关于伏羲的记载与历史传说虚实混杂,兼有历史和神话的双重特色。在各种传说中,伏羲是龙蛇的化身,如明滑惟善《宝椟记》中有:“帝女游于华胥之渊,感蛇而孕,十三年生庖牺”的传说。


蛇在我国古代具有性象征的意义,因此,伏羲又被奉为生殖祖神。远古先民对自然界认识不足,常常将某种与自身种族有密切关系的动物或植物加以崇拜或敬奉,以 保佑部落氏族的生存与繁衍。他们赋予氏族首领神话色彩,从而形成了类似伏羲这样“人首蛇身”的形象。 在先秦文献中,“伏羲”一名首见于 《庄子》中,此后,在诸多古籍中,伏羲的名字出现多种写法,如包牺、伏戏、伏牺、 宓戏、庖牺、宓羲等。这种词无定字现象的出现,和历史发展过程中,很多名称是经过人们口口传颂,依音记字有关。


因为所有的传承,语音摆在前面,刻竹简非常困难,慢慢传承几代之后把它誊写出来,又会受制于当地方言口音。比如说上古之音,“上古之人皆度百岁而去”,现在为什么都度不了百岁,不是用药的问题,不是生活起居的问题,有时候一个发音的共振决定一个民族二十年的寿命。上古音都发有两个音,舌尖音跟双唇音,双唇音就比如伏羲,汉代以前叫包羲,念包,是不是可以共振到你的两肾。而之后慢慢变成单唇音,伏,共振不到你的海底。所以为什么上古之人都可以活一百多,因为天天都是双唇音。
——赖一诚

往期内容回顾:访谈中国台湾学者赖一诚 | 医道同源的“韵律”


战国中晚期以前,伏羲的传说还处于草创时期,在文献记载中未成为已经定型的人物。因此,战国早期记载中,伏羲在古帝王中的排列次序也是前后不一,有的将其排在黄帝之后,有的排在黄帝之前。到了西汉早期的《易·系辞》中,才最早明确将伏羲当作华夏远古帝王对待:“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在这里,伏羲已被视为华夏诸族最早的帝王。班固在《汉书》中则正式将上古最早帝王从《史记·五帝本纪》中的黄帝上推至伏羲。《汉书·古今人表》以伏羲为历史源头,详细将上古帝王进行排序为:伏羲、炎帝、黄帝。《汉书·律历志》也认为伏羲是 “继天而王”,是百王之先,因而又被称为 “太昊”。“太”就是太阳和太阴的意思,太阳就是天上的太阳,太阴是古人赞美月亮的称谓。“昊”指苍穹,也指日月光辉。“太昊”一词就是赞美伏羲像太阳一样光芒四射而伟大,像月亮一样皎洁明亮而高尚,称颂伏羲的智慧,就像茫茫黑夜中的北斗明星,指引着中华文明的进步。



我们看到的九针可能不是伏羲时代的九针 

据《帝王世纪》记载:“伏羲氏??乃 尝百药而制九针,以拯夭枉焉。”这里的 “九针”指的是九种大小、形状不同的金属针刺工具,据《黄帝内经》记载,九针包括:

镵针,长一寸六分,头大末锐;

员针,一寸六分,针如卵形;

鍉针,长三寸半,锋如黍粟之锐;

锋针,长一寸六分,刃三隅;

铍针,长四寸,广二寸半,末如剑锋;

员利针,一寸六分,且员且锐,中身 微大;

毫针,长三寸六分,尖如蚊虻喙;

长针,长七寸,锋利身薄;

大针,长四寸,尖如挺,其锋微员。


通过上述记载,我们可以了解,虽然 都以“针”来命名,但是“九针”并不只是用于针刺的工具,有的则是外科工具,如铍针、鍉针是用来切割脓肿的;员针则是用来按摩的,类似于按摩器的作用。其中毫针才是真正类似于现在针刺所使用的针具。毫针的尖要制成“如蚊虻喙”,如果没有金属冶炼铸造技术,单纯使用石、竹、骨 类材料是根本办不到的。


然而,伏羲所代表的时间大约在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之初,此时尚未使用金属工具,因此《黄帝内经》中记载的“九针”并非真正产生于伏羲时代,只是出现了“九针”雏形,即砭石

新石器时期,人类已能够打制较为精细的石器工具,用石头磨制成各种形状的石针,用以刺激人体某些部位达到治疗目的。随着针刺工具的进步,真正的金属“九针”在《黄帝内经》形成的时代被制作出来,推动了针刺技术的发展。由此可见,伏羲是“以石刺病”治疗方法的倡导者,开创了中医外治法的先河。



八卦?阴阳?易经?中医?

伏羲对医学的贡献其实并不广为人所知,大家更多了解的是伏羲开创了八卦理论,奠定了我国最古老的哲学著作《易经》的基础。


先秦典籍《周易·系辞下传》中较为系统地总结了伏羲的贡献: “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做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

这就是说,伏羲是一位很有才能的人物,他仰望天空,能观察日月星辰的天象变化;低头俯瞰大地,会思考山川、河流、湖泽的内在规律,探寻日月星辰与山 川地理之间的关系;又可领悟飞禽走兽身体纹路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揭示作用,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智慧。伏羲抽象地总结了万物统一的规律,建立了以阴阳逻辑为基础的自然宇宙观和方法论,形成了八卦理论的核心思想,创立了易学医与易相通,八卦中的阴阳原理成为中医理论基础中的重要部分。


《黄帝内经》最多的字是什么?就是“阴阳”,三千五百多字,所以不懂阴阳就看不懂,诸子百家都谈阴阳,还有一家阴阳家,可是看似和阴阳关系最密切的《易经》却没有阴阳。我们现在看的《易经》有三部,第一部是周文王做卦辞周公做爻辞的,一卦一卦去解的,也是从音律来的,乾坤二卦就是黄钟,黄钟九寸,林钟六寸。《易经》里连一个“阳”字都没有,只有一个“阴”字,在中孚卦六二,叫鹤鸣在阴。你不觉得奇怪吗,没有一部诸子百家的书不谈阴阳,偏偏《易经》没有,可见它是经过人为的变动,把很多东西拿掉或转换掉了。之后秦王灭了六朝,因为秦朝也是商朝的后裔,商人叫殷人,信奉鸟,鸟中之王是鹰,然后鸟类统称叫禽类,所以秦(禽)朝就是殷(鹰)朝的后裔,所以他一定要灭周朝,因为祖先是被周灭掉的。
史书记载,秦始皇因为《周易》、《易经》是卜筮之书,就留下来。秦王这么年轻就灭了六国,那个脑力绝对胜过我们的想象,他死的早而已,他留下这个东西一定有他的安排,他知道这已经是一部伪经了,他在控制历代知识分子,人们在这里面打转,玩得好高兴,就像《楚门的世界》。到西汉的时候又有一个很厉害,叫京房,用音律解易,当下没有人看得懂。宋代邵子也是音律去解,不谈卦和爻,就是谈《易经》,这种东西其实是有它时空的牵引。
——赖一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