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本字帖影响了清朝200多年,如今却成了美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空明苑 2016-08-11

真正喜欢书法的人,估计极少有人没听说过《灵飞经》。这份字帖到底有多牛,看一下两位大家对他的评价就明白了。

明代书法大家董其昌曾在《灵飞经》帖上题跋说:“赵文敏(孟頫)一生学钟绍京书十得三四耳”。想想看,两位书法大家对这本帖的重视。赵孟頫学了一辈子,才得到了其中三四分的精髓。凭借这三四分精髓,就被称为楷书四大家,可想而知,灵飞经的作者该多么牛。

这本字帖影响了清朝200多年,如今却成了美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当代书家启功先生在《记<灵飞经>四十三行本》中说,自从《灵飞》刻石行世后,对于清初许多书家,都起着极大的影响。甚至可以说它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清朝一朝。

也就是说,清朝的很多小楷名作,大都是跟灵飞经学的。那么,灵飞经的作者是谁呢?

钟绍京(公元659年-公元746年),字可大,唐代兴国清德乡(今江西省兴国县)人,是三国魏国太傅、著名书法家钟繇的第17代世孙。历史上把钟姓这两个著名书法家,钟繇称'大钟',钟绍京称'小钟'。江西地方志列'十大乡贤'之一。官至中书令,越国公。

这本字帖影响了清朝200多年,如今却成了美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公元710年6月21日,在平息了一场危及李唐王朝生存的“韦氏宫延之乱”之后,重新登上政治舞台的唐睿宗李旦,五天之内连下三道“圣旨”,给在平乱斗争中功勋卓著的钟绍京,封中书令、越国公、享一品。他比后来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封中书令的广东曲江人张九龄早24年,所以史称钟绍京为“江南第一宰相”。

后来,这幅作品被董其昌收藏,后来又落到翁同龢的手中。最后,传到了翁同龢的后人翁万戈手中。

这本字帖影响了清朝200多年,如今却成了美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这个人是翁同龢的五世孙,也是美国著名的华人社会活动家,八十年代曾任对中美文化起过积极推进作用的华美协进社(China Institute in America)的主席。

书法中的唐开元年间精写本《灵飞六甲经》(世称《灵飞经》四十三行本),是翁氏家藏书法中年代最早的精品之一。翁万戈1949年为避战火,举家搬迁至美国,《灵飞经》此后便寄存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保管,21世纪初,翁万戈正式将其转让给大都会博物馆。

至今,这幅国宝仍在大洋彼岸,成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这本字帖影响了清朝200多年,如今却成了美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启功先生曾经回忆说,翁万戈曾经携带了灵飞经墨本的照片,让他看。启功先生惊喜万分,不过他感慨今生只能在国内看到这份照片了,这也成了启功先生生前的一大遗憾。

启功先生说,从《灵飞》的书法论,它那秀美中有古趣的风格,舒展中有团聚的结体,平易中有变化的用笔,都已把唐人书法的特色表达无余。

这本字帖影响了清朝200多年,如今却成了美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也有书法家评价说,《灵飞经》的章法为纵有行,横无列。由于整篇字的大小、长短、参差错落,疏密有致,变化自然,且整篇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顾盼照应,通篇字浑然一体,虽为楷书,却有行书的流畅与飘逸之气韵,变化多端,妙趣横生。

这本字帖影响了清朝200多年,如今却成了美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这本字帖影响了清朝200多年,如今却成了美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这本字帖影响了清朝200多年,如今却成了美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这本字帖影响了清朝200多年,如今却成了美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