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可分为1型和2型,1型糖尿病发病年龄大多在30岁以下,起病突然,单用口服药无效,需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多发于肥胖的中老年人,常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硬化等疾病,起病早期症状不明显。长期的糖尿病容易导致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能量摄入增加和运动减少等)及人口老龄化,2型糖尿病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逐年增高趋势,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增加速度将更快(预计到2025年可能增加170%),呈现流行势态。糖尿病现已成为继心血管病和肿瘤之后,第3位威胁人们健康和生命的非传染性疾病。随着医学水平的发展,2型糖尿病的治疗方法也趋向于多样化,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了解2型糖尿病的运动疗法。 一、糖尿病运动疗法来源已久 事实上,我国是最早提出运动疗法治疗糖尿病的国家,隋代名医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提出,消渴患者(消渴为糖尿病的古称)应该“先行百步,多者千之,然后食之”,这就包含了运动疗法的早期萌芽。1926年,Laurence发现运动与胰岛素共用降糖作用更好。1935年,著名糖尿病学者Joslin总结“体力活动应视为糖尿病的治疗工具”,并把饮食、运动和胰岛素比喻为治疗糖尿病的“三驾马车”。1969年“运动处方”一词被WHO正式采用,主要用于进行个体化的运动方案的设计,其内容包括运动强度、运动方式、运动时间和频度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随着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药物与饮食疗法略显不足,2型糖尿病的运动疗法逐渐受到更多关注和运用。 二、运动疗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机制 运动可以增加肌细胞膜胰岛素受体的数量,提高肌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运动加速脂肪组织分解,促进游离脂肪酸和胆固醇的利用,降低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浓度,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浓度,从而改善人体内脂质代谢;糖尿病患者通过适当的运动可改善身体心脑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从而起到预防糖尿病后期并发症的作用;最后,长期的有氧运动对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预防糖尿病抑郁的发生,促进患者身心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三、如何运动 1、运动方式: 运动方式的选择应该结合患者自身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惯及经济背景来考虑,主要选择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游泳、太极拳等。也可多种运动方式相结合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病情较轻体力较好的患者可选择强度稍高的运动,病情重年老体弱的患者可选择低强度的运动。 2、运动时间: 运动实施时间选在餐后60至120分钟效果最佳,可有效抑制餐后血糖的升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餐后运动应该避开降糖药物作用的高峰期,以免运动过程中出现低血糖。运动的持续时间因人而异,可从最初的5~10分钟,逐渐增加到30分钟左右。 3、运动频率: 规则、适宜强度的运动可获得持久而明显的收益。相关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每周进行3次高强度的有氧运动,持续两个月,可使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46%,但终止运动三天,已经获得的胰岛素敏感性会相应降低。因此,运动频率应该以每周3至5天为宜。 注意事项 1、患者在实施运动疗法之前,应该全面评估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和频率; 2、在运动过程中,应该随身携带糖果或甜点,随时预防糖尿病低血糖的发生; 3、运动、饮食、胰岛素的结合治疗方案应该在医生指导下制定,并且注意循序渐进,不断完善,并且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而灵活改变,使运动处方更适合患者。 2型糖尿病的运动疗法不仅在降低血糖方面有显著效果,并且能够有效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产生。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运动疗法的体系也将日渐成熟,成为广大糖尿病患者最为简便易行的重要辅助治疗手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