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技】国产AR眼镜影创Air即将面市(上篇)

 思考力_行动力 2016-08-12

【《中国经济信息》钱玉娟 编辑】近来,VR/AR圈备受关注,时下环境无需多言,2016年是虚拟现实行业集中爆发的一年,各类关于VR/AR产品的展会、论坛令人应接不暇。不过,透过火热的表象,不少人也都看到了一个痛点问题,那就是在国内市场上,噱头太多,却并没有一款产品能够真正“站得住脚,说得出去”。直白地说,行业缺少标杆。


通过CES、感知大会等逐渐走入公众视线的影创科技,作为一直深入AR领域专注于研发的企业,在今年夏季的AR新品让业内尤为期待。日前,科技圈再次被其主题为“见,所未见,非同凡想”的发布会文案刷屏,在其正式曝光新品之前,不妨来扒一扒影创科技的相关背景,探究下究竟何为非同凡想。


毋庸讳言,任何优秀的企业都起于改变当下局面,影创科技亦是如此。




市场需要什么?团队该做什么?对于这两个基本问题,影创科技创始人胡金鑫有着自身明确的判断,“便携的通用型设备才能惠及更多普通人,因此AR显然比VR更具前景。”


依据权威人士的构想——未来成熟的VR眼镜,并不是一个只能看到虚拟世界的头盔,而是一副既可以看到现实,又可以看到虚拟的眼镜,这实际上正是AR眼镜的形态。因此,影创科技团队在主打产品的选择上,果断锁定了AR硬件部分,这才有了即将发布的影创Air。


为打造国内首款智能眼镜整机,影创科技遴选了来自华为Mate7的软件系统开发团队,来自Mobnix的slam算法及识别团队,来自RGK、汉王的硬件设计团队,而在光学设计方面,更有来自美国罗切斯特的成员加盟。



当然,好团队要靠成果说话。熟悉行业的人都知道,抛开VR的笨重头盔不谈,即使是AR眼镜,想要做到轻便也并非易事。Fov视场角太小一直是国内外所有VR/AR的通病,然而想要获得23度以上的Fov,就需要有足够大的反射面来支撑,而反射也必须有一定的倾斜角度,所以想要达到的Fov越大,镜片的厚度也就越厚。


虽然有实验室尝试通过阵列镜片方案及光栅技术来解决厚度和Fov问题,但光栅本身的制造成本问题和寿命问题导致这个技术始终没有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民用化量产。为此,影创的技术团队不断尝试,最终用“离轴透镜耦合”方案取代了“光栅耦合”方案,从而将镜片厚度降低为2MM,整套眼镜重量控制在80g以内。


影创科技宣扬的另一个技术亮点是SLAM空间定位。据其官方称,影创Air搭载了国内首个移动端SLAM空间定位技术解决方案,它不需要任何外部设备,无需预先标记,即可对所看到的空间进行三维重建,让所看到的全息影像实施叠加在现场环境中。


目前SLAM在国内的移动设备领域尚属空白,即便在世界范围内,也仅有Hololens与Magicleap搭载了这项技术。即将面市的影创Air会否在这一方面加以展示,或将成为AR眼镜的新看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