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哪四种心理,有助于夺得奥运金牌?

 昵称535749 2016-08-13
Raj Persaud, Adrian Furnham 发表于  昨天14:35

(译 / 红猪)赢得奥运金牌是任何优秀运动员职业生涯的巅峰,然而在夺金路上,关键因素可能不是身体素质或技术水平。越来越多的运动科学家相信,坚毅与决心、韧性和渴望,这些才是决定输赢的品质。

求胜心,比肌肉力重要。

那么,这些神秘隐藏、却又至关重要的精神品质究竟包含了什么呢?到底是什么使夺金者在其他看来同样努力的选手中脱颖而出的呢?奥运冠军的心理策略,我们普通人也能效仿并且获益吗?

2012年,运动和效能心理学家大卫·弗莱彻(David Fletcher)和穆斯塔法·萨卡尔(Mustafa Sarkar)发表了一项空前深入的研究,探索了奥运金牌得主的内心世界。论文发表时,两人都在英国的拉夫堡大学工作——历史上,英国队夺金计划背后的大量研究都是在这里开展的。

研究中,12位奥运冠军讲述了自己是如何运用心智取胜的。分析结果刊登在《体育和运动心理学》(Psychology of Sport and Exercise)杂志上。

金牌心理一:遭遇挫折时,尝试求胜新方法

砖墙在那里是有原因的。砖墙不是要挡住我们。砖墙是在给我们机会,展现我们的渴望有多深。砖墙是要阻挡那些不够渴望的人,那些其他人。(图片来源:quoteaddicts.com)

第一个惊人发现,是这些冠军在夺金之前的人生大部分时候并非一帆风顺。相反,她们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常常遭遇阻碍和挫折。但是凭着强韧的内心,她们闯过逆境,超越同行,并最终取得了胜利。

比如有一位冠军曾经在一项重大国际比赛前落选,但是他乐观不懈、积极应对,体现了奥运冠军的典型品质:

当时我们有四个人争取两个参赛名额,但教练告诉我不能首发。我当时很受打击,但竞技体育就是这么回事:如果不买奖券,就不会赢到奖品。买了奖券可能失败,但这就是人生的一部分,这时候你应该想:“我要做哪些改变,才能保证我能获胜呢?”

吊诡的是,那些金牌得主常回忆说,当年没有入选某项重大国际赛事,正是她们后来加倍努力的起点。在她们看来,在竞赛中失利正是学习的机会,有助于在将来提高水平。面对挫折,她们不是沮丧,而是决心加倍努力。

失败没有将她们击垮,而是塑造了她们

金牌心理二:奋斗不是牺牲,是内心的自主选择

永远选择你真心想走的路,不管那条路有多难。(图片来源:reellifewisdom.com)

弗莱彻和萨卡尔的研究还发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虽然记者在解释冠军的优异表现时总爱提“牺牲”二字,但那些金牌得主却并不认同这个说法。

这些世界一流选手认为刻苦训练完全是自己的意愿,她们为运动放弃了许多,但令人意外的是,她们并不抱怨。她们明白那些艰巨的任务是自己的主动选择,也因此在事业和生活之间做了迥异于常人的分配。她们中的一位对研究者说:

我们都很努力。为奥运备战很辛苦,但我们毫不犹豫……我们是自愿训练的。我不喜欢“牺牲”这个词……牺牲给我的感觉好像是走投无路、没有别的办法了……这根本是胡说八道。训练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我们很珍惜这个选择,我认为它鼓舞了我们,推动我们在球场上团结起来认真表现。

谈到在业余时间训练时,有一位金牌得主的回答很有代表性:

我记得一个教练问我圣诞节准备干什么,我回答说:“我会在圣诞日训练两次,我知道(对手某某)不会在那天训练两次,这样我就超过他了。”我这么做主要是取得心理上的优势,因为我知道自己做了他做不到的事。

这些求胜秘诀一般不会在运动员走下领奖台、记者将话筒递到面前的时候透露。她们愿意坦白这样隐秘的获胜经验,这正是拉夫堡大学这项研究的珍贵之处。

金牌心理三:做好充分准备,命运自会来临

运气很重要,但如果你没准备好,运气来时你怎么抓得住?(图片来源:activistpost.com)

从一位自行车冠军对研究者说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顶尖高手时刻都在思考人生中的每一个细小方面:

一开始我对训练的态度是尽快打发。但渐渐地,我开始在训练的时候自问:“这一次练到最好了吗?进步够大吗?”如果在健身房里表现不佳,我就会想:“我本可以做到更好,我失掉了这个机会。下一次要怎样才能做得更好呢?”我很执著,喜欢把事情当场做对,而不是等到决赛的时候再祈祷。我会在决赛前把一切准备好,这样才能在场上全力发挥。

奥运冠军的内心还有一个从未披露的秘密:她们觉得夺冠仿佛命运。一位冠军是这样对弗莱彻和萨卡尔说的:

我不知道夺冠是不是需要时间和运气都恰到好处,我自己是很相信这一点的。我本来不在参赛名单里……周四晚上他们出发之前,教练给我打来电话,他说一名队员的妻子要生孩子了,还叫我“明天到机场集合,我们周六比赛。”

她们都相信自己的运气自己创造,只要坚持就终会走运。

金牌心理四:超越自我第一,获得金牌第二

比赛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有没有比昨天的自己更高、更快、更强?(图片来源:straitstimes.com)

弗莱彻和萨卡尔的这篇论文题为《关于奥运冠军心理恢复力的一个成熟理论》(A grounded theory of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in Olympic champions),其中最令人吃惊的一点,也许是那些冠军并不像媒体和国家那样执着于金牌。

释放自己的运动潜能,这才是她们的主要动力,成为奥运冠军反倒是其次。参与研究的一些运动员透露,在她们自己看来,夺得金牌时的表现并不是她们运动生涯中的最佳。

有一位运动员这样评价了自己在2000年奥运会上的夺金表现:

这说起来或许有些惊人:我在悉尼比得其实不怎么好。算是正常发挥,但是不算出色……

有人研究了最容易用兴奋剂或其他手段作弊的选手,结论是如果一个运动员的主要动力是站上领奖台、挥舞金牌并接受喝彩,那他就容易在诱惑之下抄近道。

这个时代的体育新闻里充斥着五花八门的作弊形式,对金牌的迷恋中暗藏危险,它会使我们忘却奥运的基本理念。

但有一些运动员不是这样。普通运动员祈祷自己夺金,而对顶尖运动员来说,金牌的意义却不在于此。金牌只是对优秀的认可,而对自我和运动的完全掌控才是她们一直以来的最大抱负。对她们来说,就算没有观众、媒体或奖牌,争夺第一仍然同样重要。

奖牌只是度量,不是目的。

研究发现,这类运动员作弊的可能要小得多,无论她们面前摆着怎样的诱惑。(编辑:游识猷)

参考资料:

  1. Fletcher, David, and Mustafa Sarkar. "A grounded theory of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in Olympic champions." Psychology of sport and exercise 13.5 (2012): 669-678.

编译来源

Inside the mind of the Olympic gold medal winner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