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实版的鉴证实录,法医的“第二把刀”竟然是它

 江海报览 2016-08-15



作者  制日报记者  邓新建 邓君 王怡璇


  他们手拿手术刀,不为治病救人,只为让尸体说话;
  凭着专业的视角,一根普通棉签成为他们的“第二把刀”;
  他们还常常化身“小说家”,逆向推理案件的来龙去脉,与证据相互印证,从而支撑案件的侦破;
  根据客家地区族群居住的特点,开辟DNA检验的“VIP”通道,大大缩小了嫌疑人范围……

  近日,记者探营广东省梅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法医室,揭秘不为常人所知的神秘法医工作。

图片来自网络

  都说医者仁心,法医“仁”在还原现场、侦破罪案。梅州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李昌龙介绍,近年来,该局狠抓“一长四必”机制建设,“一长”即县市区公安局长对现场勘查工作负总责,统筹解决现场勘查队伍人员、经费保障、装备配备、专业培训等问题。“四必”即现场勘查工作要做到“必勘、必采、必录、必比”,对案件抽丝剥茧,法网觅踪,自2009年市局DNA实验室成立至今,DNA检验技术已为梅州许多命案的成功侦破提供了关键的铁证,成功破获了一批在当地和省内都有影响的大要案件。

  近年来,这个只有7人的小小法医室已有5人获得个人二等功和三等功,梅州司法鉴定中心也成为粤东地区首家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的单位。

法医的“第二把刀”
图片来自网络

  “如果说法医尸体解剖使用的手术刀是法医的第一把刀,那么,提取物证用的棉签就是法医剖析真相的‘第二把刀。”法医室主检法医师郭龙军告诉记者,其实能否发现与案件有关的证据,考验的更多的是参与勘查现场的法医对物证的敏感性、对现场观察独到的目光。“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物,在法医眼里也许就能看出别有洞天”。

  2012年9月24日,梅县松口镇上发生一起命案,一楼身受钝器所伤的死者在中心现场留下大面积的血泊,并喷洒到墙上。就在其他技术员在勘查现场忙里忙外时,郭龙军循着带血的鞋印一路追到二楼楼梯转角平台时却发现有几滴圆形点滴状的血,随后又再无踪迹。“这几滴血的形态与一楼中心现场呈喷射状很不一样,更像是积聚到一定时间后出血造成的。说明血脚印的主人曾在此短暂停留。”为此,他专门用棉签仔细提取了该处血迹,并第一时间进行了DNA检验,确定为死者外第二人的血,警方循线侦查,最终确认犯罪嫌疑人打斗中口鼻受伤行至二楼平台上才流血。

  “很多物证它明明就在那里,就看你能不能发现并提取出来送检,法医很多时候干得不仅是技术活,而且是个脑力活。”郭龙军说。

  正是由于法医们对现场物证的精准提取,为案件的成功侦破和顺利诉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使得近年来该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勘查侦破的案件,全部都办成了经得起历史考验的“铁案”。

化身“小说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