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问,海子他为什么自杀

 汉青的马甲 2016-08-15


文/简书作者:雪吹桃源




大概在我从高中,真正开始读海子的诗歌开始,就不停有人问我同样一句话,“海子,他为什么自杀?”?


我想,如果不是中学课本上出现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个问题不至于被问起的这么多。那时候正处于青春期的我们,实在搞不太懂,写出这么明媚而美好的诗人,为什么会选择离开人世。?


不是说好的,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吗??


出于好奇,我也翻阅过大量关于解读海子死亡的资料。众说纷纭,旁征博引。当时似乎获得很多。忽而某一天回想,似乎,什么都没获得。??


“他为什么自杀?”是一个无解的题。它有一万种答案,但每个答案,都没有意义了。?


现在,如果非要给一个答案。?


我想李白说得最好:?


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


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


世上每个活着的人,都是这个世界的过客,还在匆匆赶路。而逝去的人,他们已经结束了旅程,安然的回家了。?


海子25岁在山海关一别,不过是选择了提前回迟早要回的家。或许,他觉得活着太累了。??


每个人的死亡都是平等的,无论是屈原,海子,还是一个无名的百姓。从死亡降临那一刻,所有附加的东西都一一剥落。关乎世俗的一切,留给了世俗。死亡是最纯粹而干净的。?


海子的死,是预谋已久的,他不紧不慢的写好了遗书,悄无生息的带着四本最喜欢的书,再孑然孤独的走上铁轨,静候列车的呼啸而来。?


他的离去,是从容不迫的,是充满仪式感的。所以,它很难用什么什么出了问题来解释。?


自杀只是自杀,所有意义都是外人附加的。同样,负面的悲怆,也是外人各自理解的。?


所以,怎么可能会有答案。?


明月照大江,春风过山岗。有人选择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也有人选择细雨沾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还有人选择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世上所有道理胜不过道义,所以道义却也拿道路没办法。?


余华说,人不是在该死的时候死的,而是能死的时候死的。?


这个话题,太沉重了。?


我倒更愿意找一条干净的梧桐道,一直从路头走到路尾。看阳光从枝叶间漏出来,听风吹动树叶,听夏天的蝉在叫。云朵来去,众生婆娑。平淡的空无,短暂的宁静。?


这是一个俗世人的碎片化的避世。给生命一点弹性,一点忍耐,于是融入人海,没半点特殊。?


但永远有人是特殊的,海子是,茨威格、梵高、顾城,他们都是。?


以平常人之心,解读特殊人之意,总是戳不中要害的。总是自嗨与自恋,总是狂妄的猜想和对比。?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到底谁看得穿,谁看不穿,谁也不知道。?


当年读《教父》,读到教父弥留之际最后一句遗言:生活是美好的。说不清有一种热泪盈眶的感觉。?


不知什么瞬间觉然,世间有一种幸福是耗尽。像白昼耗尽了日光,像蜡烛耗尽了灯芯,像两个人相拥在一起,耗尽了所有的爱与恨。?


没半点浪费,没半点剩余。就这么从头到尾的耗尽,不参杂任何虚浮与回旋的余地。?


天才耗尽了灵气,普通人耗尽了生命,该来的来,该走的走。一双看不见的手在安排。??


佛经说,心无挂碍,无有恐怖。?


我现在觉得,海子可能就属于这种人。?


他选择死亡的根本,是因为他对死亡没有恐惧。至于他为什么不恐惧,什么事情导致他不恐惧,那是混沌而苍凉的疑问。??


而有些问题,本身就存在问题。所以,一旦问了,问题是不断循环的。?


所以,我才理解到,不问,也是种大智慧。?


把问题还给问题,一切追溯到事情的起点。海子的桌上还有诗,南北的村庄盛满粮食。?


生命,何其动人。




雪吹桃源:简书签约作者。青年作者,媒体人。笔名:行之。新浪微博:@雪吹桃源,公众号:剑烫月光(jianty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