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手指测血糖、皮下注射胰岛素、减肥、终身用药堪称糖友的「四大噩梦」。 为了给糖友们减轻治疗负担、甚至解除疾病困扰,医生和科学家们也使出十八般武艺,研发出各种各样的新技术、新设备。 今天,糖尿病医生(微信号:tangniaobingys)就和大家一起来看一看,这些治疗糖尿病的新突破。 大家都知道,监测血糖是糖友每天的「必修课」,有些糖友每天需要监测 5 次,甚至 7 次血糖,每每看着自己针头遍布的手指,只能默默流泪:
如果,有可以不用扎手指就知道血糖水平的神器,该有多好啊! 科学家回答说:
现在,科学家们已经研发出一系列的无创血糖监测设备。这些设备通过监测皮肤表面、体液成分中的葡萄糖含量、光电等改变来估算血糖。 比起传统的手指血糖监测,无创血糖监测不需要扎破手指,更加方便快捷,比如,有设计成隐形眼镜的类型,或者是手环、手表的类型,这些设备能够提供全天候的血糖数据。
但是,它们也有缺点。 比如,无创血糖监测设备大多价格昂贵,要定期更换耗材并根据手指血糖校准。 目前,美国、欧洲已经批准了几款无创血糖监测设备上市销售,可这些设备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比如,通过隐形眼镜监测血糖的设备在佩戴者流泪时,可能读数不准;手环、手表类的血糖监测设备容易受到皮肤表面汗水、温度改变的干扰,导致血糖数据不准确。 因此,在这些设备解决上面的问题之前,临床医师仍不建议糖友盲目使用无创血糖监测设备进行血糖监测。 天天扎手指,怎样才不疼?点击:扎手指不疼的 7 个小妙招 对于血糖波动大或需要频繁测血糖的糖友,尤其是 1 型糖尿病人,临床医生可能会推荐使用动态血糖监测设备。 它通过皮下植入的探头监测周围组织液中的葡萄糖浓度,间接计算血糖值。这个探头很细,可安全植入皮下数天,不会带来不适,也不影响日常生活,甚至可以戴着它游泳。 动态血糖监测是成熟的技术,设备的准确性不亚于传统的指尖血糖监测,但是,它价格较高,要定期更换探头和校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对于要注射胰岛素的糖友们,每天扎破皮肤,注射胰岛素也常常需要经过一番心理建设。而吸入型胰岛素可以解决糖友对针头的恐惧。 吸入型胰岛素将胰岛素干粉贮存在独立的包装内,需要配合相应的吸入装置使用。 在使用时,胰岛素干粉在吸入装置里形成喷雾,糖友吸入肺部后,干粉立即溶解,释放的胰岛素可以迅速进入血液发挥作用。 现在,美国已经批准了一种吸入胰岛素上市销售,国内还没有吸入胰岛素上市。
吸入胰岛素可能会引起咳嗽等呼吸系统的不适,所以有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患者是不能使用的。 目前,吸入胰岛素只有 4 个单位、8 个单位两种包装,增加剂量时需要反复吸入,剂量调整时并不方便。再加上吸入胰岛素的价格高昂,使用者对吸入胰岛素的接受度、满意度并没有超过注射胰岛素,所以,医生还是推荐糖友们选择传统的注射胰岛素。 掌握了胰岛素的正确注射方法,才能减少疼痛。点击:6 个小窍门,减少注射疼痛 减重手术的目的,是将原本的「大胃王」,手术改造成「小鸟胃」,人们食量减少后自然会有助于减肥。 除此之外,对于肥胖且减重效果不好的 2 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减重手术是改善血糖的福音。 在我国,对于年龄在 18~60 岁,身体情况较好,手术风险较低, BMI ≥ 32 kg/m2 的 2 型糖尿病患者,在控制饮食、加强运动的基础上,降糖治疗依然很难控制血糖时,医生可能考虑进行减重手术治疗。对于 BMI 没有达到 32 kg/m2 的 2 型糖尿病患者,如果经过医生判断,可以进行减重手术,也可能在慎重地评估病情后采用减重手术治疗。 减重手术中最常见,也是首选的方式是「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术」。 如图一所示,通过手术,切除大约 80% 的胃,留下一个管状的胃通道,从而起到减少食量的作用。
除了传统的减重手术,医生们还研发了一些非常具有想象力的减重手术方法。 有的手术用充气球囊(图二),占据一部分胃容积,从而使患者在进食较少的情况下获得饱腹感,从而减少食量。 有一款已在美国批准上市的减肥装置(图三),医生在患者的腹部安装一条管道,通到胃里,然后通过一个抽吸装置,可以将一部分胃内的食物抽出来,从而减少吸收的食物量。 还有的手术(图四)在胃肠道连接处安装延缓装置,延缓胃排空的速度,也起到了增加饱腹感、减少食量的作用。 这里需要提醒大家,减重手术并非一劳永逸,术后仍需要坚持健康饮食、合理运动和降糖治疗。而且,手术也有发生如出血、愈合不良等并发症的可能。长期看来,手术也有导致营养缺乏、胆石症等疾病的风险。 所以,如果考虑接受减重手术,需要去有资质的医院,咨询医生以后再做决定。 胰腺 / 胰岛移植主要针对血糖很难控制,极易发生低血糖 1 型糖尿病患者,移植术可以重建血糖调节的正常机制、有效预防严重低血糖的发生、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胰腺移植属于器官移植的一种,如果胰腺移植术成功,患者甚至可以脱离胰岛素。目前,美国实施的胰腺移植术大约每年 1000 例,其中大多数为需要进行肾脏移植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同时进行胰腺移植术。 胰岛移植术是通过经皮肤的导管针,向接受移植的患者肝脏内注入纯化的胰岛细胞。相比而言,胰岛移植术创伤更小。胰岛移植术后可有效减少严重低血糖的发生、减少外源胰岛素的使用量、改善血糖控制。
但是,接受胰腺 / 胰岛移植术,并不意味着糖尿病治疗一劳永逸。 胰腺 / 胰岛移植术后,患者需要终生服用免疫抑制剂。 另外,胰岛移植的远期效果不如胰腺移植,在移植后数年内,容易发生移植的胰岛细胞死亡的情况。而且,胰岛细胞的收集比较困难,在胰岛移植时,需要收集六位器官捐献者的胰腺,才能满足一位患者胰岛移植所需要的胰岛细胞。 在使用了连续血糖监测或胰岛素泵的情况下,1 型糖尿病患者仍存在低血糖频繁发作时,或 2 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仍然难以控制时,部分医生认为,可以考虑行胰腺/胰岛移植。 但因为器官紧缺,胰腺移植创伤大,胰岛移植远期效果差等原因,胰腺 / 胰岛移植作为控制血糖的常规疗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干细胞和普通的细胞不同,可以分化为其他的细胞。利用干细胞的这个特点,可以使干细胞分化为胰岛细胞。理论上,干细胞有治愈 1 型糖尿病的可能。由于干细胞可以再分化,产生分泌胰岛素的细胞,还能够保护患者胰岛 β 细胞免受自身免疫系统的攻击,的确是治愈胰岛素缺乏的 1 型糖尿病的希望。
但是,现在干细胞治疗的研究大多停留在体外试验有效的阶段,干细胞治疗糖尿病还有不少潜在的安全性问题没有解决。 比如,有动物实验显示,移植到体内的干细胞可能产生突变,导致肿瘤的发生。另外,干细胞移植后仍可能出现免疫排斥反应,需要终身使用免疫抑制剂。 所以,干细胞治疗是否能安全有效的重建的正常糖代谢,还需要等待更多的临床试验结果才能定论。 网络上有些中介公司,称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出国,接受所谓先进的干细胞治疗。这里需要提醒大家,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技术尚未成熟,仍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并不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大家千万不要以身试险,花了冤枉钱不算,还耽误正规治疗,可能招致一系列后患。 虽然,这些技术许多都在研发阶段,尚未成熟,但也点燃了治愈糖尿病的希望之光。现在,在这些技术成熟之前,糖友们应该做,也是人人能够做到的,是管住嘴、迈开腿、用好药,做好血糖监测,以平和的心态与糖尿病「和平共处」。 糖友们是自己的糖尿病治疗的司机,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之余,驾驶着糖尿病自我管理的车辆:饮食、运动和药物是发动机,血糖监测是车灯,不断学习糖尿病自我管理的相关知识是汽油。 糖尿病医生,愿意做大家的糖尿病知识「加油站」,在战糖的路上,和大家一起前进。 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写得好,就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们吧~ 参考资料: 1. Vashist S K. Non-invasive glucose monitoring technology in diabetes management: A review[J]. Analytica chimica acta, 2012, 750: 16-27. 2.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2015. Diabetes Care 2015; 38: S1-S2. 3. Cahn A, Miccoli R, Dardano A, et al. New forms of insulin and insulin therapies for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J]. 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 2015, 3(8): 638-652. 4. Schauer P R, Bhatt D L, Kirwan J P, et al. Bariatric surgery versus intensive medical therapy for diabetes—3-year outcomes[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4, 370(21): 2002-2013. 5. 纪立农, 翁建平, 陆菊明. 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3 年版)[J].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4, 22(8): 2-42. 6. Neylan C J, Dempsey D T, Tewksbury C M, et al. Endoscopic treatments of obesity: a comprehensive review[J]. Surgery for Obesity and Related Diseases, 2016. 7. Gruessner R W G, Gruessner A C. The current state of pancreas transplantation[J]. Nature Reviews Endocrinology, 2013, 9(9): 555-562. 8. Choudhary P, Rickels M R, Senior P A, et al. Evidence-informed clinical practice recommendations for treatment of type 1 diabetes complicated by problematic hypoglycemia[J]. Diabetes care, 2015, 38(6): 1016-1029. 9. Fiorina P, Voltarelli J, Zavazava N. Immunological applications of stem cells in type 1 diabetes[J]. Endocrine reviews, 2011, 32(6): 725-754. 10. http://ihealth.dxy.cn/article/67289?trace=related 责编:羽方 /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