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l:http://wenyi.gmw.cn/2016-08/16/content_21491841.htm,id:21491841
作者:贺敢硕 历代注解、解释《庄子》的著作汗牛充栋,却很难称得上是关于庄子哲学的研究与探讨,虽然它们各自有其特色、意义。由于近现代学术转型,民国以来的学者在整理国故的同时开创了中国哲学的史料梳理和理论重建之路。如果说《庄子》这本书里面隐含了庄子哲学的话,那么它一定有待于深入的理论发掘与阐释。换言之,探求庄子哲学首先要有某种哲学的自觉,将汪洋恣肆的《庄子》文本收束于某种哲学理论架构,即“赋予《庄子》以某种哲学理论框架”,使我们在《庄子》中挖掘隐含于其中的哲学意义。可以说,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中国哲学教研室主任郑开最新出版的《庄子哲学讲记》(以下简称《讲记》)正是重新解读庄子哲学的努力。 《讲记》甫一面世,好评如潮,著名学者、道学泰斗陈鼓应称之为“近来最好的庄子哲学研究著作”;且该书还荣登多种好书榜单,如入选了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公布的2016年6月“中国好书”榜单的十种图书之一。 该书作者在北京大学曾讲授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庄子哲学》,《讲记》是根据课堂记录整理编订而成,行文自由活泼,可读性强。另一方面,《讲记》条理清楚、内容丰富、结构谨严、分析深刻、论说有力。比如,作者在序言中开宗明义,指出庄子哲学包括了思想世界与精神境界两个部分:思想世界是指可以思议、可以诉诸概念语言表述和把握的思维内容;精神境界则逸出了可思想、可思议、可名言的思想世界之外,超绝名相,不落言诠。因此“道的真理”不能乞灵于“名”与“知”,而只能诉诸洞见、觉解和实践智慧,诉诸内在而微妙的精神体验。思想世界和精神境界大致可以分别对应于“物的世界”和“道的世界”,它们既是庄子哲学的两个部分,也是其理论结构的两个层次,而“道物关系”正是老庄道家哲学的重要基础。上述观点可谓发前人所未发,同时也挈领全书。 可以说,《讲记》的基本叙述便是借助这种道物之间的分界与张力来完成的。《讲记》首先围绕着对道物关系的分析展开。“大小”“终始”“有无”常见于道家著作,作者却独具慧眼,将这些问题放在道物关系中进行分析和阐述,进而指出,“道”不出现在时空中,不可以用“大小”(空间性的尺度)衡量它,也不可以借助“终始”(时间性的、生灭变化的标尺)度量它。亦即是说,“道”不同于我们在经验中认识的“物”,“不是现象世界中的所谓‘存在’”。 《讲记》特别重视并贯彻了沿着“知”和“德”两条进路探究庄子哲学的旨趣。两条进路其实反映了思想世界与精神境界之间的理论张力。作者一方面沿着“知的进路”进行了知识论层面的思考,阐述了庄子哲学中真知和洞见的深刻理论内涵;另一方面沿着“德的进路”开出了伦理学、政治哲学乃至心性论层面的内容。这是以《庄子》文本作为基础,贯彻了所谓“庄子哲学”的理论。庄子的学说在此意义上得到了系统化、理论化的阐释,延伸于更广泛的问题域,并被置入现代的哲学框架中。 值得一提的是,对超出思想世界框架的精神境界那部分内容,作者特别看重。《讲记》中,作者针对某些细节的概念分析与思想史梳理,解释了庄子哲学的特征在于心性论与境界论。在对“逍遥”这一《庄子》中最令人扑朔迷离的词语讲解时,作者指出:“我们不得不大幅拓展理论视野,以适应庄子哲学的理论范围。与此同时,我们当然也渐渐失去西方哲学较为成熟的范式赋予我们的参照系。这样一来,我们便进入了庄子哲学,也可以说是中国哲学最具特色的部分”。面对中国哲学独有的特色,若按照西方哲学追求精确概念的理论范式,几乎无法为这些理论形态提供足够深入的参照系。在道家研究中,解释不可思议、不落言诠的“道的世界”,其本身注定带来某种悖论式的理论困难。《讲记》中偶尔批评前人对于“道”的错误诠解或不妥表述,并提供了一些在特定语境中分析所得出的“答案”。作者在序言中设问说:“我们能否通过追寻‘物的规律’的智慧之路,穿过真理之门,进而蹑入‘道的真理’呢?”这种对于“道的世界”的窥探与蹑入,即本书中对《庄子》文本中表达的道物关系不厌其烦地论述与分析所要达到的目的。 《讲记》尤其强调哲学分析方法的重要性,即需要以某种理论框架对《庄子》中思想世界的部分进行符合现代人阅读并进行哲学思考与分析的澄清。只有在这一分析的过程中,《讲记》才透过文献的表层为我们指向庄子哲学中更重要的层次,即如作者在文中所写的,“只有通过对思想世界中的各种理论问题的分析和澄清,并以此为跳板,方能跃升到精神境界,舍此别无他途”。《讲记》通过本体论、自然哲学、知识论、伦理学的分析构架阐明了“物的世界”,又诉诸心性学、精神哲学、境界理论层面的阐发,进一步深化转进为“道的世界”。在这两种哲学语境的分野与张力下阐述和探究庄子哲学体系,体现了作者重构“庄子哲学”的执着追求与不懈努力。 需要承认的是,“中国哲学最具特色的部分”呈现出一种内部封闭的状态,对其探究需要诉诸内在的体味和深刻的洞察。从西方哲学角度看,中国哲学充满了离奇与神秘主义,庄子尤其如此。那么,如何在会通中西哲学思想的同时为中国哲学本身寻求更广泛的认可与理解?《讲记》最有价值的地方,也许不在于提供了一个新的庄子哲学叙述体系,而在于为道的真理和精神境界提供了一种可被概念语言和思想逻辑所把握的可能性。如同庄子以其笔下逍遥物外的真人、神人提示出其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一般,《讲记》也严肃地尝试着站在思想世界的立场而突破其边缘,对更广袤的哲学语境予以启发或提示。 尽管《讲记》只是一部“讲记”,却也反映了作者深入而系统的前沿研究成果,它几乎囊括了庄子研究全部议题,既呈现出作者的“胸中洒落”,也体现了其非凡的洞察力,以及对于“庄子哲学”理论重新解读和叙述空间的不断开拓的努力。《讲记》中保留下来的“枝枝蔓蔓的东西”亦体现出其惊人的博学。读罢此书,读者一定会若有所思、开卷有益。(贺敢硕) 来源: 中国文化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