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生气时对孩子说过威胁的话吗?

 feng9h 2016-08-17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育儿共成长。

PS:做个广告,育儿共成长社群持续招募中,有兴趣的朋友请拉到底部加小编联系方式入群!

正文

育儿共成长:当孩子的言行令我们倍感生气,而我们又一时无能为力的时候,我们往往通过威胁来逼孩子就范。看看下面这些话是不是我们常常挂在嘴边呢?

“我数到一二三……,否则……”

“再不乖就没人喜欢你了!”

“等你爸爸回来,看他怎么收拾你!”

“不要吵,再吵警察来了!”

“如果你下次再这样做,我可就不客气了!”

“再哭,让狼把你叼走!”

“你不做,什么都不买给你!”

“再考不好,爸妈都没脸见人了!”

“我今天不信收拾不了你!”

你生气时对孩子说过威胁的话吗?

当我们常常跟孩子说这些话时

孩子会产生什么样的感受呢?

1、被恐惧控制

上述的这些话小孩子听了真的会被吓到。久而久之,稍微做一点与众不同的事,或者刚刚有了这样的念头,孩子都会先感到害怕,可是有的时候,越是让人害怕的事反而越会吸引人去做,从中体验 “犯禁”带来的快感。

2、不知如何改正错误

常常是在孩子确实有错误的时候,我们会说威胁的话。这些话除了命令、警告外,对于什么是正确的言行没有交代,对于为什么这样做不好没有解释,对于错误的惩罚过于空洞而且没有时效性,只是用可能发生的惩罚来吓唬孩子。孩子因为恐惧而不是因为别的向你认错、向你求饶。时间长了,孩子大了,他慢慢也就看透了这些威胁的话都是纸老虎,外强中干,于是这些话就不管用了,孩子满不在乎,甚至悄悄嘲笑你的无能。

3、对家长和他人产生偏见,恐惧或憎恶他人

常见的威胁话除了威胁对孩子实施的一些惩罚外,就是那些妖魔化了的工人叔叔、别人、爸爸等的话。我们中国人对“别人”、“外人” 有看似天生的惧怕、戒备、反感,与从小被他们的形象给吓坏了不无关系。

4、让孩子感到自己不被理解,只是被管教

任何一个孩子都期待父母的理解、接纳与包容,“即便全世界的人都说我不好,都不理睬我,我还有个家,我的父母能原谅我,了解我”。小小孩说不清楚也想不到这么细,但是他会说:“妈妈对我好 。”这个好,除了正向的夸奖、鼓励、关爱,也包括自己受伤、 失意、不快的时候妈妈的抚慰、陪伴和支持。

孩子犯了错,有时自己是知道的。他的哭闹、发脾气等不好的情绪和行为恰恰表明他并不自安,他在挣扎,在努力。此时听到的却是父母的狠话,传达的是不接纳、不原谅甚至有诅咒的意思,孩子的心灵会受到极大的打击,他会产生冰凉的孤独感,原来期待的疗伤避难之地没有了,他要背负着罪责,自己想办法;他会丧失对父母的信心,无法相信还有人肯谅解包容自己,他也会变得没有同情心,不包容;他会逐渐蔑视自己的父母,只会说威胁的话,没有实质的解决办法,既不能让他心服,也不能让他口服,因此对纠正孩子的行为没有任何好处,他甚至可能一意孤行、变本加厉。

你生气时对孩子说过威胁的话吗?

我们为什么这样做呢?

1、说威胁的话,意味着自己的权威性不够

但是又不肯放弃这个权威,所以虚张声势、外强中干。我们都希望孩子听话、勤奋好学、有礼有节,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因此当孩子表现得与我们的想象有差距,我们轻则不接纳,不允许,按着他的头要他改过来,重则觉得自己受到了挑战和冒犯,把孩子看成了冤家对头。这是我们自己的自信和自尊问题,已经不是孩子的言行不当的问题了。

2、没有更好的办法去处理

只能沿用过去那些貌似短期“有效”的方法。随着孩子的长大,事情变多变复杂,一定会让家长不断地遇到新问题,我们有时候处理得很好,有时候就会处理得不恰当。这是必然的,我们不能因此就指责家长,说是家长犯的错,家长也不应过于封闭,觉得自己只要是一片好心为孩子,一片真心爱孩子,就怎么说怎么做都可以。

你生气时对孩子说过威胁的话吗?

我们要找到正确的解决之道

同时也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1、面对孩子的错误,先表达自己的失望和伤心。

如果是孩子的言行确实非常错误,作为爱他的父母,第一反应应该是失望、伤心乃至痛心,在此基础上才会生出愤怒、憎恶等次级情绪。威胁的话只表达了愤怒、憎恶的情绪,而且它们是如此强烈, 孩子很难体会到父母的失望和伤心,却被气愤吓坏了或者很反感。

其实,如果家长能够表达出最初的情绪——失望和伤心,能对孩子产生更好的影响。你的失望代表你曾经对孩子有更高更好的期许, 孩子能够体会到这一点,他会明白自己的本质是好的,是值得你爱和期望的,但是自己现在的言行不当。孩子的自尊与自信并没有被伤害,而他又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会生出自觉改正的意愿。而你的伤心会给孩子带来情感的冲击和连接,他能意识到自己的言行给父母造成的影响,能体会到你对他的“在乎”,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的严重性。

2、指出孩子错误的原因,并指导其正确的言行。

孩子不是没心没肺的, 只有被打疲了骂惯了的孩子才会显得没皮没脸、满不在乎。所以与其气愤、发怒、发狠,好像多么地憎恨孩子, 要把他赶尽杀绝一样,不如指出他的错误,表明自己对其错误的感受和看法,教给她正确的方式,让孩子自己去体会,去做决定。

3、用好的、建设性的言行取代错误的言行。

对于很多还不太懂事的孩子,讲道理是没有用的,孩子有时也未必按照家长的指点做。与其纠缠在孩子听不听话,不如主动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做一些有益的事情。孩子精力充沛,被周边的环境所吸引。妈妈可以引导孩子把掉在地上的树叶捡起来,数一数总共捡了多少张,可以跟孩子在草地上玩跑步比赛或者玩球。只要家长用心一些,就能找到适应孩子特性的活动,安排给孩子,借此机会让孩子学到东西或者得到锻炼,是做加法,而不是这不许那不让地做减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