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整理写作这个东西

 易良义 2016-08-17

我想要写出更好的文章,想要进步,于是思考分析,为自己整理出三点要求:确定写作是有规矩的,并且这规矩非常重要;做好长期没有收获的准备,写作是积累的过程;寻找建立自己的写作风格。

找到正确写作方式的重要性

就像水已拥有自己正确的路线,为了流入海洋,她不得不沿着河流走。

就像人没有人格和原则,不是美人一样。没有章法,不成美文。

像国没有制度,会混乱一样,造成巨大的伤害,最后王朝破灭。

就是中学时代你写的那么多文章,素材虽有好的,却达不到“动人”的地步。

这是无数的优秀作家,都具备的能力,写文章有一定的规矩。像高高在上的太阳对于人们的意义,写文章必须有它的规矩,这件事动摇不得。

心理准备

我的欲望常常都会很着急,没有足够的努力,就想要快速得到回报。为了得到快速的回报,不惜寻找错误的写作方式。错误的写作,时间久了,自认为一直在努力向前走,最后到的却不是想要去的地方。这得多可怕!倒是可以劝说自己“走错一程不能说毫无意义”,可这青春不等人,多可惜啊……所以必须将这欲望抚平,决不能以暴制暴。强行压制欲望,他可能会被怔住一段时间,但最终爆发出来后患无穷,弄不好它会把整个人都毁了。所以要抚平,抚,抚摸;平,平静,抚摸使得欲望平静。用真理说服他,他力量强大,脑子也好使,会明白的。只要你告诉他:“能力不够,机会永远都不是自己的,努力坚持等到实力够强,时机成熟,机会会倒追着你。得有信心,耐心和决心,才有资格迎接那一天。来,摸摸头,不着急~我的欲望”

章法

章法需要分开说,文章的目的不同,章法自然有不同之处。

比如:写给自己的文章

大概写之前不必仔细斟酌提纲,写时也无需对内容做要求。心到哪,写到哪,那才能更好的和自我灵魂沟通,没有外界干扰,只有自己。甚至错别字都不用在乎,能看个明白的。没有硬加上的修辞,如同说白话。因为如果文章仅仅是给自己的话,看的明白,感受到自己的灵魂,那就够了。至于读起来不流畅,自己会原谅那小小的偷懒的。

给读者阅读的文章

这麻烦就多了,境界低些的作者,说穿了,就是交易,文章是“货物”,读者看文是“购买”。现代大多的文章就是如此,我此刻写文的目的也不例外,为了将来能有读者来购买我的“货物”。有市场关系,就有竞争,其实不单是市场,人类的发展从来都是弱肉强食,适者生存。有竞争,就要建立自己的优势去和别人比拼。读者和作者各自满足对方的需求,作为的作者,我必须归纳出读者的需求。

其实读者的需求并不复杂,总的可分为两点:一是明白;二是“动人”。分开来细说,明白就是看的明白,看的懂,读者阅读文章时精力有限,文章句子千万不能写的糊里糊涂,看都看不明白,大多数读者便会懒得再阅读。也不能太啰嗦,废话太多,像平时与人交谈一样,显然对方嫌你话太多又没意义,你还看不出来,继续叽里咕噜的讲一大堆,也忒惹人烦。文章逻辑要清晰,句子不能太啰嗦,要拿捏准这其中的度数,平时的练习是不可缺少的。

“动人”,给这两字加了引号,因为不单只感动人一点,还有对读者产生实际作用,使读者愤怒,感到有趣,只要是影响到了读者的某一方面,都在这“动人”的意思里。“不动人”的意思是:读者看了文章,毫无感觉,懒得做任何评价。这就是最糟糕的了,可刚开始写出的文章,大多是“不动人”的。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要认真仔细的思考面向的读者和读者的不同需求。鸡汤,故事,哲思,技巧各种文章都有机会被读者所喜爱。类型的不同,文章的要求不同。鸡汤类主要目的是能安慰读者;故事类主要目的是打动读者;哲思类主要目的是说服读者;技巧类主要目的是给读者在生活中处理事情提供更好的方式。这里所说的都是主要目的,没有说是根本目的或者唯一目的,因为哪怕文章类型定下后,内容仍然可以互搭、掺和。有些好的文章可以同时带给读者多种不同的利益。若是写给读者,在构思与写文时,时刻不能忘记读者的利益,要掌握大致读者群体的思想。(如此的说法跟正真的文学相比实在显得太肤浅,所以最开始我也讲了,这是指境界低些的作者。)

偶像级人物的写作方式与态度。?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一首诗的生命不是作者一个人所能维持的,也要读者帮忙才行。读者的想象和情感是生生不息的,一首诗的生命也就是生生不息的,它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朱光潜

“语言文字的意义有四层:一是文义,就是字面意思。二是情感,就是梁启超先生说的‘笔锋常带情感’的情感。三是口气,好比公文里上行平行下行的口气。四是用意,一是一,二是二是一种用意,指桑骂槐,言在此意在彼,又是一种用意”——朱自清

“采说而去其油滑,听闲谈而去其散漫,博取民众的口语而存其比较的大家能懂的字句,成为四不像的白话。这白话得是活的,因为有些是从活的民众口头取来,有些要从此注入活的民众里面去。”——鲁迅

“关于秦以前的材料,差不多我彻底巢翻了。我前后费了近十五年的功夫,现在是能达到了能够作自我批判的时候。”——郭沫若

“一篇优美的文学,必须有作者底人格、底性格深深地透映在里面,个性表现的愈鲜明、浓烈,作品愈有力,愈能感动与他同情的人”——朱自清

写文章时,发现自己产生的动人的想法很少,前几篇文章大多引用读到过的一些美句、美文。于是我便慌张起来,是不是自己没有写作这天赋?作品总是没有自己的人格和性格,甚至连怎样的作品算是有作者的性格和人格我都还不明白。总算后来我找到了劝说自己的想法:人本身就是靠接收到的信息做出思考的,引用他人的想法其实不能算偷,举个例子:江湖上有各种的武功套路和心得,人在观战中学到的东西,产生相同的共鸣,后来在自己与他人过招时使用出来,不算丢人的。而事实上也是如此,好的思想其实该被延续下去,甚至时间久了我都会忘了某些思想是从哪位高人那得来的,最后只记得那思想,说他变成了自己的东西,也不算过。从另一角度看,很多好的东西在很久很久以前就从古代先人身上产生过了。这样子说服自己使得自己不再担心没有太多自己独特的思考了,还提高了自己对阅读的欢喜。时间久了,生活和书上的内容用心积累多了,总会独特起来的!(此刻不知鲁迅那句:读书人的事,怎么能叫偷呢?     是不是这个意思。过几天会去好好看看他的字,试着去寻找寻找这个最有底人格,底性格作者的文章里究竟藏着什么。)

最重要的反思

写作的章法固然重要,但一味依靠章法写作以求快速得到读者的认可,这是长久不了的。没有东西填进去,摇摇晃晃的,总有一天会倒下来。说到底,章法重要,但最重要的永远是坚持和热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