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问题解析:妈妈的接纳重要吗?

 苗芯地妈妈 2016-08-17

问题1


33,我有一个问题:孩子生气了,妈妈接纳他,那么相同的生气,他身边有那么多人不懂得接纳他,或者根本就不需要接纳他的情绪,比如老师、同伴、孩子会不会感觉世界上只有妈妈接纳他?---ZL




孙越:

这个问题还是比较有代表性的。


孩子生气妈妈能够给予孩子接纳的话,我们说,妈妈跟孩子的关系才是孩子最初最重要的一个关系,当然也包括爸爸,不能把爸爸也忘了,我也是一个爸爸。孩子就是最初从父母那里学会如何去处理情绪的,以后遇到相关的事情,他应该怎么办。


对于老师与同学跟孩子的关系,与父母跟孩子的关系是不一样的, 不至于说,孩子只有妈妈接纳他这么悲观的问题,关键是当孩子情绪来了的时候,你是淡定还是暴躁啊?这是妈妈做好孩子的接纳的这个工作就可以了。





33:

      如果一个孩子,他的妈妈是能够当一面镜子的状态,去镜映孩子,孩子在处在一个抱持的环境里的。那么这个孩子跟妈妈的关系,我觉得是有一个很好的亲子关系的。  


      这个孩子在与妈妈这样的互动中就习得了如何去处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同时,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也得到了很好的安全感,就是他已经建构了很好的自体


      当他以后长大,遇到社会上的各种各样的人,他也稳稳地做自己,不会轻易因为他人的不理解而情绪被打败;不会轻易因为挫折而做出“一哭二闹三上吊”的闹剧。


      因为他早年得到了很好的自我建构,妈妈帮助他建立了完善的人格,他在成长中,以致于成年后,哪怕遇到创伤,他也能够去积极面对,因为早年的亲子关系给了他一个最好的资源。有的人小时候资源不多,所以在最到问题的时候,在遇到别人不理解自己的时候,容易造成创伤。


      如果一个人,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是一个缺乏理解与接纳的,他一遇到事情就很容易暴怒(用身体和行为去表现这种情绪,比如打自己的头,比如打别人,比如砸东西……);或者遇到事情就很容易让自己在情绪里走不出来,跟外界隔离,沉默在抑郁的世界里。


      在生活中,有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了,他可能就会发狂或者敌对,有的甚至做出反社会的事,或者自杀,但是这个不理解他的人,不过就是一个导火线,是一个外在的原因,如果 不是A,还会可能出现许许多多的B,最终让他这样的,是他自己的内源性,这个内源性,跟他的人格有关


     这个世界不是真空罩着的,孩子以后会面临很多的人与事,他如何去周旋面对,还是回到母婴关系上来。从母婴关系习得的。




ZL

谢谢,我明白了,妈妈 相当于一个基础,基础打好了,他自己会成长的。




问题2


由于阻止孩子做某件事情,孩子情绪来了哭闹,我接纳她的情绪,她也肯定是这个原因哭闹,但是她还是要做我们阻止的事情怎么办?




孙越:

非常好的问题。


阻止孩子做某件事,是什么事,这点很重要。

孩子在3-6岁的时候,会有第一逆反期

原来是身体的原因,有天能跑能跳了,他有一个感觉就是我长大了,他就会本能地想自己操纵自己,


有的人认为孩子什么都懂,有的人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

我想告诉大家,孩子懂什么,不懂什么


孩子懂情绪,道理,言语,

有一个不懂的,就是预测能力。


孩子没有预测能力,不知道这个事情是会造成什么后果,不知道摸插座会有危险,这些事情是要拒绝孩子做的,这是可以阻止的,因为这是为了他的人生安全考虑,这是第一个层面的。


第二个层面,在叛逆期他有一个特征,就是你不让我做的事,我非要自己做,这是要尊重孩子的,我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在第一逆反期,你能充分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的时候,他到了第二逆反期(青春期)就不会有太大的逆反的,所以人这一生会有逆反一次的,不在这个3-6岁,就在青春期的时候。


有一个电视剧,叫北京青年,他们工作都好好的,小时候是乖乖女乖乖男。后来工作后,就想去逆反一下。

不违反三大原则,能给予孩子尊重的话,就给孩子尊重吧。


这三个原则是:

1不危害自身的安全 (做危险的事)

2不影响不打扰到别人(比如别人在午睡,你在大吵)

3不破坏环境,不影响社会规范(比如乱扔东西啊)




33:

      孩子总是以探索的行为来发现这个世界。这个探索的行为就是我们大人认为的“捣乱”。


      我记得有一次,我去我的朋友的单位,她是在一个食品安全检查局工作的。我第一次去她工作所在的实验室里,我被那些淋漓满目的瓶瓶罐罐所吸引了,好多的小玻璃瓶子,好多的实验管子,还有一些我说不上来的正在培养的“细菌”放在一些特别的地方里。


      我好兴奋,我摸摸这个,我动动那个,我不时地拉我的朋友过来,给我做介绍,这是做什么的,那个呢,然后呢?

我的朋友非常有耐心地给我一一讲解。

      我那天,觉得得到了很大的满足。我突然在想,我这个行为,不就是孩子的面对这个新奇的世界好奇吗?

总是忍不住动一下这个,问一下那个,

      这些的谓的“好动捣乱”不过就是在探索世界啊


      我好像在那一刻更加深刻明白了孩子的这种行为了。

      他不是在捣乱,只是用自己的双手在发现这个世界啊,

      可是我们理解他了吗?

      所以,如果孩子不是违反了基本的原则,(什么原则,也是上面所说的蒙台梭利的三大原则),我是允许孩子去做这些那些的。


      我们总是跟孩子说,不要做这个,不要动那个,不要碰这个,不要摸这个.....

      然并卵。

      好像没有什么用,你跟孩子说,别动!他动了,你跟孩子说,不碰!他碰了。


      怎么说,孩子才会听呢?

      正面引导,直接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而不是只是嘴里吼着,不,不,不,不,

      整天都听着大人在禁止不,不,不,你觉得,孩子会是怎么样的?真的会合作吗?作为一个大人,估计也不会乖乖就范吧。

     如果你想让孩子吃饭的时候对着碗,别说“不要把饭洒桌子上”

    应该说:如果你吃饭的时候,下巴对着碗,你会吃得更干净的;你是一个吃饭很干净的孩子。

    如果你想要孩子看电视的时候后面一些,别说“不要站那么前!”

     应该说:“你站后面一点吧”

    如果你想要孩子合作去洗手,不要说“别再玩了,不准玩,马上去洗手”

     应该说,“你是现在去洗手呢,还是1分钟后妈妈带你去洗手”


     有的时候,游戏是一个很好的帮助孩子配合你的方式,你想要他去做某事,你可以用游戏的方式啊,

    (等下分享一个关于如何游戏的小故事)


      但是如果一个孩子,他正在做的事,真的是不可以的,他不断哭诉的时候,我只有五个字:温和而坚持


      就是不带敌意地去坚持你的原则,不批判,不攻击,就可以了。




来自给力妈妈的分享:

今天早上给力不肯洗脸刷牙,他说我讨厌这个工作。

(谁都有不愿意做的事,或者在某个时期,就是不愿意做某件事),

想起游戏力的“同理心”

我说:我也挺讨厌洗脸刷牙的,每天都得洗脸刷牙,真是很烦!要是有人能发明个洗脸机器人就好了,每天可以帮我们洗脸刷牙,哇,想想感觉就很好!

这时他来了兴趣,在发明一个摸香香的机器人儿,洗完脸还能帮我们抹香香,那就更好啦!

我说:“是唉你怎么想到的,这个想法真棒!”

我两边说边走到洗手间。

他接着说:“在发明一个机器人帮我们挤牙膏,在发明一个机器人帮我们接水!”

似乎过足了瘾!我假装机器给他挤牙膏,给他接好水,假装机器人声音说:主人请刷牙!他得意极了!

我说:等妈妈老了你要发明机器人,帮妈妈做这些事情,想想就很棒!

他说好,我还要发明飞机和和谐号,带着你旅游去。

就这样很愉快的我们完成了刷牙和洗脸。




以上内容,来自于微课的内容整理,为原创。



儿童梦想屋,与你一起更好地成为自己

我是33,我的微信号是404709324(暗号梦想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