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临床检验医学中心 李波 李伯安 原发性肝癌通常是从慢性肝炎、肝硬化逐渐发展而来。在慢性肝脏疾病发展到肝癌的过程中,常伴随着相关自身抗体的产生。涉及的自身抗体主要有2类:一类是抗细胞核和(或)细胞浆成分的自身抗体,另一类是TAA抗体。 1.肝癌患者中存在抗细胞核和(或)细胞浆成分的自身抗体: 有报道证实,在发展成恶性肿瘤前,部分慢性肝病患者血清中就可以检测到低滴度的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并且随着病情的发展,ANA的滴度明显增加。而在部分ANA阴性患者中则会发生血清学的转换,最初诊断时检测不到ANA,但是最终发展成肝癌时ANA呈阳性。研究者指出,ANA具有早期诊断HCC的价值,AFP等血清学肿瘤标志物在肿瘤<2>2> 国内学者研究发现肝癌患者血清中肝特异性自身抗体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慢性肝炎,并且随着病情的变化,部分肝癌患者体内的自身靶抗原发生了改变,检出自身抗体以ANA最为常见。这些研究证实,在慢性肝病发展到肝癌的过程中,会伴随相关自身抗体产生,并且肝癌患者具有多种自身抗体荧光模式及较宽的自身抗体谱。 2.肝癌患者TAA自身抗体: 近年来,在肝癌患者中发现TAA及其抗体的报道越来越多,其中较为明确的肝癌相关TAA主要包括p53和p6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mRNA结合蛋白(IGF-Ⅱ mRNA binding protein, IMP2)。 肝癌患者肿瘤抑癌基因p53的突变率高达37%,构象的改变或者蛋白的积聚会诱发机体的免疫反应,从而产生针对p53的自身抗体。研究证明,在HCC患者中,p53抗体的检出率要高于AFP的阳性率,且与血清中的AFP浓度不存在相关性。血清AFP浓度高于参考值上限可以辅助HCC的诊断,但正常值范围内的AFP浓度对HCC的诊断价值不大,因为肝硬化患者血清中也可出现低水平的AFP。而且HCC患者血清中p53抗体水平和检出率均明显高于肝硬化患者,并且在大多数AFP阳性患者(83.3%)中均可以检测到p53抗体,因此,我们认为p53抗体可以作为辅助肿瘤标志物,提高AFP的诊断价值。Zhang等在HCC患者血清中鉴定出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2 000的TAA,命名为p62。 后来研究证实,p62/IMP2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mRNA结合蛋白(IGF mRNA binding protein, IMP)家族的成员之一,属于癌胚蛋白,出生后不久就会消失,但是经常在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再重新表达。Lu等研究发现,p62/IMP2在肝癌中的异常表达对癌细胞有增殖作用,也是肝硬化的调节增长因子。p62/IMP2抗体在HCC中的检出率为21%,但是在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中检测不出p62/IMP2抗体,提示p62/IMP2抗体可能与细胞转化相关。 近年来,许多在肝癌中具有免疫反应性的TAA及其抗体被陆续发现,但是单一的TAA抗体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并不理想。为解决该问题,有研究者提出把多种与肿瘤相关抗原的抗体结合起来,综合评价其在肿瘤发生中的意义。因此,多抗原联合使用进行TAA抗体的检测,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对于HCC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略) 节选自《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6年第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