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老少皆知,参与人数众多 1) 新三板从放开到现在已经有两年的时间了,上市门槛低,激发了很多人的上市梦想,很多的民营企业老板对于上新三板更是很积极,很想上,但是到现在大部分人对于现在和未来都会有一些迷茫和未知。 2) 新三板两年的时间里面已经共有8330家上市公司,上市速度相当之快。 3) 新三板上市的8330家有5368家公司是“僵尸股”,之所称僵尸股,是代表没有发生任何交易,但是不能因为这样就说新三板不好,之所以有这么多家僵尸股,是因为这些企业刚上市没有买卖和交易,而且股东又过于集中,没有交易的意愿,况且不能IPO,没有太多的散户股东,没有交易,而且这些大股东也不急于出售。 4) 96家证券公司完成新三板业务6237单,业务多的证券公司有的做到一两百家,少一点的有几十家;6237单中参与的律师事务所有555家;现在会计师事务所呈现大所制,在各个地区都有分支机构,所以参与的会计师事务所有39家大所。 是个企业就要上新三板 新三板现在很火,很多企业都操之过急,质量很难保证,新三板备案制,审核不是很严,只关注信息披露,有很多问题,需要一个过渡期,在过度期一定会有不公平,有漏洞。信息披露漏洞百出,有很多被退回来的理由: 1) 好多企业业务不规范,没有明晰的战略定位和业务发展规划,很多不规范的行为依然存在,新三板以信息披露为核心,把自己置于法律的边缘; 2) 仍然不懂资本运作,成为股市盲人; 3) 财务仍不规范,“内外两套账”照旧; 4) 盲目引入PE/VC机构,对赌失败; 5) 商业模式只是个“故事”,而永远也落不了地; 6) 没有持续创新能力,高新、双软复审不通过,享受税收优 惠政策不可持续; 7) 股权纠纷频发,公司治理滞后埋下“祸根”,主要是因为公司治理不到位,股东之间权属不清,股权纠纷严重; 8) 盲目并购重组,贪大求全,全产业链扩张,导致企业文化滞后,反而丧失优势,很多企业被券商忽悠,导致最后自己管理不了,冒着巨大的经营风险。 各种政策粉墨登场
不要把新三板当做到沪深交易所上市的前期阶段,新三板不是给主板做跳板用的,各自有各自的用处,而且新三板设置的初衷并不具备这样的功能,所以也不要把新三板作为上主办的跳板。 2) 持股平台不得参与新三板定增;持股平台变相的把投资人放大了很多,一代多有点像股份代持,新三板是一个公开的机构,如果想要开户要接受严格的审查,所以出了这样的政策。 3) 新三板分层 有利于新三板以后出台更多有利的政策,新三板里面企业众多,而且质量参差不齐,新三板分层,分为创新层、基础层,更有利于以后政策的引导,并且企业进入新三板的创新层会有更多的好处。 4) 注册制正在稳步的推进 更多的转向形式审核,没有门槛,这样企业的主导性会更强,但是这样同时会导致企业股票不好卖,会大大增加股民的风险,市盈率低,所以很多企业也会因为此而选择不上市 5) 股权纳税 例如:企业改制,资本公积转增资本,需要纳税,因为这一条,很多公司就不上了。不动产非货币资金需要估值,然后交税。 新三板挂牌需要多少钱 1) 挂牌前一次一次支付费用 a. 机构费用,券商、律师、会计师、评估师:打包250万。(小一点的200万) b. 股转系统费:3-10万。 c. 中国结算初始登记费=所登记股本面值*千分之0.1 d. 补税,改制费用(根据各自企业情况) 2) 挂牌后每年支付费 a. 主办券商持续督导费用,15-20万每年 b. 律师事务所律师费用,5-10万左右每年 c. 会计师事务所每年审计费用,10-25万左右每年 d. 股转系统挂牌年费,2-5万每年 3) 挂牌后按次支付 a. 中国结算系统手续费=转增股本面值与红利(股息)*千分之0.1 b. 中国结算名册服务费:100元/次 c. 中国结算系统信息披露义务人查询费每个证券账户70元 那么到底要不要上新三板呢?
新三板本身不是发财的地方,新三板是一个会让你的股份具备流通的可能性的地方,私募比以前容易,有利做私募融资,很容易退出,所以做决定的时候更快。上了新三板之后股票有价值,可以抵押,收购兼并,企业的实力形象可以度量,有市场价格,新三板可以定向增发,可以超过200人,公开亮相的机会,让更多的人知道,使资本运作的动作方便,给高管做股权激励更容易。 所以是否要上新三板还要综合的考虑企业的现实情况以及未来的战略规划,不要盲目的跟风,量力而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