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峥:热爱诗歌的人工智能研究者| 科学家与书

 汉青的马甲 2016-08-20


张峥,笔名竹人。上海纽约大学教授,前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人工智能研究专家。爱好诗歌与写作,90年代留美期间曾经参与网络刊物《新语丝》和《国风》的创刊与编辑工作。


编者按:       

       “阅读诚可贵,分享价更高。”从7月31日开始,《知识分子》推出“科学家与书”这个新栏目,每期我们将会邀请一位科学家,回答若干关于阅读和书的问题。科学家们通过这个栏目,与读者分享令他们印象深刻的那些书籍以及和阅读有关的思考、体验或故事。

      继第三期邀请《知识分子》主编、北京大学讲席教授饶毅之后,本期“科学家与书”受邀的科学家是上海纽约大学教授、前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人工智能研究专家张峥。


  


请跟我们聊聊你正在读的一本书?


张峥:能找到的大部分阅读时间在读 The Gene: An Intimate History(暂译《基因的历史》),剩余同时翻看几部诗集。买这本书有点巧合,在纽约转机的时候去书店闲逛,一下拿不准主意,就问上海咖啡群的群友要带什么书。这是给朋友买的,劫下来自己先看了,一翻就放不下手。作者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年轻医学教授,先前的一本讲癌症【编者注:悉达多·穆克吉 (Siddhartha Mukherjee)所著《众病之王——癌症传》】,得了2011年的非小说类的普利策奖,文采十分了得。这本书从达尔文到孟德尔到双螺旋到人类基因组计划(我现在看到的地方),写得惊心动魄。一本好的科普书不但需要把时序和因果脉络交待清楚,更重要的是让这些科学家们有血有肉地走到前台,还原出本就该有的人文气息。这本书也部分满足了我的好奇心,了解了和我完全不同领域的一群人是怎么工作的。



你读过的上一本好书是什么?


张峥:上一本也是一本很棒的科学历史书《莱特兄弟传》,作者也是几度普利策奖的得主,一个历史学家,文笔洗练干净,叙事详尽丰富。我强烈推荐所有想创业、创新的理工科同学去读一下这本深度励志的人物传记。我刚刚完成一个书评,会交给计算机学报和BetterRead公号刊出。



对你的职业生涯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是什么,为什么?


张峥:非常难说有哪一本书重要。比较近的是两个系列:《年度美国最佳科学写作系列》和《年度美国最佳科学和自然写作》,坚持买了近十年。我曾经特别想把这两套书译介到国内,在四处找人帮忙的时候有了书外的意外收获:结识了科学松鼠会和果壳网的一群特别出色的年轻人,也因此在科学松鼠会上连载我的评论(http:///archives/author/zzhang)


在写作的过程中我发觉了自己对脑科学的题材有强烈的偏好,比如奥利弗·萨克斯(Oliver Sacks)的文章一直是我的最爱,为此延伸读了他的不少书(见我在BetterRead公号上的文章“最懂你的那个人死了”)。这直接影响了我前几年改变研究方向转习基于深度网络的人工智能,因为这是计算机科学中无论从目标还是手段最靠近脑科学的那一分支,当时完全没料到会火成今天这样。


你最喜欢的一本小说是?你最喜欢它的地方? 


张峥:小说是杂粮。英文小说大概是《麦田里的守望者》,算是把糊里糊涂过下来的青春重新审视一遍,也以将来自觉或不自觉都可能担当的角色提醒自己。


这本书还和我不多的艺术品收藏有关。读完不久的一个周末,我在798的一个画廊闲逛,抬头看到一幅画,心中一震,脱口而出问这画是不是叫”守望者“?结果真是。后来和此画的艺术家朱进先生成了好朋友,卖画的小女生阳阳,也是个艺术家,成了我女儿的启蒙美术老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