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样拔罐儿?生活可轻巧~

 醉牛988 2016-08-20

现代城里人,物质感觉丰富了,但是生活却觉得并不轻巧,因为得了很多颈椎病、腰椎病,这当然是西医的名词了,在中医里那就是腰酸背痛腿抽筋罢了。对于西医也许要拿手术刀解决的,中医可有绝活了,像这样的拔罐儿就可以解决问题,生活可不轻巧吗?!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王氏脊椎疗法,这可是从清朝太医院的王太医传下来的,王兴志老师作为传承人,将这门手艺完好的继承下来,为祖国医学添砖加瓦,但是其背后的历史,背后的理论支撑亦是非常雄厚的。



 

大家通过视频可以见到,只能用特制的竹罐,罐子还得特殊处理,针刺经络得用玻璃针,针灸针等铁质针具还不可以,竹罐还得用特别配制的中药方煮透,可见是事无巨细,细节决定成败啊。如果不是如此,那绝对拔不出体内淤堵在经络里的有毒物质。


那么奇怪的是怎么能够拔出这些东西呢?这些东西如何在体内产生呢?其实自古以来,中医都讲究饮食摄生,在现代物欲横流的时代,不光饮食肥甘厚味,糖分等太多,在体内就热化为胶状的痰,或者在空调房里或者长期使用电脑等,使得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稽留成为痰淤,造成了局部颈椎腰椎分配出去的营养物质不够,产生了筋肉僵硬难受的症状。


那么竹罐里的中药有哪些呢?有附子、海风藤祛风寒湿,红花祛瘀活血,伸筋草舒盘活络,山甲通经消肿等等,这样一个方子有攻有补。清代沈金鳌《幼科释谜》中写道:“痰涎虽病液,亦元气所附,去之不已,遂成虚脱,每见惊搐壮热等症”说的就是指不能单单消除痰液,因为痰液上也有人体的部分元气附着,所以在去痰湿同时也得补中益气。这也暗合了中医理论,健脾除湿,脾气调补上来也可以更好的在后方支援,排泄痰液。


至于拔罐在脊柱周围的督脉膀胱经上,根据叶天士的“久病入络”来说,疾病刚开始从皮肤进入,然后到脏腑到络脉,逐级深入,一直到细枝末节,而处理时通过清理一片络脉区域达到治疗的效果,局部血液通畅,自然也就没有了淤堵导致的疼痛。


所以拔罐儿也得有手艺,拔罐儿也得有讲究,拔罐儿也得联合中药,针刺打组合拳,只有将中医的其他技术融会贯通才能加强疗效,并使之流传下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