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已感到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华为已前进在迷航中。”华为总裁任正非5月30日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发出了这样一句感叹。外界纷纷猜测,任正非的“迷茫说”到底有什么玄机? “三十而立”,1987年成立于深圳的华为正值壮年,从贸易公司起家,不断积累资本和技术,在外企国企的铁壁合围中杀出一条血路。如今,华为正逐步攻入行业的无人区:无人领航,无既定规则,无人跟随。 在“互联网+”风起云涌、智能制造层出不穷、万物互联风云变幻的今天,“危机意识”让任正非的内心依然深感迷茫和彷徨。前方的道路既没有现成的轨道,也不在原来的轨道,未来,到底该何去何从? 1987年,已过不惑之年的任正非在深圳创立了华为。“我是在被生活所迫、人生路窄的时候创立华为的,那时我已领悟到个人是历史长河中最渺小的,深刻地体会到组织的力量、众人的力量,才是无穷的。”
“十几个人,七八条枪”,既无产品,又无资本,华为的起步生意是电信设备贸易,用上世纪80年代带有感情色彩的说辞,是个“二道贩子”。然而,任正非却在公司成立之初就画了一张大饼:20年后,华为要成为世界级的电信制造企业。 但任正非十分清楚,脱胎于民营企业的华为,要想做民族通信企业的脊梁,其首要任务是“活下来”。 成长于物质十分匮乏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家有七个兄弟姐妹的任正非,对“活下来”这三个字蕴含的深意刻骨铭心:家里两三人合盖一条被子,为了保证每个孩子不被饿死而实行严格的分饭制。这对任正非采用同样的思维管理华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活下来”是华为最低也是最高的战略目标。IT行业所展示的是一场死亡竞赛,大家都在拼命追赶,但赢家一定是死得最晚的那个,“我们将按照我们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设立每个时期合理的利润率和利润目标,而不单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如果公司寄托在一个人的管理上,这个公司是非常危险、非常脆弱的。”这是任正非经常向员工传输的理念。 1995年,任正非开始商讨《华为基本法》的制定。1998年正式审议通过,每十年修订一次。“耐得住寂寞,在一个喧嚣的时代已是十分不易,而抵挡住诱惑,尤其是在各种机会纷至沓来之时,保持专注,坚守定力,更是十分困难。”任正非把这一条写进《华为基本法》,以法的形式约束决策者们的冲动。 此外,还有诸如准时进入工作状态才叫准时上班、普通工程师每天分六个时间节点注明自己的工作进度以便追溯等等,这些看似毫不灵活的规章制度,在实行之初饱受诟病,但任正非对制度的力量深信不疑,他认为这叫“削足适履,先僵化,后优化”。 生长于西南小镇的任正非爱喝茶,不喜欢喝咖啡,但他经常鼓励员工“多与能人喝咖啡”。咖啡味苦,却能提神醒脑,咖啡馆开放的环境又能积极吸纳各方观点。 “华为公司的圈子还太小,你们这些fellow(科学家)都不出去喝咖啡,只守在土围子里面,守碉堡最终也守不住的嘛。你们这些科学家受打卡的影响被锁死了,在上研所这个堡垒里面怎么去航海?去开放?航海的时候怎么打卡?发现新大陆怎么打卡?沉到海底怎么打卡?从欧洲通向亚洲的海底有350万艘沉船,那些沉到海底的人怎么打卡?所以,我们的管理要采取开放模式。”任正非连用六个问句,直指“固守碉堡”的弊端。 “华为文化就像洋葱头,都是外来文化,这层是英国文化,那层是美国文化,中国文化渗透其中。华为文化是一种开放的、兼容并蓄的文化。”这是华为高层对华为文化的形象比喻。在华为人心中,开放是华为的生存之机、发展之本。 “我的人生目标其实就是开个咖啡厅,但是要高档一点,这是一个很小的资本圈。”谈起自己退休后的生活,任正非颇有情怀地说:“退休之日,我将开启一瓶香槟,开一家咖啡厅或餐厅,有一个自己的农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