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德国古典音乐大师贝多芬创作的那富有戏剧性的音乐是时代象征的话,那么德彪西则用他的音乐表现了对神秘的大自然的崇敬。德彪西的音乐是色彩性很强的,他用他心目中的音乐术语书写了一首首不凡的音乐作品。在晚期浪漫主义的潮流下,19世纪末的音乐在马勒的音乐作品中发展到了顶峰,而以德彪西为首的所谓“印象主义”在当时19世纪末却独树一帜的代表了另一个音乐观。笔者认为,德彪西的音乐是最容易辨认出来的,他和拉威尔的音乐作品总是让演奏者和听者能够有着更多想象的空间。他的音乐是和当时的法国印象绘画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我们甚至可以说德彪西的音乐作品就是一幅幅诗意的风景画。尽管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是禁止德彪西的音乐的,但21世纪的今天,德彪西的音乐作品,特别是钢琴作品时常出现在各个音乐厅里,可见德彪西的音乐作品是有观众的。在2012年德彪西诞辰150周年之际,笔者希望德彪西的音乐作品能够被更多的人所理解和重视。 德彪西的生平 德彪西于1862年8月22日出生于圣日耳曼昂莱。虽然德彪西并非出自音乐世家,也没有良好的音乐环境,但他却十分热爱音乐,幼年时就显露出显著的音乐才能。德彪西于七岁开始学习钢琴,于1872年进入巴黎音乐学院,他在那里学习了12年,他的老师们几乎都是当时知名的音乐家。德彪西的钢琴弹奏得非常出色,他演奏的贝多芬、舒曼的钢琴作品很受好评。德彪西在音乐学院求学时,在自己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就有一种打破陈规、探索新领域的强烈愿望,为了寻求一种新的音响组合,他常常在钢琴上连续弹奏一串串的增和弦、以及全音音阶,而且他弹奏的和弦,全然不按照传统的规则。德彪西曾是梅克夫人的家庭钢琴教师,这个机会使他受益匪浅,他因此开始接触到许多俄国音乐大师的作品,特别是穆索尔斯基的作品。穆索尔斯基极富特色的新颖和声,对年轻的德彪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他后来所开创的“印象主义”音乐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1883年德彪西回到巴黎音乐学院,他以他的康塔塔《浪子》获得罗马大奖,因此他获得了一份奖学金和前往意大利罗马留学的资格。从此,他的创作活动逐渐频繁起来,同时,他还广泛结交当时欧洲最活跃和最有影响的作曲家,并对瓦格纳的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曾到德国拜罗伊特参加音乐节,在那里他被瓦格纳式的歌剧震撼了,虽然早在1883年瓦格纳就去世了,但是他的音乐风格仍然影响了年轻的德彪西。
1889年,巴黎举行世界博览会,那一年巴黎艾菲尔铁塔树立起来。在博览会上,德彪西听到了来自印尼,柬埔寨等地的东方音乐,深受启发。次年,德彪西和象征主义诗人马拉美结识,他还加入了以马拉美为首的巴黎文艺沙龙。在这里,德彪西结识了许多青年艺术家,他经常参加他们的艺术讨论聚会,这些艺术家们的一些全新的艺术观点和思想深深地影响着德彪西。德彪西由此开始欣赏他们的诗,并为这些诗歌谱曲,这时,他的音乐已开始逐渐带有“印象主义”色彩。 德彪西的音乐和古典主义音乐相去甚远,他的作品没有古典主义音乐的严谨结构与深刻的思想性和逻辑性,也看不到浪漫主义音乐的情感,取而代之的则是奇异的幻想因素、朦胧的感觉和神奇的色彩。他的和声细腻、繁复,织体多变,总是会让人有意想不到的奇妙色彩。听他的音乐总会让人产生无限的想象力,从而丰富我们的人生。德彪西最喜欢六个全音的音阶,由于完全没有半音所以他的旋律听起来同任何过去的音乐都不一样,德彪西正是运用了他所偏爱的“全音音阶”,构筑起他与众不同的“梦幻世界”。在19世纪的最后十年中,德彪西写出了大量的音乐作品和音乐评论,同时,他还研究了当时的印象主义绘画风格。 德彪西的最后十年,是他艺术颠峰的时期,此时,他早已闻名世界,他也经常在欧洲各国演奏并指挥自己的作品。总的看来,印象主义只是德彪西风格的一个重要创作领域。他还有许多作品,特别是晚期作品已经远离了印象主义。实际上,除了印象派画家和象征主义诗人,德彪西还从肖邦、格里格、穆索尔斯基和圣桑等人身上吸取了很多养料。他从法国音乐的传统中继承了优美的感伤、高贵的趣味以及反浪漫主义的音乐观。在他最后的一些作品中,他转向了快库普兰和拉莫的遗产。1918年在第一次大战的炮轰声中,德彪西因患癌症在巴黎逝世,享年56岁。 德彪西这位现代音乐的创始者,开发了任何音乐家都没有发现过的、奇怪的音乐世界,他的音乐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尤其是他那独特的“印象主义”风格深深地影响了二十世纪现代音乐的创作。因此德彪西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现代音乐的开创性人物。 德彪西的创作 德彪西的创作从内容上看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自然景物和自然现象中视觉与听觉能够感受到的景象的描绘,例如月光、水声、风雪等;二是神话传说中的奇幻梦境,如牧神和水妖等。他创作的作品突出主观瞬间感受,飘逸,空幻、幽静的气氛。德彪西的音乐有的是简短、片段、零散的动机,和声色彩成为最主要的表现手段,他的乐曲结构比较松散,自由、经常使用肖邦常用的RUBATO节奏,他的作品让人感觉是一幅幅音画。他的音乐作品中色彩斑斓的和声是非常奇妙的,他把每一个和弦当作一种独立的色彩看待,他更注重和弦的色彩,而不是和弦之间的功能,是德彪西第一次要求和声为色彩服务。德彪西的创作主要集中在钢琴和管弦乐领域,我想大部分爱乐者还是从他的这两种体裁接触到德彪西的,比如能让你产生遐想的夜晚或是冬日静逸场景的《月光》曲和慵懒的管弦乐《牧神午后前奏曲》。此外,德彪西还作有一部名作《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这也是他的唯一一部歌剧作品。 德彪西的音乐和当时的绘画经常放在一起让人们评说,在我看来,他和一些美术家的气质和心境相投,使得他们的艺术风格不谋而合。如果说画家是对光感有很重要的把握的话,那么对德彪西来说同样需要高度的敏感,当然,对听觉的掌握也是至关重要的。我想也许就是这些与印象派绘画风格相似的艺术特征,德彪西的音乐才被人们成为印象主义音乐吧!德彪西打破陈规,他从俄罗斯、西班牙和东方民族别具一格的音乐中发现了新的天地,得到了很大的启发,甚至可以说是他创造了另一个音乐世界。 钢琴作品 钢琴作品在德彪西的创作中占有首要的地位,可以说他几乎一生都没有间断钢琴作品的创作。他的钢琴作品品种和数量很多,他的钢琴代表作品有:两套前奏曲集、12首练习曲、各种组曲和套曲,其中大多数是带有标题的小品,如:《两首阿拉伯风格曲》(作于1888年)、《贝加莫组曲》(4首)(作于1890年,1902年修订)其中《月光》尤为著名。 钢琴大师阿劳演奏《贝加莫组曲》 《版画集》(三首乐曲 《塔》、《格拉纳达之夜》和《雨中花园》)创作于 1903年 。《欢乐岛》和《意象集》 (第1集)—(《水中倒影》、《向拉摩致敬》)创作于1905年以及《意象集》(第2集)-- 《儿童乐园》—1908年、前奏曲(1910年第一集、1912年第二集)和《小黑人》等。其中笔者特别喜欢《月光曲》和《水中倒影》。《月光曲》是一首流传很广的乐曲,受到了世人的喜爱。德彪西用他别具特色的音乐形象为我们勾勒出皎洁的月光场景。 德彪西的钢琴作品织体多变,音阶和琶音等技巧在德彪西的音乐中很有特色,德彪西的音阶和琶音时常上下翻滚很有气势,很具音乐性,总之是脱离一切古典与浪漫的元素。听德彪西的钢琴曲能使人心静,它们不再有肖邦的感伤色彩和贝多芬的庞大气势,而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抽象的语言,而且这些作品都非常富有诗意。同时他还改变钢琴的语言,从模棱两可的和声到神秘气氛的全音音阶,都能显现出德彪西作为一个音乐调色版的过人之处。钢琴的表现力在德彪西的钢琴创作中得到了进一步挖掘。弹奏德彪西的钢琴曲需要高度的技巧与想象力。吉泽金在EMI的录音是前奏曲集的最佳诠释,还有日本著名女钢琴家内田光子对德彪西练习曲的演绎也是相当不错的版本。 管弦乐 德彪西的管弦乐代表作品有《牧神午后前奏曲》和《海》。《牧神午后前奏曲》(1894年)将大自然神话了,它描写的是在一个炽热的午后,半人半羊的牧神和仙女们嬉戏追逐后睡着的情景。这首乐曲于1894年12月在巴黎首演,就是这部作品使德彪西获得世界声誉。乐曲中那种迷离的梦幻色彩以及诱惑,是和现实世界不同的,特别是乐曲一开始长笛悠然而凄美的旋律飘出来之后,随后木管乐器和法国号的配合,还有竖琴的弹拨声,以及稍后弦乐加入后的那种飘忽和慵懒的感觉,真是让人流连忘返。据说当年马奈为这首作品画有插图,水边的草丛中三个裸体的水妖在梳妆打扮。我想这对我们理解这首乐曲还是有一定帮助的。德彪西的这首作品是根剧象征主义诗人马拉美的同名诗谱写的管弦乐前奏曲,据说马拉美听完后给德彪西写了几行小诗,据德彪西所说,马拉美第一次听完后非常的赞赏和喜欢。当然这首乐曲就像法国作家小仲马笔下的《茶花女》一样远远没有威尔第的同名歌剧出名。德彪西的《牧神午后前奏曲》在音乐界享有盛誉,20世纪风格现代作曲家布列兹曾评价道:“正像现代诗歌无疑扎根于波特莱尔的一些诗歌,现代音乐是被德彪西的《牧神的午后》唤醒的。” 德彪西《大海》卡拉扬指挥(注;台湾指挥大师吕紹嘉携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明天上演——国家大剧院音乐厅) 在德彪西描写自然的作品中,交响素描《海》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它由描写不同海景的三个乐章组成。第一乐章是《海上——从黎明到正午》、第二乐章是《浪的游戏.》、第三乐章是《风和海的对话》。我们可以在音乐里听到海洋壮丽生动的描绘。交响三折画《夜曲》 (作于1890年)、由《云》、《节日》和《海妖》组成,也是一部描写自然景观的套曲。德彪西的《夜曲》(1899年)和《意象》(1912年) 也是能够让你进入德彪西的音乐世界的。 可以说德彪西的作品每首都有其突出的特色。时至今日,他的许多作品已经成为“印象主义”音乐的典范。 歌剧和室内乐 指挥大师阿巴多《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注:今年九月汤木海大师上海上演该作品) 《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歌剧,1902年),德彪西作有4部歌剧而真正完成的只有这部作品。作于1892——1902年,花费了10年的心血,它凝聚了德彪西所有音乐领域的探索。德彪西曾经不止一次的修改它,可见他对这部作品的钟爱程度,就像贝多芬创作《菲德里奥》一样,德彪西的《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也是一个难产的孩子。在这部歌剧中德彪西综合了印象派和声手法,法语演唱更加贴切。这部歌剧名作虽然没有华丽的咏叹调和强烈的管弦乐乐队效果,在此德彪西弱化了乐队的和声,配器很小心,以新的弦乐织体谱出了如梦幻的歌剧之音。《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给我们带来感官的享受和瞬间印象的自然风景。这部歌剧和威尔第那种大歌剧显然不同,笔者认为更适合在户外的场景演出效果更加。例如:第一幕中的森林中———水泉和城堡花园场景、第二幕中的公园喷泉和第三幕中的梅丽桑德卧室阳台外以及第四幕中的花园中的泉水旁这些都是非常适合户外演出的。笔者就曾见看过一个1955年黑白片,由加拿大广播交响乐团演奏的这样一个版本的演出,我觉得这笔在舞台上更能表现出以上场景的真实感。值得高兴的是,这部歌剧EMI在1904年曾录了一版德彪西自己指挥巴黎管弦乐团的录音。 德彪西还写作了一些法国的艺术歌曲,其中包括为象征主义诗人的作品谱写的歌曲(50首),以及一些室内乐曲。如:《弦乐四重奏》(1893年) 、《大提琴奏鸣曲》(1915年)和为《长笛、中提琴和竖琴奏鸣曲》(1915年)以及《小提琴奏鸣曲》(1916年-1917年) 除了以上这些重要作品外德彪西还有一些不长上演的乐曲,如:《圣塞巴斯蒂安的殉难》、《萨克斯管狂想曲》、《单簧管狂想曲》和《B小调交响曲》以及为双钢琴而做的音乐和歌曲作品。 德彪西被认为是印象派音乐的代表,虽然他本人并不同意这一称谓。一些作家如罗伯·施密兹(E. Robert Schmitz),塞西·格雷(CecilGray)认为德彪西是一位“象征主义者”而非“印象主义者”。《新格罗夫音乐家辞典》中也写到,将德彪西的音乐称为“印象主义”是不尽准确的。我想不管怎样,德彪西自幼年起即受到印象派艺术的熏陶,他在库普兰、马斯奈等前辈作曲家开创的法国音乐传统的影响下,结合了东方音乐,西班牙舞曲和爵士乐的一些特点,凭借着对色彩的敏感,将印象主义画派以及象征主义诗歌的手法运用到音乐中去,创造出了非常奇特的音乐名作。德彪西打破了传统音乐语言,他的音乐对后世作曲家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音乐作品使用了各种音响的组合,他的的音乐经常让人难以忘怀,流连忘返。他的音乐时而虔诚、时而狂喜,是一个能够给人无限憧憬的梦想世界。笔者认为,德彪西的音乐很好听,它让你听上去很特别,但请不要多听,因为那些朦胧的音乐是在梦里面的场景,我想只有把握自我才能不会迷失方向。 德彪西是欧洲音乐历史转折关头的关键人物,他所代表的风格成为连接传统和未来的纽带。也许后人只能怀着平静的心情才能领略德彪西超凡脱俗的飘逸与优雅,在二十世纪动荡的年代,必然要批判德彪西这种孤芳自赏的幽谷香草。现代主义潮流的纷纷涌起,很快就淹没了德彪西的境界,甚至把他作为抛弃的最佳人选。但是经过历史验证,在21世纪的今天,德彪西作为一位为未来打开大门的音乐语言大师,他的名字被永远的载入音乐史册中。他的音乐对20世纪初的每一位重要作曲家几乎都产生了影响。德彪西是法兰西民族的骄傲,他创作的音乐作品是音乐宝库中最宝贵的遗产。纪念大师的方式有很多种,笔者认为,最好的方式就是聆听他的音乐和演出他的作品。让我们由此进入德彪西的音乐世界,让他美妙的色彩性旋律带给我们最美的享受吧! 祝德彪西22号生日快乐 该文转自高保真音响杂志 |
|